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导购网站(第四波浪潮袭来,复盘电商导购平台成长史)

编辑导语:淘宝和导购平台相互纠结,相互依存,共同成长共赢。导购平台会抢占淘宝的流量入口,淘宝需要导购平台的介入。本文作者将回顾电商导购平台的沉浮,其中的关键点,我们来看看吧!



和淘宝导购平台相互纠结,延续着双螺旋的成长路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相互依赖,共同成长,共同共赢,却无法真正靠近。

一方面,崛起的导购平台必然会抢占淘宝的流量入口地位,将淘宝从前端平台变成后端发货仓。而且相对于分销的收入,淘宝通过站内流量广告实现的利润显然更大空。

另一方面,淘宝也需要外部导购平台的介入,为入驻商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现金环境,从而平衡整个支付流程的经济体系。

这种微妙的竞争合作关系在今年被打破了。随着工信部要求突破互联网平台壁垒,“屏蔽外链”的高墙瞬间被监管推倒,淘宝与导购平台之间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正式推倒封锁墙,意味着平台之间没有边界,大家都会面临管道的问题,在产业链控制方面越来越受到其他参与者的挑战。

所以,巨头之间的流量池不再是比谁的大,而是谁的生态更能吸引合作伙伴。未来的竞争将聚焦于更深层次的市场。谁有能力控制市场上的神经末梢,谁就更有发言权。

电商导购、微信商务等具有多渠道渗透能力的联盟组织越来越受欢迎。从一开始被巨头斥为外来流量,到现在逐渐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争夺对象。当然,这条路并不容易。

一、竞合成长,淘宝和导购平台的沉浮史

在阿里妈妈的业务体系中,直通车、钻秀、特价等。属于淘宝的站内营销方式,而淘宝客系统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站外流量入口,通过佣金吸引外界帮助商家推广商品。

淘宝客的第一个黄金期,始于阿里妈妈向小媒体、小团队开放淘宝客接口。当淘宝客不再独占大门户的流量变现时,“购物返利、特卖导购、内容导购”三种独创的淘宝客模式迎来了大爆发。

淘宝导购网

导购平台的兴起带来了淘宝新老客户的减少和流量中心的转移,于是受到威胁的淘宝迅速调整策略:一是限制了抄袭网站搜索返利的功能;第二,它把返现改成了支付宝,最后,它把返利金额显示藏在了导购上。

三板芙将冻结“编外”导购平台的用户体验,直接推动蘑菇街和美谈这两个最具潜力的内容导购平台转型。



在共生关系中,利益的争夺从来不罕见,也很少出现合伙人一刀切的现象。于是,淘宝很快为淘宝客开启了第二个窗口,推出店铺优惠券模式,从而引发了淘宝客的第二波商品推广和销售。

因为优惠券,社群营销的雏形已经在淘宝客出现。商家淘宝客户可以获得渠道和商家两端,找出爆款产品然后在社区里给用户提供优惠券,用户省钱商家赚钱,皆大欢喜。

如果说淘宝客的第一阶段侧重于信息和价格优势,导购平台是通过平台化发展起来的。第二轮导购平台聚焦在渠道上,利用社区和社群工具向用户精准发放优惠券。

虽然平台被打散成了更加碎片化的渠道,但是通过工具提升“效率”也成为了推动淘宝客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好景不长,导购平台的社区推广遭到社交软件平台的强烈反击,迅速封杀了大量群控软件。影响用户体验的第二个最重要的原因和淘宝调整运营策略一样——导购平台的强大渗透力把微信QQ变成了流量后花园,没有人喜欢别人免费使用自己的流量。

于是,像花生日记、粉象生活这样的分享淘APP迅速建立起来,带来了淘宝客的第三个黄金时代。



既然大平台的公共域流量不能用,淘宝就自建APP平台。既然社交媒体的私域渠道用不上,那就从个人入手,放权让利,让所有淘宝客都成为自己的合伙人,利用自己的社交关系来推广。

