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场馆礼宾志愿者协助运送冰墩。图2:志愿者欢迎来宾入场。图3:志愿者在工作。本文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制图:潘徐涛
2月21日,国际奥委会举行答谢招待会并颁发奥运奖牌。有两位志愿者,代表18000多名志愿者,接受巴赫主席颁发的徽章。清华大学环境研究所的志愿者刘迪波就是其中之一。
“巴赫主席给我们徽章的时候,笑着说,‘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你们的诚意,谢谢!’我既荣幸又兴奋。刘迪波说,“每一位为这项冰雪赛事奉献自己的志愿者朋友,都是冬奥会的重要支撑力量,都在向全人类自信地讲述一个中国拥抱世界的故事。”
北京冬奥会为中国青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信和底气的大舞台。
清华大学志愿者热情、积极、精通英语、足智多谋、专业性强,成为主力军之一——开闭幕式上,47名礼宾志愿者服务了5000多名中外政要;39名志愿者服务了意大利、希腊等12个国家的体育部长,以及欧洲议会和云顶集团的贵宾。104名志愿者作为OFA(奥林匹克大家庭)志愿者,直接为包括巴赫主席在内的68名奥委会官员服务。
北京冬奥会期间,这群青年志愿者提供了日程管理协助、车辆调度、场馆陪同参观、语言翻译、信息沟通等多种服务。其中,开闭幕式的礼宾志愿者和贵宾助理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奥运大家庭的志愿者约有四分之一来自清华。此外,11名礼宾协调中心志愿者在冬奥组委总部工作了2400多个小时,受到冬奥组委的好评。
“我要展现中国青年最好的一面!”
2月6日,大年初六,孙若水拿着一沓纸早早地上了车。寒冷的日子里,窗户上挂着一层薄薄的霜。
孙若水已经把纸上的时间表背下来了。“接客人去开会,陪客人去清河站,坐车去太子城,中间可能拍个‘一起去未来’的短视频。”孙把这一天的安排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水活在他的脑海里。确认拜访时间,优化日程,打印每日日程...几天后,他已经熟悉它了。
这是孙若水志愿担任北京冬奥会贵宾助理的倒数第二天。很快,与他对接的外宾将搭乘航班回国,结束他的冬奥会之旅。他每天都要做一份分分钟的客户名单,然后附上重要提醒和助理联系方式。时间表是明确的,重要的提醒是现成的...
“窗外是天安门广场,快拍照!”"我可以参观中共党史陈列馆吗?"外宾们想了解中国的愿望让孙若水又惊又喜。
无独有偶,整整14年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孙若水的母亲也是一名志愿者。他们是彼此的一对。真巧。他们的身份是VIP助理项目。要知道,这一类的志愿者并不多。
"当年的树苗现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孙若水母亲感慨。当时孙若水还在上小学四年级,只能加入社区的语言志愿服务站,成为站里最小的志愿者。现在要独立,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青年的形象。
这样的故事,是北京冬奥会对外联络志愿者无微不至服务的生动缩影。清华的学生提供的志愿服务极其细微。
“你好,不好意思,我对接的客人腿脚不太好。请问我们的场地步行距离和台阶有多远,有没有应急轮椅可以借?”一连串的问题之后,志愿者吴宜兰脱口而出,她成了志愿者中的“找椅子专家”。
“通勤时间紧张,客人临时决定看球赛,但来不及联系车辆。我该怎么办?”随着时间的临近,志愿者彭宇行临时找了一辆外国嘉宾车,将嘉宾准时送到会场。
“谢谢你!太专业了!”“很有耐心,很好!”“谢谢你!太好了!”"在北京有您的服务和指导是一种福气!"“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助手!”......外宾相互致意。
“我要展现中国青年最好的一面!”翻开志愿者程浩生的工作日记,这个澳门小伙写下了字字真情。“我想让他们留下对中国最好的印象和对这届冬奥会最好的回忆。”
“你是一个应该拥有光明未来的年轻人”[S2/]
手工雕刻的纸灯上,春节紫荆花掩映,冰雪五环高挂。云雾缭绕下,“冰敦敦”和“雪绒绒”在山间滑板上,欢声笑语。后来,长城、天坛,以及“雪飞”、“雪如意”、“冰飘带”、“艾斯·库伯”等场馆相继出现。这份特别的礼物,灵感来源于长卷《千里江山图》,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新闻学院的学生独立设计制作。
“真漂亮。非常感谢志愿者们!”巴赫不禁对清华大学志愿者赠送的手工纸灯笼赞叹不已。
1月29日、2月4日、2月17日,巴赫至少三次看望志愿者,与他们亲切交流。每一次,志愿者们都带着亲情和关怀送给巴赫小礼物——由参加过各种冰雪运动的“冰盾盾”和“雪绒绒”绘制的特制春联、代表冬奥会志愿者、中国传统文化和清华大学的自制徽章礼盒、手绘冰雪运动“小虎队”、清华明信片和爱心标识...
