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哈姆雷特读者一千个。对于新零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企业都会从自己行业的角度来定义新零售。零售可以有n个新定义,但本质只有一个。
近两三年,新零售是一个火热的商业词汇,很多人问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新零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企业都会站在自己行业的角度去定义新零售,解读新零售,探索新零售。观点来自立场,这是可以理解的。
尤其是现在,无论是电商巨头还是实体零售,都处于探索新零售的初级阶段,所以新零售可以有n种定义。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关于新零售的本质,我认为只有一个。
第一,新零售可以有n个定义
第二,新零售只有一个本质。
无论流行什么概念,改变的是技术和工具,不变的是商业的本质。只有回归本质,才能找到真正的规律。作者认为商业的本质是满足人性的需求,释放人性。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com深知这一点。他曾说,“未来20年、30年甚至50年,零售业有三件事不会变:第一,顾客喜欢低价的东西;第二,客户喜欢更快的交付;第三,顾客想要更多更快的选择”。
更低的价格和更快的交货本质上是供应链效率的问题,消费者想要更多的商品选择是因为消费者总是在变化的,人们不会满足于某种生活方式,不会止步于某种欲望的实现。
其实就是响应了“一切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以用户利益为出发点”这句话,尤其是在消费升级,消费者主权意识觉醒的背景下。
消费者想要更低的价格、更快的交货速度和更好的产品。企业必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满足需求。
从因果关系来看,因效率而降低成本,效率的提高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交易/交割的效率提升可以提升消费者体验,所以我们知道重点是提升效率。
企业最强的对手从来不是彼此,而是一个共同的对手——趋势。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意思是你再牛逼也无法抗拒历史潮流,这就是潮流的力量。
整个社会的商业趋势是朝着更高效的商业发展。
从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也可以看出,人们最开始是步行和骑自行车,然后是火车和汽车,再后来是飞机和高铁,每一个阶段都比另一个阶段更有效率。通信行业更是如此。3G语音时代,一个“手机”的时代,2G文字时代,3G图片时代,4G视频时代,即将到来的5G是物联网时代。据说5G至少比4G快10倍。
从网购的角度来说,是从第三天开始的,隔一天一次。慢慢的,有些人会到第二天。现在已经发展到当天到达,3小时,1小时甚至30分钟。
从更高的维度,从资本的角度,也可以看出资本是逐利增值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将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朝着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资源会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行业、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效率的项目和最有效率的个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只有不到2.5万家私募机构,而北上广深杭五大城市却有近1.5万家私募机构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整体效率真的很高。
零售业会遵循这个规律吗?纵观零售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一条隐藏的路径,从最初的传统零售(百货→连锁店→超市)到电子商务(综合电商→垂直电商→社交电商),再到新零售(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零售业每一次创新的本质都是为了提高效率,都是关于“成本、效率、体验”,因为高效率低成本的零售业态最终会取代(替代)低效率高成本的零售业态。
在实体店不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候,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当单纯的电商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完美的消费体验时,强调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随之而来。这是零售业的发展趋势——走向更高效的零售模式,所以新零售的本质是效率革命。
三、如何提高零售的效率?
纵观零售业的进化史,无论技术和商业模式如何变化,“人货场”的三大核心要素都没有得到根本突破。所以,要想提高零售的效率,就必须提高人货场的效率。
1.人货场的演变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随着零售业不断从“旧”走向“新”,零售三要素也经历了从“院子人”到“院子人”再到“人院子人”的三个演变阶段。
第一阶段:《货场人》(产品为王)——生产者主权时代
改革开放初期,物质匮乏,有钱不一定能买东西,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很大。而市场上的供应往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造成商品的稀缺性,所以“货”就成了零售业的核心。
有货就不怕卖不出去。此时“人”的地位可以说是最低的,“市场”居于中间。在那个阶段,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以产品为中心,生产者是整个产业链的权利中心,可以说是掌握定价主动权的生产者主权时代。
第二阶段:“卖方”(渠道为王)——卖方主权时代
随着制造企业开始追求规模化生产,市场上的商品逐渐开始供大于求,品牌商和制造商开始大力发展零售渠道,希望接触到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于是,出现了直销、加盟、代理、批发等渠道,谁的零售渠道强,谁就能和上游厂家有议价能力。这个时候,渠道商就是整个产业链中的权利中心,拥有定价的主动权。“场”成了核心元素。那时候最重要的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可以说是卖方主权时代。
第三阶段:“人民货场”(用户为王)——消费者主权时代
物质极大丰富,线上人口红利见底,线下零售业务受阻。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技术升级让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成为可能。产品为王,渠道为王,所以“人”成为了新零售时代的核心要素。只有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人为中心,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找到出路。因为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自己的消费行为,“场”的重要性也会相应降低。
2.双人货场的痛点
虽然人民货场在不断发展,但是在人民货场所有商业元素的数字化改造完成之前,还有很多痛点。
人们的痛点——“模糊”的消费者
“你的用户是谁?”这个问题会让很多企业主感到困惑。他们无法准确描述企业的最终用户是谁,他们的特征是什么,更谈不上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甚至说用户只是他们的想象,打市场很难瞄准靶心,怎么可能打中目标!
