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好人自然会做好事,坏人自然会做坏事》的文章,由此,使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些耳熟能详的俗语,“坏人做了一辈子坏事,最后做了一件好事,叫浪子回头;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最后做了一件坏事,叫原形毕露。”“好人成佛,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就会立地成佛。”等等。
这种思维方式,我们通常称之为二元化分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并不是少数。不少人总喜欢将之称为黑白分明,明辨是非。这种人总是认为,凡事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对即错。
我们知道,社会上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大致可以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这种非黑即白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种简化思维的认知,只会禁锢自己的思想和眼界,不仅没有衡量出事物的真相,反而会让原本简单的事物变得复杂迷离。第二个层次,可以说是懂得衡量,通权达变;第三个层次,就是善于运用不确定性思维,不偏不倚,不执不阿,中正平和,这种思考方式才是我们应该启用的思维,也就是灰度思维。
用灰度两个字来形容思维,就因为它是一种黑与白的融合体。由此而言,这种灰度思维,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既不是对也不是错,既不是好也不是坏,既不是反向思维也不是并存思维,而是一种和合思维,不走极端。
不同生活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
用灰度思维思考问题,就能发现一个道理:我们单纯用“对”和“错”来判断事情,总是会有失偏颇的。世界参差多彩,黑白瞬息转变,很多事情并非二元对立,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并不是非善即恶,非敌即友;真实世界的状态,往往是对里有错,错里有对,真到假处真亦假,假到真时假亦真,真真假假,是是非非,正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只有用灰度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维模式。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好事会带来祸患,坏事里也有机会。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是充满不可预料性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纯粹的好与坏。不将所有事物简单分化,才能让自己站在更高的视野去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