与传统导购平台不同,配送电商的利润来源大多来自淘宝客的佣金分成。将用户绑定成利益共同体,也意味着利润被稀释。这些平台要想成长,必须激发用户自发的裂变式传播。

但是,靠“拉人头”是最容易触碰政策红线的…

二、导购平台大洗盘,提升造血能力是关键

在经历了一段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后,受政策影响,花生日记的快速发展戛然而止。目前已转型为“APP+社区+直播”的私域流量赋能者,商业模式由电商导购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据了解,花生日记目前拥有20万活跃社区,培养10万优秀推荐官,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亿,服务品牌2万个,累计引导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

对应花生日记的重生,社交电商赛道频频传出“坏消息”,如宣布关闭淘店、聚划算、曝光贝店欠商家钱、斑马会员被官方点名通报批评等。这些受影响的平台大多是分销类社交电商,这些公司依赖于大平台的分销联盟。

社交电商死亡有两种代表性的方式。一个是淘宝的社交电商平台,淘小铺。淘小铺虽然依托淘宝的供应链体系和数据,但核心竞争力并不突出。此外,阿里缺乏社交基因,逐渐被阿里边缘化,淘小铺的倒闭并不意外。



二是较早的淘集和最近的雷霆贝店,这类平台一般负责提供供应链、仓储、发货、售后等服务。用户成为会员后,在平台上开店,成为没有货源的店主,通过订单交易获得配送费用。

但由于分销类社交电商在收入来源上更强调佣金分成,因此更容易踩到多级分销的红线。

中小型社交电商如果不能靠“拉人头,薄利多销”,自然难以为继,“弱肉强食”导致优胜劣汰。分销社交电商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真正提高“造血能力”。

断臂改造必然伴随着阵痛,一旦成功,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很多平台开始与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品类覆盖各类实物商品,在行业上强化供应链能力,主动溯源到原产地和工厂,缩短供应链,提升品控水平,形成性价比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0年1-9月,花生日记品牌营销赋能带来的策划推广收入从22%增长到30%,利润收入增长716%。

从社交导购平台到平台的品牌、消费者、私域流量赋能者,CPS导购平台的转型路径越来越清晰。

三、互联网拆墙后CPS导购平台迎来第四波浪潮

在互联网拆除、平台互通的历史节点,社交电商完全融入巨头的生态战略,成为他们向后兼容的新渠道,或许是更好的出路。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解除外链屏蔽可以降低流量成本,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带来更好的运营便利性;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助于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会带来新一轮的改革红利,而这种互通博弈的受益者必然是普通消费者。

另外,随着平台的逐渐开放,淘宝的舞台其实更大。

今年9月,阿里妈妈针对“双十一”发布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针对淘宝客和商家的补贴政策,多家平台积极开拓“直播服务商”业务板块,更快地加入了Tik Tok和Aauto的CP推广项目。屏蔽链解除后,很多导购平台得到了更多电商巨头的支持,收入来源也变得更多元。



而且这是淘宝客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支持,对于商家或者淘宝客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对于CPS导购类型的淘宝客平台来说,不仅仅是流量获取门槛的降低,更是身份的改变。以前,导购平台被各平台视为“外部流量”,唯恐避之不及。平台开放后,CPS可以以更好的身份与电商巨头合作,甚至与品牌合作。

对于电商巨头来说就更好了,服务商可以加速其他平台的流量变现。阿里/淘宝联盟也将在未来推出更多优惠政策和工具,赋能和整合服务商。下游cps企业也将越来越多地与电子商务巨头结盟,以在股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彻底拥抱电商巨头后,不仅带来造血能力的快速发展,也将进一步提升对CPS平台的服务水平。

据了解,不少以社交导购为主营业务的CPS平台已经开始发力提供本地生活服务,满足用户在吃喝玩乐等生活各方面的折扣和优惠需求。现在已经覆盖了外卖返现、优惠燃气、社区团购、电影票购买、周边游、店铺折扣、酒店住宿等各种生活需求。,并逐步接入美团、饿了么、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

近日,商务部电子商务司正式发布《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将达到11.76万亿元,其中社交电商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占网络零售额的31%,用户近7亿。社交电商已经成为继平台电商、自营电商之后的“世界屋脊”。

与传统电商不同的是,社交电商正以高效率和强大的裂变能力成为电商领域巨头的热门合作伙伴。大浪淘沙之后,只要能真正把握住第四波平台互通,剩下的CPS企业必然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

本文由@社区营销研究院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