商品的痛点——“积压”库存
用户不准导致采购不准,缺乏用户数据,只能“体验供应”,从而造成库存积压。通常情况下,服装行业和鞋类行业,由于季节变化频繁,时尚周期短,会积压大量库存。
领域的痛点——“各怀心思”的通道”[S2/]
即使是同一个企业,线上线下有时候也像敌人一样,都觉得对方在抢自己的生意。毕竟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为了抢流量,有“线下专属资金”和“网络专属资金”。结果,“内耗”削弱了客户体验,导致部分客户流失。
3.如何提高人货场的效率?
人与货场的关系从传统的“体验供给-最大接触分布-模糊消费者”的“货-场-人”转变为新零售时代的“数字消费者-细分消费场景-基于体验的场景解决方案”的“人-场-货”。
(1)提高人们的效率
这里的人不仅是企业经营者,也是消费者。人的想象力空是最大的,尤其是在个人崛起的时代,企业必须提高客户忠诚度,充分挖掘客户的终身价值。
①提高企业人的效率——人尽其才,而不是人浮于事
从科层制到扁平化,从集权到分权,组织效率会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是人。海尔人的团结,永辉超市的合伙人制度值得研究。未来从多人到一个人,从一个人到人机,最后到无人,将是一个趋势。这也是无人零售项目现阶段失败的原因,但从长远来看,未来不可小觑。
②提高客户效率——挖掘客户终身价值
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从粉丝经济到社群经济。通过管理客户关系,商家与客户的关系可以从随机关系,客户买了就走,变成弱关系,客户可以通过工具联系,最终建立强关系,从而创造新的价值,商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触达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提升客户的终身价值。
(2)提高货物的效率
也就是商品,商品的价值不再单纯指其功能,还包括社会符号和精神文化,这也是工匠精神近年来被反复强调的原因。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链、供应链、零售的数字化转型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势在必行。基于线上线下闭环数据的及时响应,通过数据赋能重构供应链成为可能。新零售是效率革命,供应链是效率革命的保障。
通过数据赋能,企业可以做出更有效的商业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更精准地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甚至可以实现定制化的C2B生产。
还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仓储配送、配送和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效率,砍掉低效环节,优化供应链的交易和交付结构,实现需求链倒逼的供应链短链经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当然,传统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也是充满困难的,尤其是线下门店在数据收集上还存在先天不足,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自上而下寻找”,正如马云的军事顾问曾鸣所说,“新零售是对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感知和机遇”,所以新零售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持久战,跑的时间长是关键。
(3)提高场的效率
场是指消费场景,以人为中心的体验场和连接点,无处不在。消费者接触商品的所有终端都可以成为“场”,包括实体店、PC商城、app、微商城、小程序、店内触摸屏、智能货架等。目前,它们主要分为物理场景和虚拟场景。
随着全渠道融合,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消费者不会考虑你是线上还是线下,主要是考虑你来了有多方便,在碎片化的场景之间自由切换。
说到市场,我们不得不提到肖平。肖平更多出现在线下零售企业,是指每平方米面积产生的年收入,与门店面积有关。
地板效率的计算公式:地板效率=销售额/店铺面积,销售额=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流量的增加往往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企业很容易遇到扁平化的效率天花板。我该怎么办?答案是:增加线上销售,打破传统的线下流量,增加很多线上流量。
①提高物理场景的效率
门店升级,根据消费者以体验为中心的需求和产品特点,构建更加多元化、沉浸式的场景,通过各种科技元素的嫁接和其他业态的融合,打造符合消费者想象力和内心需求的消费场景。进一步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有参与感,获得良好的体验。
②提高虚拟场景的效率[/s2/]
通过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打造更加多元化、碎片化的虚拟场景,再结合实体场景,形成“虚实结合”的全流程体验,提高了商品的多渠道流通和消费者需求满足的效率。
总之,无论新零售有多耀眼,无论新零售业态有多多元化,请记住,最终目的是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更极致的体验、更独特的价值。
思考:
作者:三哥/吴
本文由@吴原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