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就娱乐直播行业而言,风头正劲,比如Tik Tok、Aauto快消等线下热门平台,甚至微信也开通了视频号,走上了直播之路。这些平台承担了足够的用户流量,但整体直播形式大同小异。要想牢牢抓住并吸纳更多的用户,直播的大众化是必然趋势。那么本文就来讨论这个,值得一看。
从2005年国内第一家视频聊天平台9158问世至今,已经过去了17年。2016千年播战已经过去6年了。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娱乐直播显然不是一个新的行业。在千播大战之后,如火如荼的Tik Tok、Aauto Quicker等短视频平台也纷纷加入直播轨道,甚至国民app微信也推出了视频号。
目前从流量来看,它已经赋予了这条赛道最大的入口。但现在的直播内容形式,整体感觉和千播大战后期没有太大区别。承接目前庞大的流量,将会有更大数量的用户入驻。我觉得直播内容的大众化可能是要考虑的方向。
一、回顾行业历程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简单回顾一下娱乐直播行业的发展。从2005年的9158,到2006年柳岩创办六间房,周琛开发yy发音。到2012年yy纳斯达克上市,2014年9158与新浪秀场合并,2015年六间房被宋诚演艺26亿收购,变相上市。可以说这十年整个行业都发财了。其中,2014年,斗鱼从a站独立出来。
虎牙脱离了yy原来的游戏直播,随着龙珠直播和熊猫直播的迅速崛起。也意味着游戏直播垂直领域被细分。娱乐直播这种新生事物,从诞生之日起就冲击着用户的肾上腺素,也敲打着用户的钱包。
2015年国庆由王思聪平台台湾省直播平台17台直播,引起广泛关注。随即,出现了移动直播平台,如映客、花椒、一直播等。,把直播推向了更大众的视野。加上资本的涌入,千播大战全面爆发。高举全民直播大旗一会儿,各种直播内容都有。但在不到两三年的市场洗礼中,大部分平台都只有单调、同质化的美女聊天跳舞视频。
这些内容并不能带领直播平台一路高歌。与此同时,期间出现了大量的直播综艺节目,最终也没有做到圈粉。虽然18年大年初一的直播答题看似让直播重回主战场,但依然无法挽救直播行业的整体低迷。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压力下,行业面临洗牌。
2018年后,以Tik Tok汽车快手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将占据用户的注意力。有了海量的流量后,用短视频内容沉淀粉丝的直播内容,短视频平台才能玩的好。连国民app微信都感受到了流量恐慌,2020年推出视频号加入赛道。到目前为止,娱乐直播赛道拥有最大且稳定的流量来源,这也意味着行业进入了成熟发展期。
无论娱乐直播行业如何发展,它仍然是一个以观看内容为主,依靠内容进行实时互动的娱乐产品。什么样的内容就能吸引什么样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数量也就基本确立了。无论千播大战期间的巨大流量是否被新鲜感所吸引。目前的流量来自Tik Tok、快的和微信。最终能留下多少用户,取决于直播内容。所以你看清楚内容,基本上就能看出最后能沉淀多少用户。
二、千播大战缘何哑火千年大战伊始,直播行业风头一时。高举全民直播的大旗,内容可谓五花八门,甚至周的宝马在花椒直播中自燃后烧了车。但是过了两年,用户数量大幅缩水,我觉得还是因为内容的原因。当时的娱乐直播平台充斥着低俗内容。性感的围着球跳舞,就像把线下的夜店拉到线上。聊天直播,老是开车,讲黄色笑话。
主播和粉丝之间永远是无休止的口水战,内容单调同质化。经过两年的市场洗礼,只剩下这样的内容,然后只能留下一部分有相应需求的用户。离全民直播大众娱乐的目标还很远。
【/s2/】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年时间内容调性低俗单调?我觉得关键是“钱”字[S2/]。
第二个问题是内容单调,同质化。用户看久了会发现,主播每天表演的内容都很相似。主播之间表演的内容也很相似。每天能聊的只有那些事,能跳的也就那么几支舞。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留在平台上的主播天赋能力有限。
当时各大直播平台也都或多或少的做了直播综艺。我觉得,一方面是符合欧美风格,另一方面是希望内容能更大众化。但是当时做的直播综艺基本都是集体哑火,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当然,我觉得直播综艺还是直播平台走向大众娱乐的方向之一,但还需要时间打磨。
三、当前直播内容现状现在来看看直播内容。千年播战已经过去六年了,内容肯定有进步。平台的内容监管越来越严格,但我们还是能经常看到主播因内容违规被禁播。所以现在的内容氛围还是不够好,主播总希望用低俗的内容取悦用户,然后获得回报。内容的丰富程度差别不大。
再过几天,你会发现内容依然单调,同质化严重。当然,现在连麦PK更受欢迎。但是PK的时候天赋不多,大部分都是激起仇恨,吵架,煽动粉丝情绪打赏的套路。我们所看到的是那些忙得没有时间惊慌的用户也来凑热闹。
我不是说这些内容不应该留下。既然出现了,就有存在的必要,只要符合国家内容监管的要求。但能吸引的用户数量有限,这些内容主要留住学历低、闲暇时间多、孤独感强的用户。
