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10w粉丝奖牌(收到了 YouTube 10 万粉丝的银色奖牌,分享一些运营频道的想法)

3月3日,Mac云课堂YouTube平台订阅粉丝数达到10万。

4月初,我收到了YouTube从美国邮寄过来的纪念奖章。



这枚奖牌虽然是银的,但含金量不低。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视频博主竞争,赢得系统推荐,得到大家的订阅和认可,既需要实力,也需要运气。很多b站拥有百万粉丝的UP主在YouTube平台上会水土不服,频道的播放量和订阅数都很差。





我业余时间一个人跑渠道,而且是这样的垂直Mac领域。我已经在b站和YouTube获得了粉丝的10万枚纪念勋章。说句谦虚的话,真的有点牛逼。



最近两年,我克服各种困难维护渠道,更新视频。我最大的愿景是在b站拿到10万粉丝勋章,拿到b站勋章后,突然发现离YouTube的10万粉丝勋章不远了。同时拥有两枚奖牌?这太酷了,完全无法抗拒。于是我努力了半年,终于拿回了YouTube的“银色播放按钮”。

拆开YouTube勋章的时候那种喜悦和期待的感觉达到了顶峰,然后又有点失落。一方面达到目标就失去了动力,另一方面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维持渠道,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最近几个月,我一直在思考渠道的价值和未来方向,以及如何良性运营渠道。【/br/】比如为了测试水频道的商业价值,我在微信官方账号收到过几次广告。虽然钱不多,但是真的很方便赚,只要把广告主给的图文内容粘贴到微信官方账号里的广告里就可以了。如果你愿意接受微信官方账号的头条广告,收入会更可观。这是微信官方账号变现最常见的方式,也几乎是唯一的方式。完全正常,但是后来,我把微信官方账号里的广告都停了,连第二条都不回了。

【/br/】受人之托,忠于人,甲方花钱在我的站点做广告,我真心希望广告能有好的转化效果,他们的钱不要浪费,让我以后能接到更多的订单,获得持续的收入。转化效果不好,也就是说没有粉丝买单,广告主浪费钱,证明我这个渠道没有商业价值。


但另一方面,我对广告商的产品并不熟悉。不管是教程还是别的,不知道好不好。就因为有人给我钱,我就在频道上贴出来了,广而告之。这是对信任我的粉丝的不负责任。就是这种隐隐的不安,让我干脆拒绝了送上门的钱。


在这里我想特别声明一下。并不是我要树立什么贵人。第一,我不坐等钱吃饭。第二,钱不够,我自然有拒绝的资本。如果有一天我所有的收入都靠这个渠道,那就别提第二项了。只要有人愿意花钱,365天每天的头条都给你。那样的话,渠道和我自己的生存才是第一位的,根本顾不上羽毛污损这种小事。


利用渠道的影响力,直接发布别人写的图片和文字。这条路被我堵住了。合作业务列表的产品必须是他们认可或熟悉的东西。经过半年的摸索,发现这条路也不容易。

现在的观众可能对各种植入都很反感。当他们看到产品推荐时,会本能地摆出一副心理防御的姿态。我的频道很多明显不只是吃饭好东西的推荐,也会被误解为用钱推广。后来就演变成,只要不是苹果原生的,就会有人看他们的动机。说实话,这种氛围对于刚差钱的视频博主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他们的目的是用流量换钱。有人质疑甚至骂人,但他们会开心,因为有流量就有金钱补偿。但是对于少数坚持下去有底线的博主来说,被人误解是很沮丧很难过的,最后水只会越来越浑浊。


所以,在我的渠道里,对于需要花钱的推荐,我会特别谨慎。推荐的免费软件不好用,就用手指卸载。如果花钱买的软件和商品不满意,钱可能会被商家退回,但由此对我的渠道信任造成的损害是无法修复的。如果我为了这个推荐拿了商家的钱,我会觉得更对不起。


我见过太多天天说自己信任的人,到头来却成了大骗子,所以我之前从来没有在这方面标榜过自己的态度,我只想尽力在行动中表现出来。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能感受到我对这份信任的关心和珍惜。如果以后频道停了,或者没人慢慢看内容,大家都淡忘了江湖,我在乎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那现在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另一个惊喜是,即使我一直如此在意信任,但我通过视频表达的观点和内容,还是和一些观众看完视频后理解的不一样。有时候被这种偏差干扰,会影响节目创作的心态和积极性。

比如推荐键帽机械键盘。有些朋友不在乎它的手感,但我看到的是,它是大多数Mac用户最好的综合解决方案。建议使用CleanMyMac清理磁盘的其他空房间。很多人质疑是流氓软件,但我在全网找不到另一个软件,可以代替它打扫视频中的其他空房间。很多小白用户用起来还可以。分享一下戴尔显示器“翻车”的经历被很多人诟病,但是我的要求真的不高。它有能力还原Mac的色彩效果,但是我的显示器不好,所以一直在折腾,用视频录制。基本上每个热门视频都会有类似的质疑声音,等等。


其实我在做视频之前就预料到了这些问题的大部分。我知道前面会打雷。我为什么要往前冲?


