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火的微商产品(古典微商,赛博进化)

编辑导语:作为一个互联网人,你应该很熟悉微信业务的形式。然而,在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行业的“冲击”下,微信业务现在发展如何?微信业务在当前的电商背景下能否焕发出自身的活力?本文作者结合几个微信业务从业者的案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来看看。



达尔文曾在进化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我们熟悉的生物世界之外,新的生命体也在科技世界中不断诞生。

01

你通常怎么买水果?

最近几个月,我发现身边有很多水果团购微信群,很多都是熟人家乡的果园直销。这些小区专门卖时令水果,从产地直接送到家门口。包含运费后,整体价格比在连锁超市和生鲜外卖更划算。

社区每天都会发布水果信息,有的还会顺便发个红包。群友看到合适的可以直接下单,复购率很高。

这种水果销售模式并不新鲜。2015年左右兴起,又称“微信业务”。通过社交网络销售产品一度与一夜暴富的神话联系在一起。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又有新一轮的活动。我有点疑惑,于是开始写作业。

传统微信业务之所以被一些人误解,是因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朋友圈广告扰民,前期野蛮生长与传销关系不清。

随后几年,微信业务在互联网背景下被多次打包。从早前如日中天的微电商、社交电商,到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和私域流量的概念,其实内核和微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年前,国家发改委下发的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微信业务中的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多元化自主创业和分时租赁就业”,标志着这些从业者正式“转正”。

随着功课的深入,我发现,虽然互联网巨头早已强势渗透农产品交易,构筑农产品商业动脉,但在村镇萌芽的小微创业者,依然活跃在大厂触角的最后几公里,通过微信互联网将鲜活的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

好奇之余,最近拜访了两位从事农产品电商的县域互联网创业者,开始意识到,在资本、流量、玩法、ROI永远被强调的商业世界里,这个“微信生意”已经不是他的“微信生意”了。

在信息和资源相对匮乏的小地方,经典的“微信生意”正在网络空间进化,改写着普通创业者的命运。

在第一站,我拜访了杰克。他是一个白手起家的85后创业者。他是广西南宁宾阳县第一个用手机卖水果的。他也是第一个经营淘宝电子商务的本地企业家。他自学,培养了一批电子商务的学生,他们在各地工作。

在踩踏微信业务和蓬勃发展的电商大潮中,杰哥经营的杰派水果淘宝店2018年线上销售额已突破500万元,涵盖百香果、香水柠檬等20余种农产品。客户多为奶茶店、饮品店等类型,主要走B2B模式。

这两年疫情让生意难做,淘宝流量越来越贵,越来越紧张。但是,微信商业频道一直在为界牌水果店稳定的订单规模做贡献。

我很惊讶,微信业务?

杰哥说,对,不要小看微信业务。其低廉的成本和可控的投入,真的改变了一代草根创业者的命运。我们说话是真诚的。

我很困惑。你的朋友圈不刷屏,那你怎么做微信生意?

杰哥开始做微信生意,是因为2014年有个深圳网友想尝试一些当地的水果。于是他发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反馈不错。该网友还推荐了一些朋友购买。

他琢磨,家乡很多农产品缺乏销售渠道,社交网络可以联系很多人,这是可以做到的。于是我迅速活跃在微信和QQ的各个社区,和全世界的网友交朋友,顺便推广水果。后来经常参加国内最大的农业微信商业活动“农会”,更大规模地拓展微信商业的代理。

最早卖水果,没有第三方平台担保交易,都是先发货后付款。因为水果的质量过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再次购买。到现在只有一个客户欠款,其他催收都很顺利,很多都是常年合作的伙伴。

但水果电商不同于其他食品类商家,容易造成运输、天气变化等方面的损失,所以售后服务的好坏很容易影响信任的建立和维持。

在开水果店之前,杰哥完全没有相关经验。去年夏天,大量水果包装不当,在运往云南的过程中损失非常严重。但他坚持无条件重新给客户发货,后来这个客户成了他的长期合作伙伴。

就这样,通过质量和口碑逐渐积累了对市场的信任,杰哥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很快,他嗅到了农产品电商的机会,开始专注淘宝电商,几次去淘宝大学深造,毅然将店铺升级为天猫,然后有相当比例的客户通过淘宝收到微信,进行长期合作。

很多微信业务难以为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只做简单的中介业务。当互联网抚平了信息鸿沟,销售链条更高效或更短,就很难和平台电商、短视频电商等渠道竞争。

华南农业的种植集中度很低。大部分都是小户小田,容易跟风。种植前大多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很多农民常年辛苦劳作,不一定能保证丰收。

在做农产品销售电商之前,杰哥曾经投资种植百香果园,后来成吨的水果卖不出去,就地焚烧。他对这种痛苦深有体会。

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杰哥一直在有意识地收集市场供应信息并反馈给农户,专注于具有本地容量和大规模生产种植特点的细分水果品类,市场上仍然存在供应缺口,比如香水柠檬、更适合饮品店需求的红心火龙果等等。他还会给农民略高于市场水平的收购价格,自然加深了供给方的销售信心和合作深度。

聊到这,微信业务让我耳目一新,第二站的交流打开了我的新视角。

02

在这一站,我拜访了90后企业家熊雄。

她从2014年左右开始和朋友一起做微信生意。刚开始她做副业,一个月大概有3000-4000元的收入,现在已经处于“微”的年龄近8年了。

2020年,熊雄和丈夫用夫妻贷款创业,创办邦谊农业,经营自己的果园和水果销售代理,主要以泰国红宝石绿柚、萨迦果等高端水果为主,也有沃甘、红龙果等家居产品。

一年多来,邦谊农业从两人团队发展到五人团队,其中80%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微信业务代理渠道,其余来自短视频和直播。当地人告诉我,邦谊农业现在是当地最大的水果代理商之一。

我问熊雄,茶叶店经营得很好,为什么要创业做农产品生意?

