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侯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图1:2月20日晚,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中国代表团成员王(前左)、刘新宇(前右)在闭幕式上与法国代表团成员合影。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②:2月18日,自由式滑雪男子障碍追逐赛结束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3: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焰火表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挥舞旗帜,在镜头前“比心”,手牵手,为合影喝彩...2月20日晚,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随着无数红丝带从四面八方飞入“鸟巢”,悬挂在体育场内的雪花火炬台被装饰成一个巨大的红色中国结,各国运动员入场,在欢乐颂的歌声中欢聚一堂。
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但关于这场盛会的故事还将继续。冰雪之上,是运动员们备受瞩目的速度与激情;赛场内外,闪耀的不仅仅是奖牌和记录,还有五环下的友谊,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奥运会的凝聚力,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北京冬奥会的吸引力,让世界各地的青年汇聚于此,以“双奥运城”为纽带,连接过去与未来,让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
冲刺,突破,实现梦想,用青春的无限勇气和努力把奥林匹克精神推向新的高度
在美丽的“冰丝带”中,13次创下奥运会纪录,1次打破世界纪录,其中很多已经尘封了20年。获得第一枚速滑金牌的荷兰选手艾琳·肖滕赛后激动地说:“我从小就有一个很大的梦想,那就是获得一枚奥运会金牌。今天,我做到了。”
在世界史无前例的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下的世界动荡变革时期,北京冬奥会为全世界运动员搭建了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冲刺、突破、实现梦想,五环旗下的运动员向全世界展示了体育的凝聚力。
2月11日,在男子U型单板滑雪场地技巧决赛中,日本名将平野步梦凭借最后一轮的完美表现,在连续两届冬奥会获得银牌后,实现了个人的金牌梦想。这场比赛不仅是平野步梦个人的里程碑之战,也是美国单板传奇肖恩·怀特(shaun white)的收官时刻,被称为单板“新老王者”的交接。对于这个23岁的日本年轻人来说,他想表达的只是对肖恩·怀特的尊重。
平野步梦,1998年出生,在单板滑雪界久负盛名,是日本队的“三朝元老”。2014年索契冬奥会,15岁的他获得男子U型场地技巧银牌,成为奥运奖牌史上最年轻的日本选手。四年后的平昌冬奥会,虽然平野步梦凭借超高水平的发挥获得高分,但他儿时的偶像肖恩·怀特(shaun white last stand)以更高的分数获得了第三枚冬奥会金牌,平野步梦获得第二名。
“我一直在寻找挑战肖恩的力量。他一直在突破自己,我为之感动。这个比赛也一样。他在推动所有运动员前进。”平野步梦说。赛后,肖恩主动拥抱和平散步的梦想,并真诚地祝贺平野步梦。“我要祝贺你。你今天真的很棒。”
“穿越事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捷克女孩埃丝特·莱德卡(Esther Ledecka)再次“双重挑战”。四年前,她在平昌冬奥会上赢得了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和高山滑雪超级大回转的冠军。这一次,她在单板滑雪项目上成功卫冕,但超级大回转却没能站上领奖台。德国的丹尼斯·赫尔曼也完成了“交叉赛”。作为索契冬奥会越野滑雪铜牌获得者,她在北京获得了冬季两项女子15公里个人赛冠军。
“更快、更高、更强”意味着向冠军攀登,也意味着挑战自己。24岁的爱尔兰雪橇司机艾尔莎·德斯蒙德(Elsa Desmond)用了15年时间成为爱尔兰历史上第一个雪橇运动员,自己创办了爱尔兰雪橇协会,最终站上了冬奥会。多诺万·卡里略(Donovan Carrillo)是墨西哥30年来第一位参加冬奥会的花滑运动员,创造了短节目、自由滑和总成绩的最佳个人纪录。中国台北姑娘伊为了完成高山滑雪女子回转比赛,一步一步爬上了自己错过的旗门,因为在她心里,“我不能就这么回去”...
