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给我打电话了。公司正在加工一些内衣。数量有限。你想要一些吗?
加工品中没有良品。果然是我妈不爱穿的三角裤。价格很漂亮,两元一个。私下里市场价五块一个,一百是...除去往返费用,你可以赚点小钱。几百块钱听起来不多,但工作之外的收入也算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想到浑身燥热,就有半个晚上没睡好。
我也分析了市场,县城是高端客户群,淘汰的货几乎无人问津,别去。只有在乡镇,农民大哥认为棉布结实,做工精良,才有可能有市场。
于是,我坐车去了乡镇,下车后转了几圈才找到那家店。店主疑惑地看着,一眼就认出我是菜鸟。我赶紧声明是谁介绍的,想赚点零花钱。反正本钱少,练练手正合适。
熟人介绍的店主还是热心肠。初入市场的,有义务教育的初心。不过听说一次要提一百条内裤。店老板脸色大变,摇摇头:“先拿五十双,卖完了再提!”但经理强调,把剩下的50件东西砸到手里不还,真的很麻烦。但是想想业主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刚端了一碗吃,却想一口吃个胖子。我仔细挑选了我认为最畅销的颜色,五十个鼓鼓囊囊的装进了一个黑色的包里。交完钱,我拖着自己去了公交车站。
到了婆家村头的小市场,稍微安定了一下心态,左右权衡,选了一个交通便利,流动人口比较多的绝佳位置,下了自行车,卸下黑色的包,拿出几件内衣,放在包外面。
“你在卖什么?”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怎么回事?”
因为在婆家村头,有很多熟人的脸。知道我是卖内衣的,第一次没有急着买,而是有意窥探街头卖内衣的秘密。我笑着解释说,为了解闷,丰富生活。他们说我对《碎玻璃》敷衍了事,遮遮掩掩。他们说,没门。这是真的吗?我有急事要办。
看着这堆卖不出去的内衣,我高涨的情绪开始低落,心里对商人充满了敬畏。经历过才知道,不是有些人说的那么简单,也不是狗狗小猫能做的事情。
“你要把摊位弄清楚,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你的商品;你也要喊两声,一起喊出来价格优势,大声喊出来。就算不卖,造势,也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在我的左边,有一个卖熟食的老人。估计是因为年龄原因,没什么经验。好久没开了,同情。
“卖内衣的!卖内衣!棉质内衣!便宜又好穿!十二块钱,大不了,大不了!机会难得,不要错过……”我放开嗓子喊。
我想了很久。古代英雄为生活逼上梁山,如今为油盐酱醋茶折腰。同理,也不存在摘下遮羞布的尴尬。为了制造声势,我干脆在左肩上搭个绿肩,右肩上搭个红肩,再搭个黄头。整个人被埋在五颜六色中,像一只怪异的大鸟。有些人看到奇怪的东西就会停下来。
“多少钱一个?也不便宜。”
“就这一个,没别的钱了?”
“老款,谁还穿?”
“纯棉的,吸汗又磨,价格不高。你想要两个吗?”
为了卖货,每个顾客都是我的上帝。不管买不买,声音要柔和,态度要谦和,分贝不能低也不能高,让她听到就好,感觉突兀。统一称呼改为“你”,表明他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天就首战告捷,卖了30篇。第二天只卖了五件,第三天继续卖了五件。爱人说:“别走,路上风这么大,阳光这么强,连饭都挣不到。别去了,在家不挣钱也能保持身体健康。”但是我沉浸在卖内衣的喜悦中,我想,卖完这五十条内衣,我也算是半个商人了...
婆婆在村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俩从市场批发炒瓜子。平时,夫妻俩谁都不收。这一次,我们将面对面地互相竞争。瓜子分一半,一人一杆秤。一个蹲在东边,一个耗在西边。两人隔空对峙空,各自使出浑身解数推对方的头,巩固自己在主场的领先地位。下一集也是见证骡子和马的时候。一高一低两个包非常明显。按钱数,女人卖瓜子多钱多,男人不仅卖的少,钱也不够。这是怎么发生的?这个人没有为他的下一个发型想出一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