对某些人来说,电脑是赚钱的工具,是吃饭的饭碗,但对更多人来说,电脑是伴侣,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可能在各自的领域都很优秀,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不会放在电脑上,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数码“小白”。


我的频道,无论是风格还是定位,都是为“小白”受众设计的。一方面,我能力有限,不是程序员,也不是设计师,做不了特别深刻的内容。另一方面,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是Mac用户最大最真实的用户画像,这是我要争取的基本盘。


所以在构思每个视频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一些问题。那些不熟悉电脑的朋友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我的工作对他们有帮助吗?第一次接触Mac或者使用一个新软件,我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解决困惑的操作流程能否让新用户感到清晰明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角度,很多朋友的疑惑和困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沉默的大多数观众可以在YouTube和b站点击我的频道的订阅按钮,不管文化和国籍如何。10万真的不是小数目。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网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就是买Mac不需要安装Windows,否则买Mac就没有意义。


买Mac不允许你装Windows,就像你平时用筷子(Mac)吃中餐(macOS),偶尔吃牛排西餐(Windows),也用筷子(Mac)吃,而且很好吃。旁边一个人站起来指责你说,你既然想吃牛排(Windows),为什么不买刀叉(PC)?


在他们眼里,看不出你平时吃的是中餐(macOS)。他们认为把Win放在MAC上的人虚荣、愚蠢、有钱,不会用macOS,只会用Windows小白。从鄙视链和道德制高点去批判别人是多么的不快乐。


退一步说,就算你买了Mac,只用Windows,那又怎么样?很多人买跑车的时候从来不出轨。为什么网上没有人指责他们?


根据我的渠道的数据,在MAC上安装Windows的视频都取得了很高的播放量,有些甚至成为了爆款。一开始我做这些视频并不是为了播放量,而是我知道观众有这方面的迫切需求,所以我做了视频来满足他们。相反,那些追求播放量的人可能会被Mac安装Win很低,不会接触这类内容的观点所迷惑。

【/br/】由于视频的选题和方向都是基于沉默的大多数“小白”用户,自然会有一些有经验的用户看完我的视频后觉得没什么帮助,或者我推荐的软件和文章不太符合他们的喜好,评论区就会出现一些尖锐的批评。但如果仔细观察评论区评论偏激的视频,往往会对数据非常喜欢,这一点在YouTube上更明显。其实这是不同需求的观众,用自己的行动给频道反馈。


只有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基础盘是谁,为了谁而看,相信自己的视频的价值,才能在面对挑战和质疑的时候从容淡定。有时候,我真的很欣赏他们从不同角度的评论。他们批评是因为关心和关注。同时也增加了渠道的多样性和价值。


如果讨论只是因为观点不同,我的心情一般会好一点,但如果收到业务订单,被留言质疑,压力会突然增大。


做了这么久的视频,我也在不断的观察自己的轨迹。在Mac垂直领域的中文频道,老人们在慢慢淡出或者转型,新人看不到头,坚持不下去,整个生态不够健康。尽量接业务单,不仅代表我个人的利益诉求,也是Mac领域有影响力的账号。如果商业价值不行,后来者看不到钱,那么观众就享受不到多元化、持续性的视频内容。


所以,即使我遭受一些攻击或者不理解,我也在坚定地探索定制视频和商业推广的模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负面的东西让人去消费。


第一,很多不是商业榜单的内容也会被质疑是推广食品。毕竟我的渠道很“脏”。

【/br/】其次,商业榜的制作是要下很大功夫的,既要保证质量让观众满意,又要满足甲方的播放量,很多时候都是锁链起舞。对比同批次商业榜的表现,我觉得各方面数据都远在平均水平之上。比如别人做一个5分钟的管道视频需要3天,但是播放量一般。但是,我打磨一个题材新颖,曝光时间长的视频,需要15天。以量取胜的策略不适合我。


第三,商业清单中的报价被严重低估,每次合作给甲方带来的价值远高于报价,但由于市场和赛道的影响,无法获得等值的货币回报。


所以,我认为商业订单定制视频对我的渠道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方式。首先,我只会推荐我认可的产品,拒绝很多业务订单,所以选择变得很窄。因为选择太少,很多时候,我看中合适的产品,主动找厂家谈生意单。但是厂商没有推广的意愿和预算,也没有感受到我渠道的价值,所以我很被动。即使合作成功,我也差不多是“白嫖”了。


而一些非常适合我们渠道的厂商,在需要推广业务单子的时候,会选择让中介MCN去KOL,因为我没有签任何MCN,所以拿不到这个单子。而且商家花了很多钱,通过中介做促销活动,效果并不好。后来我主动谈合作,阻力会更大。


最后就是我渠道本身的问题。每个月最多4个视频,就算都排在商业榜单上,那又怎么样?我会吃饱的。换房换车让别人羡慕你是想抢蛋糕吗?视频定制业务单既不能创造出让人羡慕和效仿的商业模式,也不支持组建团队的风险。在小作坊的层面,勉强养活自己,过日子。一有风吹草动,就没了。

10w粉丝月挣多少


以上是我的频道现阶段运营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非常关心利用10万YouTube粉丝的银钮勋章支持我的朋友们的一个汇报。开导之初,有那么一瞬间,就那么一瞬间,敢偷偷想。如果我获得了10万YouTube粉丝的奖牌,我不会高兴到爆炸,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做到了。


但是现在,真的平静多了。不同阶段的渠道会遇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粉丝数量只是渠道实力的片面反映。在算法平台为王的今天,粉丝数量的权重真的不高。之前更多考虑的是节目的质量和创新,现在考虑的东西越来越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
一路支撑自己,不仅需要粉丝和观众的支持,更需要金钱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对苹果产品和科技生活的热爱,这样才能坚守底线,抵御诱惑和厌倦,让渠道长久运转。


在保证视频更新的同时,我会继续探索适合频道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频道的最大价值。一方面想为自己探路,一方面也希望后来者少走弯路。感谢您多年来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