个人价值塑造是什么意思(3年经验,2次跳槽,这是我做的3次思考)

编辑导语:相信很多人在职场成长的过程中都面临过要不要跳槽的问题。其实要不要跳槽,跟你现在的经历和最终的职业规划有很大关系。在这篇文章中,笔者阐述了自己这几年在产品生涯中的跳槽思维,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我有近4年的产品工作经验。

从企业服务——大健康产业——本地生活服务,也从二线——一线——二线,从产品助理——产品经理,从野蛮生长——系统学习——我们才能独立。

3工作经历,2次跳槽后,想着第三次跳槽。

01第一次跳槽,因为无知,我敢。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从入职到离职用了一年零四个月。主动辞职也属于冲动辞职。

第一,从毕业到工作的过渡比较顺利。毕业前,我签了三方合同。毕业后直接去工作了。在成为社会人的这个阶段,我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识和规划,对“工作”和“事业”没有明确的概念。

第二,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先拿到offer再考虑工作地点。对于这份工作,我更多的是一个追随者。

在我开始工作之前,我没有去过一线城市实习或工作。关于一线城市的一切更多的是倾听他人或从互联网上学习。

当时听到各种大厂的新闻故事,就觉得大厂离我很远,自己进不去大厂。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在个人认知上很优秀,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我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我更倾向于努力工作,等别人来发现自己,所以拿到500强公司的offer就已经很满足了,但是没有接下来三五年的工作规划。

工作地点是一个二线城市,缓慢的工作生活节奏让我感觉落后:工作只是从一个象牙塔转移到另一个象牙塔。

塑造是什么意思

开始工作后,在公司领导培训和前辈的指导下,基础工作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工作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人和事之后,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好奇和向往。开始反思现状:身处舒适区,个人成长缓慢,想看看外面世界的欲望更强烈,于是写下了人生第一份辞职申请,裸辞只身前往一线城市,从0开始。

02第二次跳槽,知道了,想稳定发展。

第二段工作从入职到离职,历时1年8个月。我来到了传说中的一线城市。从这里开始,也是从0开始,没有朋友,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感受到了大城市的快节奏,经历了人们常说的996。我像别人说的那样很匆忙,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这个时候我对工作有了一些认识,不仅是为了工作也是为了积累个人价值。工作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我想拥有雇主愿意为我付出的价值。所以我第二份工作的目标是提升个人能力,塑造个人价值。

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未来三年五年的具体规划。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个人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也从最初的产品助理成长为产品经理,完成了产品经理技能的培养。排名的变化让我思考下一阶段的发展。

此时,我正处于3年产品体验期。按照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3年以上的产品需要行业经验。我开始有了职业发展的规划,就是沉淀行业经验。当时我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一个是留在一线城市奋斗;另一个是回老家发展。

这个时候“稳定”的因素在我的职业规划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除了职业发展,我们还需要协调我们的生活。如果要积累行业经验,3-5年是做不到的。如果在一线城市再奋斗3-5年,积累行业经验,不是问题,但是很难生存,因为3-5年后,可能要成家立业,在城市定居。如果再奋斗几年,然后选择生活和城市稳定,时间成本太高。

最终的考虑是回老家发展,同时兼顾事业和生活。于是,我写了第二封辞职邮件。

03第三次跳槽思维中…认知提升,走还是留都是问题。

第三阶段的工作持续了一年零五个月。第三份工作是职业规划的现状。

第一步是回二线城市,生活安定下来,再次从事行业和工作内容也满足沉淀行业经验的需求。

现状的不足在于能力提升慢,成就感低。最近工作上也出了“事”。我通过面试认识的一个公司负责人邀请我做他们公司的产品经理。这是他第三次邀请我加入他们公司。龚玉说: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价值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就个人而言,在他三次真诚的邀请下,他真的拒绝了。从公立跳槽到私立是我最好的选择。

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完全接手了目前公司的所有业务,建立了产品工作标准,初步搭建了数据系统,使公司从拍脑袋做产品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再者,已经完全融入现在的团队,大家互相信任,互相配合,个人能力得到团队的认可,被视为团队的核心人物。第三,一年来积累的成绩,没有漂亮的数据,却为22年的精准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这个时候离开,你会对之前的所有付出和努力心有不甘。

所以,这种跳槽“去”还是“留”确实是个问题。

不会有关于这次跳槽的第一次冲动,也不会有第二次无奈的现实问题。这次是择优录取。

这次跳槽产生了以下想法。

04

1. 两公司的基本情况对比



1)考虑因素1:行业发展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需要在专业上努力,在行业上日积月累。以事业为重,不要轻易转行。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决定了职业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行业发展也是我跳槽时重点考虑的第一个因素。

在行业发展方面,本地生活服务和文化旅游都是很有前景的行业。

本地生活服务:目前各大厂纷纷布局本地生活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必然会创新升级,越来越精细化。随着国家垄断政策的出台,本地人空提供的本地生活服务会有更大的市场,在这个轨道上不缺机会和发展。

文化旅游:继去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后,全国已有20个省(区、市)陆续发布了地方版的《文化旅游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旅游正式走在行业前列。

从行业对比来看,两家公司秋不对等。

2)考虑因素二:公司发展和团队状况

目前公司:18年成立,业务只推广到一个市和区县。目前只在总部所在的城市推广得比较好。去年,它盈利了,只是小胜。今天的计划是进行区域推广。做区域扩张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如果维持现状,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是稳定发展,很难盈利。

新公司:15年成立,从几个作坊到现在的20+团队,以智慧景区起家,业务遍布多个省市。目前已经实现盈利。我们正在建立一个以景点为中心的旅游+服务生态系统,以升级我们的业务。试点已经确立,春节后推广既是机遇也是风险。如果业务拓展失败,回到原来的轨道就是稳健+进取的模式。

相对于球队现状,新公司更占优势。

3)考虑点3:个人发展

目前公司:根据公司目前的整体规划,产品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现。好处是和团队共事一年多,对公司各项业务比较了解。除了跟随公司战略的大方向,我可以先利用现有的资源做一些对我个人成长有意义的事情。另外,公司稳定了一年多,现在的公司结婚成家更有优势。

新公司:产品工作更具挑战性,对个人的思维能力、行业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管理能力要求更高,而且必须以结果为导向,比个人驱动力更强大。缺点是如果换一家新公司,你至少要有一年的时间来发展事业,所以你要推迟一年结婚。

在个人发展方面,两家公司各有利弊。如果做了选择,年轻的时候还是愿意多尝试的。

4)考虑4:福利

  • 目前公司:福利待遇在本市中等,升值加薪路径不明确。只能说工作比较轻松,环境比较稳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 新公司:基本福利待遇和现在公司差不多。如果换工作,工资会比现在增加20%。一个额外的好处是你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旅游。
  • 就福利而言,新公司更有吸引力。

    2. 最后

    这一次,我对跳槽的想法更加谨慎。虽然从对比结果来看,去新公司的方案更好,但是我把最终的选择放在了春节后,打算春节后找新老公司的领导深入沟通,用最终的沟通结果做出最终的选择。

    本文由@努力再努力由PM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