目前的内容调性与各平台直播流量导入的力度不匹配,导入的流量无法得到很好的接收和沉淀。我们也简单思考了一下上面内容问题的原因。主播们的赚钱欲望,目前是改变不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考虑如何引导生产更多不低俗不单调但又有利可图的内容,也就是更大众化的娱乐内容。
四、如何做到内容大众化怎样才能让内容更受欢迎?可能有很多方向。这里我想举个例子。我可以参考我们目前生活中流行的娱乐项目,比如电视、电影、综艺、游戏、扑克牌、卡拉ok。目前直播平台已经部分吸收了网游的游戏,比如舞台升级、加成道具,甚至连赌博的付费抽奖游戏也被吸收了。但从形式上看,最接近现场娱乐的大众娱乐项目应该算是综艺节目。
主要是脱口秀,唱歌,跳舞,真人秀等类型。不同的是,综艺节目是一个场景多人线下,也更加注重内容策划、舞美、服务和艺术性。网络直播的区别在于,它有一个实时互动的变现工具。
可以尝试按照综艺节目的方向一步一步来,首先说说很多人的问题。把锚串联起来,把孤立的化学分子混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化学反应,肯定比一个人的输出丰富。现在,我们做了连麦的PK,甚至实现了多人连麦和团队的PK。向内容的丰富性迈进了一步。然而,仅仅这一步还是不够的。即使种了小麦,内容离大众娱乐还很远,需要在这个反应器里加入一种催化剂。
1.设置主题上下文来指导生成的内容。
顺着综艺的思路,我觉得这一步的催化剂应该是内容策划的引导。我想出了一个大致的想法。在平台上设置一个主题情境板块,也是一个低质量的内容策划案例。主播根据选择的主题情境进行表演并输出内容。主题中只设定了大致的内容背景和过程,其余由主播自由发挥。比如脱口秀可以借鉴综艺节目设置相亲、辩论、吐槽等主题情境。相亲主题下,像自我介绍、表演、灯光、问答、牵手、惩罚等主要流程。,类似非诚勿扰都是设置好的,其他内容都是主播自由发挥。
辩论主题下可以有几个热点话题,然后按照一般流程选择正反,一辩,二辩,三辩,奇袭,结案陈词在《奇葩说》里,其他内容也由主播自由发挥。当然,除了模仿综艺节目,还可以借鉴经典电视剧、漫画、小品等等,任何搞笑桥段都可以用来设定主题。还可以根据实时热点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场景。比如最近的《豹》火了,在语音直播间掀起了一股西游记角色扮演风。脱口秀里的内容严谨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激发出更多搞笑的内容就好。
唱歌的可以按歌曲类型分主题,跳舞的也可以按舞蹈类型分主题。当主题情境比较多的时候,可以通过拉出一些共性来设置互动道具。用户可以通过在情境中给予指定道具来影响故事内容的发展,让用户有一种玩游戏的感觉。不一定都是花钱的道具,有一些能引起选择性思维的道具就更好了。
影响力高或者准确率高的用户还可以获得一些荣誉称号。热点主题情境可以形成一个赛道,然后对赛道进行奖励。赛道表现好的主播甚至可以邀请年度盛典或者给予流量奖励等。主题前期平台设置主播可以参与,后期也可以使用主播设置平台审核。
以上思路还是属于产品,不是方案。平台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产品功能和规则,前期做一些简单的内容策划引导,后期做好主题情况的审核。以主题情境为催化剂,我猜直播内容的丰富度会再次提升。
2.从直播产品到综艺节目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想丰富内容,有更高的质量感。那么,遵循综艺节目的思路,可以考虑将线上多视频联动的小麦升级为主播,进行线下相同场景的直播。主播面对面的碰撞会产生更丰富的内容。功能上,该产品还可以升级为多摄像头直播。有了线下场景,就要服务道路,搭建舞台,当然内容策划也要上一个台阶。既然成本提高了,就要请能吸引更多钱的主播和艺人。这样的全面升级,内容质量必然会有所提升,基本相当于一个小规模的直播综艺节目。
以前的直播综艺节目大多是基于先考虑综艺内容再直播的思路。主要部分是综艺内容,主导方往往是节目组。但是直播容易出现只是一种播放形式,容易导致与用户的实时互动不够。为什么不考虑从直播转到综艺?
实时互动是直播产品的先天优势。如果互动不足,不如回去录播综艺。我们可以在直播产品充分实时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容策划、舞台道具、艺人咖啡馆等方面。不知道这样的解锁方式是否更符合直播平台的发展路径?
直播综艺节目的制作比较复杂,很难达到效果,需要平衡咖啡空间、互动性、内容要求等各方面的尺度。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被尽可能的粉碎。有幸在千播大战期间参与了几个直播综艺节目和他们播出产品的制作,后面再写一篇直播综艺的随笔。
五、小结今天主要讲了娱乐直播行业的内容需要更加大众化,直播内容的丰富度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进一步走向更加大众化的娱乐。还提出了从直播产品逐步走向综艺,从单人直播走向多人种麦的思路。从无内容策划到提供主题情境的内容框架,从线上链接小麦到线下对面,再升级到直播综艺。这种思路是否真的能让娱乐直播平台成为更大众化的娱乐项目,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思考和实践,肯定会有更好的思考方向。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杨鹏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