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结束,我们都爱上了“青蛙公主”顾艾玲:一个明明是靠颜值,却要靠才华的姑娘。
很多人都有这种疑惑。为什么这么多“温爽”女主中只有顾爱玲卷不上来?
她甚至鼓励大家每天多睡一点,保证休息,培养爱好,完全是人生赢家中的一股清流。
说顾爱玲没有经历过内卷是不现实的。毕竟在只有一个第一名的竞技圈里,竞争是最激烈的,不吃不喝拼命练的人很多。
不仅仅是体育圈,“内卷化”早已是整个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
有人给出了一个非常准确的形象比喻:本来大家都坐着看电影的时候,突然一个人站了起来,后面的人为了看电影也要站起来,所以大家都多付出了,却没有得到任何新的利益。
职场中的内卷化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次内心的剥削,剥削者也扮演了剥削者的角色。
没有人主动参与,但都发现自己被困住了。
第01号
完美主义骗局
“内卷化”一词最早用于描述小农的经济和社会变迁,后来被美国人类学家戈登·魏泽用来描述一种枷锁的文化现象:
“人类社会的文化格局在达到某种最终形态后,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把自己改造成一种新的形态,只能在内部使之更加复杂。」
就工作而言,每个人为了在老板面前表现自己,都选择工作时间长一点。久而久之,大家都陷入了陀螺式的死循环,哪怕是空旋转,每天都要不停地敲打自己。
资本再怎么美化“内卷化”,也永远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陷阱,消耗着大量的能量。
在内卷里,我们的生活一直被分级,每个人都想比“邻家孩子”更完美。
于是,一大批博主诞生了,教你如何过更好的生活。她们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为女性实现经济和精神自由呐喊。
本来是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也加快了内卷化的速度。比如小红书,原本是女性成长的平台,渐渐变成了女性焦虑的基地。
我们都习惯于把生活看成一个需要优化的函数,习惯于让不相干的人来给我们的生活打分。
所以,在那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或者在用“生活look”拍照打卡的瞬间,我们都成了被打分的对象。
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生活,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只是一地鸡毛?
所谓的完美人生,不过是一个“精致主义”的骗局。
“社会有用论”也造成了无端的焦虑。
它要求我们以“有用”为初衷,拒绝一切装饰环节,用没有泥点的鲜花包围自己。
一切都好,这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满足。
除了金钱,权力,金钱,柴米油盐,当然我们也需要一些飘渺的,不太实际的东西来调节疲惫生活的麻木。
第02号
我们需要的是“有效内部容积”
这绝对不是试图证明卷式表冠上的前缀“有效”。因为在某些创意至上的领域,内卷确实带来了很多乐观的思考。
时尚圈是最典型的地方。
可以说,即使我们在职场中处于激烈的内卷之中,也不影响我们在这个圈子中津津乐道内卷。
在20世纪时尚启蒙之初,走秀只是上流社会的富婆和时装设计师在沙龙里的自娱自乐。
大家看着眼前的模特在局促空的房间里来回走动,半是钦佩半是批评。设计的质量最终取决于他们是否愿意为此付费。
但是,自从时尚圈“卷起来”到现在,走秀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简单纯粹了。
各个品牌都在削尖脑袋思考如何让一年只有两季的秀场占领流量制高点,成为明天纽约时报时尚版的头条。
GUCCI 2022秋季前
MIUMIU去年的秋冬时装秀是一场浪漫的秀,感动了屏幕对面的人。
MIUMIU 2021 FW
模特们离开温暖的t台走向冰天雪地,服装之美在大自然的映衬下是如此迷人。
MIUMIU 2021 FW
同样,圣罗兰2021SS也是一场空视觉盛宴。
壮丽的沙漠中,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巨大的logo在地面上;
圣罗兰2021夏季女装
性感的圣罗兰女孩穿着摩登的衣服,跟着音乐节奏,在光滑的沙面上留下自己的脚印。航拍下的广阔视野,让一切都显得如梦似幻。
圣罗兰2021夏季女装
在“户外秀”应接不暇的时候,LV 2022秋冬男装创意卷起一场室内风暴。
这是已故的维吉尔·阿布洛在吕留下的最后一个节目。整个会场一片寂静和白色,编织着海市蜃楼般的梦境。
LV 2022男装
偶尔还能看到长着翅膀的精灵穿梭在人群中,开心的LV男生在蹦床上忽上忽下。一切都比几十年前有趣。
LV 2022男装
时尚圈的内品就像鹬蚌相争逐利,一系列大饱眼福的秀场让我们乐此不疲。
除此之外,生活也需要一些“有效的内卷”来为平凡的日子增添仪式感。
如果第一个人在第520天没有送出第一束玫瑰,世界上就不会有假表白的好机会了。
综上所述,确实需要有一个以剥削和剥削为代价的内卷。
至于其他时候,漂亮地“平躺”总比痛苦地卷曲要好。
第03号
如果你无法摆脱内卷,就和自己和解
最能与“内卷”背道而驰的词就是“平躺”。在疫情肆虐的岁月里,年轻一代总是在平躺-复生-平躺的过程中来回波动。
F,提倡的“平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鼓励人们在更舒适的状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就在几天前,Peter Do更新了他最新的2022年秋季成衣系列。
彼得·多·福22系列演出
这位带着弟子菲比·费罗光环的纽约设计师,从纽约时装学院FIT毕业后,获得了LVMH青年设计师奖。
彼得·多
离开CELINE后,他在2018年和几个朋友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the Peter Do。
沿袭了菲洛“以不变应万变”的美学思想,他将极简主义的稳定性与千禧一代喜欢的变化感结合在一起。
不请大牌模特,不做铺天盖地的流量推广,不制造流量噱头。在过度商业化和内卷化的时尚界,Peter Do始终坚持用自己的作品说话。
人们的眼光让他觉得不舒服,所以他退出了交通纠纷。
Peter Do也是唯一一位出现在LVMH去年公布的新锐设计奖八强名单背面的设计师。
通常工作室发一些花絮的时候,粉丝通过照片中手背突出的纹身线勉强认出他。
在“个人ip”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想降低透明度,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络名人。
在Peter Do上“平躺”的努力是高度专注和精准的努力,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他像一个时尚界的神秘人,让位于流动的心灵,让位于日夜的案头和创意的头脑风暴,让位于巧妙的雕刻空和内敛优雅的褶皱,让位于永恒的爱情。
同样痴迷于降低自己社交媒体透明度的人还有艺术评论作家兼策展人王欢。
王欢称自己“社交迟缓”,永远赶不上社交媒体的发展。
除了记录文字的微博,没有任何平台。只保留了他的个人网站,作为别人了解他的入口。
这么多精彩犀利的评论和直击人心的作品,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个名字还让大众如此陌生,但只懂营销包装的人不会明白,要灌输作品的深度需要付出多少心血。
面对内卷,有的人选择不被注视,有的人选择走向自然。
日本著名摄影师星野道夫是一个“把生命留在世界尽头”的人。
他走过南极洲,跟随渡鸦的脚步,亲眼目睹麋鹿在雪地里奔跑。
当别人在电影节赚快钱的时候,他用相机和纸笔记录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对话。
看他最后作品的人排队比隔壁的莫奈画展还长。
既然自己无法摆脱内卷,不如抛开别人的看法,与自己和解。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我们大多数人注定要回到粗糙的地面,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微博:@ Fashionucking
微信:@ Fashionucking
编辑:查理
主编:F君。
如果你喜欢这个内容,点击“观看”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