她笑着说,都是生活所迫,需要养家糊口。当时我只是关注到泰国红宝石绿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高端水果品种,引入中国时间很短,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很低。于是,他们把市面上能买到的青柚都找了出来,一个个尝了尝,发现红宝石青柚确实比同类的好吃。

说话间,她拿出手机计算器,快速从我这里算出了前三年的保守投资回报率。我一看数字,在县城真的值得一试。

我说,你怎么不开天猫店?现在短视频和直播也很受欢迎。

想了一会儿,说这两年不是进入电商的最好时机,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小微创业者,拼流量拼资源性价比不高。其实在创业的第一年,她花了很多时间做短视频和直播,但是转化率没有过去积累的微信业务中的代理网高,而且买流量太贵。业务在跑,真的很难平衡。

后来他们也试着招过,但是在县城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几个人播了一个星期就放弃了。微信业务是她一直以来积累的资源,自然而然就成了销售的主渠道。

然后我就问,你们怎么通过微信业务来卖?

慢慢说,做微信生意,要树立好东西分享的心态,做好售后服务,否则会消耗你的社交关系。

我们从微信业务招的代理都是专门做销售培训的。比如客户问你火龙果怎么卖,你不能只发一个价目表。我也建议问问顾客是想自己吃还是送礼物。

自己吃的话,可以推荐普通的衣服,质量好的,价格更实惠的,不会强制推荐礼盒,虽然后者利润更高。我们仍然想做更长时间的生意。

微信业务其实有很多种类型,包括个人代理、团队、落地赛等等。个人代理是常见的宝妈和全职太太,可以做副业,带货。如果团队比较成熟,你就相当于招了一个微信业务外包团队,不同的是会根据成员的表现来打分,会给提成。很多都是急于组织团购的社区站长或者居委会的代理,专门针对城市社区的团购。

我还是有点困惑。县城的水果品牌如何通过平台竞争?

熊雄说,城市流通的一级水果很多,就是卖的好,质量好,打蜡后再运输销售,涉及到很多销售环节,售价也要涵盖场地、人口、交通等成本。

大部分经营团购或社区团购的平台和商家都是和农业基地直接对接的。为了盈利空,一般会选择次生果或者其他水果,不好卖但不影响品质。一些农民也会抱怨一些平台把价格压得太低,这对消费者来说更实惠,但对种植者来说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每次选择水果品类,我们都会去附近不同的种植区域,亲自比较口味和种植稳定性后才会决定合作。现在大家也很重视原生态的健康食品,就像现在流行的 " 领养一头牛 ",我们接近都是现摘现卖现送人,不打蜡。九斤火龙果49件邮寄。农民赚点钱,对客户来说也是值得的。

03

不仅仅是水果销售,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司机会鼓励客户加入微信群,发布拼车信息,直接在私域流量下单。有时候滴滴打车的效率甚至还不如本地垂直微信群,价格也实惠。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大平台有规模优势,也很难完全平衡各方利益分配,这就给了小微个体生存的机会。在与大平台的博弈中,他们反客为主,利用好平台的展示窗口,或者绕过平台,瞄准细分品类,与行业上下游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也充分发挥微信基于业务的渠道优势与巨头错位竞争。

看似“不起眼”的生产力,在实际的市场战斗中,反而以最简单、最稳定的方式获得了规模和进步的份额。

但是,在一个县域内开展农业电商业务,确实比在一个城市困难得多。交谈中,他们都告诉了我一件小事。县城的快递运输成本是市区的2-3倍,直接影响毛利空。

在县城创业和在市区创业不一样。可以以更便捷的基础设施为后盾,大到更顺畅的信息流通网络,丰富的大型仓库,高度匹配的人员招聘,小到大小合适的纸箱等。,这些都有或多或少的阻力。但考虑到家庭和诸多因素,他们最终选择留在当地。

以前做微信生意可以交友,现在更需要成长一个有商业嗅觉和销售策略的超级个体,做自给自足的小生意,甚至通过奋斗“逆袭”人生。

经典的微信业务,赛博进化。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修复、自我净化,在市场竞争中成长为新生命。

参观结束后,杰哥感慨道,其实农业并不是暴利行业。他家乡从业人员少,各方面都落后。但因为他有些情怀,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在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事业中来。

#专栏作家#

毛何苗苗,微信微信官方账号:hirollingmolly,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内容工作者,互联网营销人,关注科技人文成长,内容商业,营销。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微商那个最火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