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修齐
编辑:刘欢
《花呗变身会怎样?这个赛道已成就多家千亿巨头》本文介绍了“先买后付”的独特商业模式以及国内外众多行业参与者,这使得“先买后付”在资本市场和消费金融领域备受关注。
国外很热,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国内玩?冰与火的双重天空背后有什么问题和挑战?
风险控制是先买后付的核心生命线理想情况下,“先买后付”服务提供商通常不访问银行信用调查系统,而是积极使用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分析用户提供的数据、购物偏好、以往在平台上的消费行为等信息,综合评估授信额度和风险。
先付费后购买服务提供商更关注用户的性能潜力,而不是现有的经济实力,这使得存款少、收入稳定但收入有限的年轻人能够更好地获得优质服务。
占据BNPL一半市场的Klarna依靠一个名为“数据驱动金融服务”的复杂交易风险自动分析模块,通过机器学习收集、分析、理解和使用大数据,包括用户的基本个人信息和历史信用记录,全面衡量用户负担得起的债务水平。
由于深入学习的存在,这样的信用体系还将使用大量的用户数据不断优化分析模块,从而保持消费者违约率判断的准确性。
在使用了这套模块后,Klarna表示,在北欧的出生地,违约率已降至不到1%。目前,正在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情况,开发针对不同地区的定制风险模型。
然而,所有这些都是理想的。真正的零售场景涉及商家和用户。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对数据隐私和流通安全的综合考虑将使先买后付市场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
欧盟十亿智囊团认为,世界上至少存在三种类型的风险:
- 债务积累:传统的分期付款贷款通常用于大型购物,贷款频率较低。如今,应用程序或浏览器插件的安装和使用更加方便,使BNPL成为日常购物的常见付款方式,导致许多人的实际消费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期。此外,如果消费者在不同时间通过多个平台使用BNPL的服务,导致过度消费,很可能难以有效跟踪还款进度,并将因延迟或无力还款而收取手续费。
- 监管套利:一些BNPL公司可能没有充分评估他们的产品适合哪些用途消费者保护法。例如,BNPL的一些产品没有按照法律要求披露必要的信息。虽然BNPL可能看起来与信用卡服务类似,但适用于信用卡的消费者保护措施可能不适用于BNPL的产品。许多BNPL公司不会像信用卡等其他信用服务提供商那样为用户提供纠纷解决保护。此外,由于遵循的法律法规不同,滞纳金和政策申请也不同。当政策和相关监管体系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时,这种风险可能会得到极大改善。
- 数据收集:BNPL信用能够获取用户支付历史数据。一些平台使用收集的数据与合作伙伴商家创建闭环购物应用程序,以推广特定品牌和产品。目标客户群通常是较年轻的消费群体。在竞争之下,商家的折扣空间有限,放贷者必须找到其他收入来源来维持增长和盈利能力。陪同《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的实施、获取、使用、理解和应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因此,衡量先买后付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其对用户的风险理解和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中国先买后付面临的三大问题经过大量的桌面研究和专家访谈,YOU智库发现,在中国市场先买后付的过程中,有三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 陪同《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用户数据的访问范围将逐渐缩小。消费者将更加关注个人数据安全,这将导致作为企业关键风险控制命门的“技术无数据”的尴尬。同时,与信用卡数据披露不同,国内监管层面对未来数据使用的限制并不明确,需要各方共同关注。
- 先买后付的商业模式需要提前向商家预付资金,所以关于现金流大量需求。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企业先购买,后通过银行付款消费金融公司、信托、保理、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主要的现金支柱。目前,商户可接受的收费比例在3%-6%之间。然而,更高的金融贷款利率进一步压缩了先买后付的利润空间,这无疑是直接影响底层业务逻辑的核心问题。
- 先买后付对外商的吸引力在于排水能力,但在国内电商寡头市场,先买后付有助于排水和提高回购率/皮带率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如何,这也是一个值得企业和商家共同考虑的问题。
许多分析报告指出,也许就像几十年前信用卡对支票的颠覆一样,BNPL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信用卡,成为一个海外支付环境支付宝、微信支付同样是一种“基础设施”,对海外电商品牌、渠道、客户群和生态发展具有深远的多维度影响。
然而,总体而言,中国的电子商务环境比海外市场更加完整和成熟。淘宝、天猫等电商寡头法学博士。组件对象模型进一步整合业务资源和用户资源;此外,中国的分期付款购物信用支付近年来,它已成为许多消费者首选的支付方式。BNPL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发展是否能给市场带来另一种想象方式,目前尚不清楚。
目前,我国先买后付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但中低频消费、中高端客户单价等部分领域可能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但这仍需得到市场的充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