本届冬奥会,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齐聚“双奥运之城”,年轻一代用自己的勇气和拼搏,将奥林匹克精神一次又一次推向新的高度。
一幕幕“更加团结”的场景不断为这个寒冷的冬天“破冰”,通过交流互动,开辟全人类追求团结、和平、友谊的道路
梦想冬奥不仅仅是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更是一种成功。尽管在2月13日结束的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比赛中,他只获得了第44名,但24岁的Faeeq Abdi创造了历史——这是沙特阿拉伯运动员首次出现在冬奥会上。到目前为止,这些“从不下雪”的国家还没有获得奖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参赛热情,因为“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冰壶混双组合塔利·吉尔(Tully Gill)和迪安·休伊特(Dean Hewitt)对比赛充满期待,因为澳大利亚冰壶选手从未获得过冬奥会参赛权。最终,他们获得了第10名,休伊特感慨道:“一进奥运大门,就能成为一名奥运选手,真是太美妙了。”澳大利亚奥委会首席执行官马修·卡罗尔(Matthew carroll)表示,许多澳大利亚人第一次观看冰壶比赛是因为吉尔和休伊特。
以身作则,让运动之火绵延传递。在这里,蕴含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男子冰球队队长叶广金说:“我希望中国的年轻男孩和女孩通过观看冬奥会的冰球比赛爱上这项运动,就像我们过去一样。”
对于刚刚年满18岁的苏来说,斜坡障碍技巧赛领奖台上的两位加拿大选手是他的偶像和英雄。在球场上,他们展示自己独特的技能来竞争,而在球场下,他们特别欣赏对方。当一些网民质疑裁判的得分时,苏和他的教练一起发言,恳求公众停止批评。当苔丝·卢尔德在最后一跳中出错时,她坐在雪地上痛哭起来。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跳台冠军的顾艾玲并没有大肆庆祝。她和铜牌获得者玛蒂尔德·格雷莫德走在苔丝·卢尔德身边,安慰这个在去年初失去父亲的法国女孩。
北京冬奥会上,“更加团结”的场景不断为这个寒冷的冬天“破冰”,说着“让我们一起走向未来”,让运动员们心连心,情感相通。
2月6日,在单板滑雪女子斜坡障碍技巧决赛中,新西兰选手佐伊·萨多夫斯基·辛诺特依靠最后一跳的完美表现,最终大逆转夺冠。美国的朱莉娅·马里诺和澳大利亚的苔丝·科迪冲上去拥抱获得冠军的辛诺特,向她表示祝贺。冠、亚、季军紧紧拥抱在一起。最终,所有参赛者挤在一起,拥抱庆祝。
赛场外,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记者和志愿者热情地收集和交换徽章;65名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向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志愿者发送祝福短信...“这些感人的细节一次又一次地表明,尽管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但年轻一代身上凝聚着超越国界、不分输赢的相互包容和珍贵友谊。”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鹏说。
期待展现“更加团结”精神的北京冬奥会,在疫情下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本届冬奥会必将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体育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是全人类通过交流互动追求团结、和平、友谊的前进之路。”高鹏说,奥林匹克运动的最终目标是让全人类成为更加团结的命运共同体。
所有的爱因为北京冬奥会而相聚,自信从容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朋友讲述中国故事
一个美国运动员用中文说:“你好!”一名中国志愿者热情地挥手并用英语大声回答:“欢迎来到中国!”
