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腹痛半个月,甚至严重呕吐发烧。医院的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她居然得了妇科病!
没有性生活或不良生活习惯的初中女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妇科病”的绝缘体,而医生发现,女生和妈妈共用内衣是最有嫌疑的“罪魁祸首”。
患者小芳(化名)是一名高一女生,不久前入住浙大女子医院急诊科。看病前,小芳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半个月:
起初是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痛,尤其是肚脐周围,出现恶心呕吐。当地医院给出的诊断是“肠胃炎”。后来腹痛持续,发现“阑尾区有液体包块”,当地医院给出的结论变成了“盆腔炎性包块”。
住院稍有好转,但几天后,小芳第四次腹痛,做了超声波等检查。这次检查结果比较复杂——医生考虑为“输卵管炎伴子宫积脓合并右髂窝系膜囊肿及盆腔积液”,建议去上级医院治疗。
之后,小芳到浙大女子医院急诊科就诊,以“盆腔炎、输卵管积水”为由,住进了妇三科进行治疗。
折腾了半个多月,12岁的小芳反复腹痛、呕吐、发烧,最后的结果竟然是“妇科病”——这让小芳和小芳妈妈万万没想到。
盆腔炎多发生在性行为活跃的育龄妇女身上,在像小芳这样从未有过性行为的女孩中并不多见,发病率不到百万分之一。即使发生了,通常也是相邻器官的炎症扩散——小芳就是其中之一,“输卵管积脓”。
浙江女子学院妇科主任周说,如果女孩发生“输卵管积脓”,可表现为下腹痛、发热、白带增多、压痛明显。由于这种疾病在十几岁的女孩中很少见,所以误诊率很高。
医生仔细询问后发现了一个可能的原因——小芳曾多次穿过母亲的内衣,小芳的母亲有阴道炎病史。据她妈妈说,简单治疗后有所好转,但治疗不是很规范,没有进行复查。
这或许可以解释小芳的病原体来源和感染途径:
小芳的母亲是育龄妇女,性生活活跃,曾患过阴道炎。她可能没有规范治疗,也没有复查白带。带有病原体的内衣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另外,小芳的月经期比较长,一般7到10天,而且小芳在经期不太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宫颈粘液的机械防御功能差,也可能为细菌滋生和脓液形成创造了条件。可能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小芳不幸患有妇科病。
由于小芳腹痛已持续半个多月,在浙大女子医院进行了一周的抗生素治疗后,腹痛、脓肿的症状依然存在。在进一步检查中,还发现小芳患有卵巢囊肿等。考虑到抗生素治疗效果差,脓肿体积大,随时有脓肿破裂的风险,周主任经过研究决定了治疗方案——为小芳进行腹腔镜手术。
由于小芳年龄太小,医生首先考虑尽可能保留她的输卵管,为以后自然受孕提供机会。但对于病变严重的输卵管,在术中充分评估并再次与小芳家属沟通后,医生小心翼翼地切除了功能严重受损的右侧输卵管。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盆腔粘连的发生。
术后小芳腹痛症状完全缓解,体温正常,无其他不适。出院10天后电话随访,确认小芳无既往反复疼痛。
通过小芳的案例,周主任医师团队还特别提醒,青春期少女及其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女性的个人保健,防止感染。尤其要特别注意内衣等贴身衣物的清洗,女性私处的清洁,经期的卫生。
本报记者张淼通讯员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