巴赫对大家送的礼物赞不绝口。他还为志愿者们准备了“心形五环徽章”,并亲自将礼物送到大家手中。面对志愿者的拍照需求,巴赫也欣然同意。
事实上,志愿者和客户也在短暂的北京冬奥会期间建立了感人的友谊。
清华大学志愿者刘迪波在冬奥会期间专门为来自意大利的夏季奥运会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主席弗朗西斯科·里奇·比蒂服务。临走时,刘迪波想送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他记得自己随身带了一些清华美术馆的3D打印白色模型,其中一个椅子模型就是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门迪尼的作品。
最终,刘迪波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把这把椅子做成了“冬奥会”——蓝色的背面,中央是冬奥会会徽;红绿扶手之间,一抹金色打在椅座上,像一束光,像一座桥;背面写着“北京2022”。他的设计初衷是一个意大利人与北京冬奥会相遇的故事。
收到礼物的那一刻,里基·比提的眼里满是惊喜和感动。“我的上帝,这份礼物太珍贵了。你真是中意文化的桥梁。我会把它放在手提包里,自己拿回飞机上。”
临行前,刘迪波从里基·比蒂手中接过冬奥会开幕式的节目单。当他打开它时,他发现里面藏着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回家我很开心,但我也很难过,因为我想念你们热情高效的帮助。作为一个优秀的朋友,你让我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轻松愉快。在你的个人生活和事业上,你是一个值得拥有美好未来的年轻人。祝你一切顺利。如果有什么我能为你做的,请不要犹豫与我联系。请平安健康快乐。我希望在未来,我们的人生道路会再次相遇。非常感谢你们的友谊。”
这一次,惊喜和感动悄悄充满了刘迪波的眼睛。两个真诚的愿望架起了一座连接东西的奥林匹克之桥。
志愿者用他们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象征团结和幸福的团扇,中国冬季奥运会会徽,大熊猫屏幕...一件又一件礼物送给外宾,传递着来自中国的温暖和礼遇。
更多的时候,志愿者给外宾讲中国近年来的故事。
从中国的民风民俗到14年来中国的变化,从开幕式的精彩瞬间到高铁网络的四通八达,从客户的喜好到各国的风景.....在志愿服务的日子里,志愿者何与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审计委员会主席、巴黎2024年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皮埃尔·奥利维尔·贝克斯-维勒安(Pierre Olivier Becks-Villean)进行了一次很棒的交谈。
“所有的爱因为北京冬奥会走到一起”[S2/]
河北省崇礼县太子城,山峦连绵。山谷中,一条平坦的雪道盘旋而行。
“我记得这是你最喜欢的冬季奥运会项目。别担心我们。好好享受比赛吧!”在陪同马来西亚客人林和家人到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观看比赛时,对方的一句话仍让志愿者感动不已。
“那一刻,我想起我们第一天见面时,林先生曾经问过我最喜欢的冰雪运动,我的回答是冬季两项。我以为只是随口一问,但他真的会记住一个志愿者的喜好。”马浩宇直截了当地说。
回头看一眼林,的家人笑着对说,“欢迎来到这个大家庭”。马浩宇的内心是永远感动的:“在他们身边,过年回家走亲访友总有一种大家庭的感觉。”
北风中,五环旗帜飘扬。
“我希望你们和我们一样,把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当成一次难忘的经历,你们可以为自己为冬奥会的成功所做的工作感到骄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并真诚地感谢你们每一个人!”来自巴赫的认可,让陪同巴赫的奥林匹克大家庭志愿者沈天成由衷地高兴。
"奥林匹克让我们在和平命运的交响乐中共同进步,团结一致."志愿者杨清源说。
真诚、热情、乐观、团结,构成了中国青年自信开放的烫金名片,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
当我得知有机会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时,我在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疫情之下,清华大学学生志愿者、俄罗斯人尤利娅对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携手共创未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冬奥会为契机,希望全世界都能走向更好的未来。”朱莉娅说。
“我很自豪能成为这个团体的一员。”志愿者徐文军在自己的岗位上度过了20岁生日。“几乎每个场地都有清华同学,即使是在最冷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感动了远道而来的各国代表团运动员。
“那个视频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哭了,因为太可爱了。”18岁的美国女单板滑雪运动员泰莎·莫德(Tessa Maud)用一个短视频记录下了这一幕——开幕式上,一名身穿粉色衬衫的志愿者热情地向她挥手,并说了一句“欢迎来到中国”。
没想到,很快志愿者就被找到了,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大三学生孙泽宇,一个只比碧莎·莫德大两岁的学生。看完视频后,他写了回信,祝运动员取得好成绩,并邀请她在疫情结束后回国。“我会摘下我的面具,再次对你说‘欢迎来到中国’”。
"所有的爱因为北京冬奥会而聚集在一起."孙泽宇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告诉网友,“我觉得这种善意也是奥运会最重要的信息,开放包容,更加团结。我真的很荣幸代表一线的每一个人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是我这辈子迄今为止做的最酷的一件事。”
冰天雪地里,有爱有友情,有春天的消息。
(清华大学记者、金、陈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3月17日第05版)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