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花呗怎么向个人付款(事关数亿人,花呗变“信用购”?官方公告称已启动分批升级)

贷款升级为“信用贷款”后,花呗也迎来了巨大的变化。11月24日,杜南记者收到了花呗的服务升级通知,可以将产品更新为“花呗”和“信用购买”,即根据原花呗的资金提供方不同,明确显示为“花呗”和“信用购买”。杜南记者在核实这一变化后独家从花呗了解到,花呗产品已经开始品牌隔离,正在逐步推向用户终端。隔离后,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出资的服务叫“花呗”,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的服务叫“赊购”。在业内专家看来,“借呗”和“花呗”的品牌隔离相继推出,都是蚂蚁消费信贷业务的合规调整,或许是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更好地承接蚂蚁两家小贷公司的原有业务做铺垫。

花呗怎么向个人付款

这次变化之后,用户变化不大

有收到花芽更新提醒的网友担心“花芽升级”。这种变化会对消费者体验产生什么影响?根据南都记者的体验,升级后的产品页面变化并不是太多。特别是可用额度基本不变,审核方式、还款方式、免息期、费率、服务机构不变。

额度方面,用户可以在花呗|信用购买首页找到总额度。分别点击“花呗”和“赊购”页面,可以看到各自的额度。“花呗”和“赊购”两个额度之和,和原来的“花呗”产品差不多。



“升级”花呗+赊购账号页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升级”花呗+赊购账号页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支付流程有什么变化吗?杜南记者了解到,“赊购”和“花呗”是独立的支付渠道,可以自主选择。如果对当前支付顺序不满意,可以通过“花呗-矿山-消费偏好-花呗|信用购买优先支付-设置顺序”的路径调整优先顺序。当然,部分订单也支持“花呗”和“赊购”的组合支付,支付时可以选择。

另外,关于公众比较关注的征信报告问题。杜南记者在终端查看规则发现,“花呗”和“赊购”会分别被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上报征信。有业内专家建议,无需为此担心。只要你保持良好的使用和还款习惯,就不会给征信带来负面影响。



花呗变更前后变化列表(来源:南都记者根据花呗产品页面变化整理)

根据监管要求启动品牌隔离

虽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体验上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对于拥有上亿用户的花呗来说,这种变化范围很广。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很多用户对花呗的变化感到不解。24日,花呗官方给南都记者的回应称,花呗此次变更是为了落实消费信贷相关监管要求,全力保护消费者权益,因此正式启动品牌隔离工作。对于部分未收到变更通知的用户,华远官方回应称,目前正在分批进行,未来这项工作将逐步覆盖更多用户。

据南都记者测试,原来的“花呗”实质上变成了“花呗”和“赊购”两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消费额度提供者。这次变更后,服务组织没有发生变化,但后面原来的组织。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服务仍称为“柏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类型称为“赊购”

大部分用户将“花呗”作为一种类似于“信用卡”的产品使用,但他们可能从来不会关注是哪些机构提供自己的消费资金。事实上,一直以来,花呗服务都是由蚂蚁集团的小贷公司和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提供,根据每个人的资质会有不同的资金服务商。

根据监管要求,蚂蚁小贷公司此前提供的业务,应逐步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承担,因此升级后的花呗业务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不过,目前来看,两家小贷公司如何实现平稳退出还有待考证。蚂蚁集团尚未对这一细节做出更多回应。

此外,根据今年6月份银监会提出的要求,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不能再贴上“柏华”牌,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是从哪家金融机构贷的款。这就是柏华官员所说的“品牌隔离”。

针对柏华的“品牌隔离”行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向南都记者表示,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流程和出资比例都会达到相应的要求,平台方、基金方等不同的参与方可以更方便地明确各自的责任。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可以将柏华品牌提供的服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区分开来。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也方便消费者更多的了解出资人的信息,避免品牌混淆。

从去年年底开始,花园已经升级了很多次

据南都记者了解,其实从去年年底开始,花呗产品已经连续升级了几次。从“花呗上的信用记录”到今年年初的“花呗调整年轻用户额度”、“花呗借呗推出上限额度管理新功能”,基本上花呗的每一次升级调整都会引起各方关注。



花呗产品合同中对服务商的描述(来源:受访者提供的截图)

事实上,在此次变更之前,柏华的产品手册和协议也更新过一次。记者发现,在更新后的协议中,增加了“服务商详情”和“服务商服务状态”两个环节。点击后,可以查看目前为用户提供花呗服务的服务商,以及用户开通花呗产品以来服务商变化的详细情况。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告诉南都记者,蚂蚁集团持续的花呗升级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其思路与贷园整改一脉相承,是响应监管号召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各类信用支付产品有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体现。用户升级花呗,就是授权持牌金融机构查询并提交自己的征信信息,最终结果会体现在用户的征信报告中。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针对蚂蚁集团的监管整改方案中提到,“纠正支付业务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予消费者更多支付方式选择,断开支付宝与'花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环节嵌入信贷业务等违法行为。”

在一位研究员看来,花呗产品资金来源多,规模巨大。从监管角度来说,确实需要明确资金来源。王鹏博也认为“根据监管要求,(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信贷业务肯定需要和支付业务分离,包括信息和资金的分离,避免时间和业务重叠带来的一系列潜在风险,比如突破牌照限制和杠杆限制等。其实,(品牌隔离)有两个好处:从用户的角度看,可以增加用户的感知,避免不当消费和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而从监管的角度看,有利于对业务的穿透式监管,断开支付工具与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s2/]

采写:南都记者熊润淼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