2月5日,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泰莎·莫德(Tessa Maud)拍摄的一段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入场环节,莫德的“你好”得到了清华大学志愿者孙泽宇的热烈响应。回到住处后,这位美国女孩“反复观看视频,每次都热泪盈眶”,并表示“这是最可爱的一幕”,“他们太友好了,所有的志愿者都非常体贴”。
得知这段“恋情”后,孙泽宇立即给泰莎·莫德发了一封英文信。“真的超级超级感动!”孙泽宇说:“人与人之间这种天然的善良,真的是最好的东西!我觉得这种善意才是奥运会最应该传达给我们的。它是开放的,包容的,更加团结的。”
大量中国网友纷纷为莫德留言,送上温暖的祝福。外交部发言人赵表示,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这样传递温暖、友谊、团结的故事很多。许多运动员说,他们喜欢并欣赏他们在中国遇到的一切。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数一数我遇到了多少志愿者,微笑着向自己挥手。正如网友们踊跃评论的那样,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北京冬奥会而聚集的。
在这场年轻人的盛会上,一群大学生志愿者用专业和热情诠释了“更加团结”的奥运格言,用自信和从容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和朋友讲述中国故事。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志愿者杨博一表示,有机会亲眼目睹历史上的盛况,让他有一种历史参与感。在这届奥运会上,他感受到了一个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
“‘冰盾盾’在全世界都受到追捧。我们每天对外国朋友说‘你好’,得到的回复变成中文的‘你好’,让我觉得我的祖国足够强大,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创造的文化结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杨博一告诉记者。
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送手工剪纸作品,给外国运动员发红包,教他们说中国方言,推荐中国美食...他们代表中国青年站在世界舞台上,用真挚的爱国情怀传递温暖和感动。
2月8日,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任再次登上颁奖广场的最高领奖台。仪式结束时,马路对面响起了动人的旋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这是志愿者自发演唱的《歌唱祖国》,歌曲充满激情,任大声回应:“你唱得真好听!”并留下了与马路对面志愿者的“大合影”。
在采访中谈起这一幕,奥运冠军忍不住哽咽:“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充满希望,可以为国家做任何事情。”
愿我们的青年再次创造一个繁荣的中国。正如孙泽宇所说,“真正让运动员感动的,是所有志愿者的认真亲切的努力,是强大祖国的热爱和欢迎。我为所有的志愿者和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在对话和交流中,我们看到了友好、善良、充满活力的真实的中国,世界各国的年轻人正在为未来而共同努力
在年轻人眼里,这是一届怎样的冬奥会?
1996年出生的美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艾伦·布伦克(Alan Blunck)在2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一切都很神奇。所有人,从工作人员到核酸检测人员再到住宿,这是我们参加过的高水平冬奥会。”
泰莎·莫德(Tessa Maud)从比赛返回美国后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感谢你们过去两周的爱和支持。一到中国,我就感受到了很多人的爱和欢迎。我等不及要回去旅行了。我非常喜欢这里的人、食物和文化。谢谢大家的支持。”
2月13日,德国00后单板滑雪女孩Lailani Eitel戴着与中国志愿者交换的毛线帽,结束了自己的冬奥会之旅。“我无法形容这几天有多开心。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在座的各位!”莱拉尼·艾特尔说。
和莱拉尼·艾特尔一样,来自波黑的20岁雪橇运动员米尔扎·尼古拉耶夫(Mi Erzha nikolayev)用他新学的中文录制了一段感谢视频:“感谢你们的爱和支持。我爱中国,也爱你。”并特意在视频中展示了他身后的春联。
北京冬奥会结束,“谢谢北京”层出不穷。这些直言不讳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热情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和赞美,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友好、善良、自信、充满活力和秩序井然的中国,用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有力地回应了一些西方政客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污名化言论。
“作为本届冬奥会的东道主,中国为运动员搭建了一个大型的奥运舞台。中国年轻人已经准备好了,他们做到了。”美联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对于拥有无限美好未来的年轻人来说,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个圆梦的地方,更是一个表达自我、播种希望的舞台。在这里,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正在为未来而共同努力。即使遇到遗憾和失败,他们依然信心坚定,斗志昂扬。
“年轻一代比我们那时更自信、洒脱、渴望表达。国家的发展让年轻一代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体验和吸收不同的文化。年轻一代更渴望与世界对话,向世界展示自己,冬奥会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阳洋说。
首次参加冬奥会、在女子钢铁雪车项目中获得第九名的19岁中国姑娘赵丹说:“我不后悔代表国家队参加冬奥会。每一步都在改写自己的历史,珍惜现在,也希望创造更好的未来。”
“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一切都只是开始。”肖恩·怀特表示,他将回到北京,帮助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实现滑雪梦想。
年轻一代肩负着希望和使命,正在创造一个更加繁荣与和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