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非典,让很多行业在春天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却让电子商务改变了命运。
那一年,上海男孩陈林毕业后没有找到好工作,但他在易贝开了一家商店赚了一些钱。
陈林是上海人。当时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最好去的地方是金融公司,外资企业,甚至国企。所以,对于开网店,陈林一开始羞于开口。
2004年转战淘宝,卖各种毛绒玩具。
当时在淘宝论坛上,有一个板块叫“淘友互助协会”。淘宝商家在上面互帮互助,有人提问,有人在下面回答。那时候是唯一可以有AC知识的地方。
陈每天都在看论坛里的帖子。“如何优化关键词,如何拍摄图片,如何标价,如何促进销售”,他看到后,一点一点复制到店里,把照片重新贴图,改标题,效果立竿见影。他的玩具店一个月卖了几十万美元。在当时,这是相当可观的。
过了两年,国内电商的环境大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生意,知道这也是一个合法的生意。
2006年,有了淘宝大学。
然而,当时的淘宝大学并不知名。连那些开淘宝店的卖家都不知道这一点。
在论坛里泡久了,陈林慢慢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了半个专家。因为经常回答淘宝朋友的各种问题,被管理淘宝论坛的小二注意到了。小二发现自己当时还是一个非常稀缺的“全职卖家”,于是让陈林做了这个板块的管理员。
有一天,管理论坛的小二告诉陈林,“我们还有一个淘宝大学。如果你尝试了,不要只是在论坛分享。你也要给线下的所有人讲课。”
就这样,从上海到杭州,经过一段时间的魔鬼训练,陈琳成为了淘宝大学的第一任讲师。
很快,“第一节课”就来了。地点在上海理工大学。
那时候高校还没有“电子商务”专业。但是,那时候大家都很关注电子商务。我听说将有一场讲座。上海各高校的教授和学生来到现场。营销、现代物流和互联网...大家都很好奇,谁也不知道“电商”的未来在哪里。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争论:电子商务到底该归商务部管还是归工信部管。背后的交锋点在于,是把它当成一项技术,还是当成一门生意。
因此,这一次的分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陈林压力很大,讲座更像是他背上的一根刺。最后小二在台上又哄又骗。
陈林记得很清楚,当时的题目是《走向成功的互联网创业》。“我主要告诉你什么是网络零售,淘宝是什么样的,还有我自己开店的经历。聊了一两个小时。”
那天的结果反馈出奇的好。
会场坐满了人,没有人在课间走动。陈林站在台上,感觉坐在下面的人越听越认真,越听兴趣越浓。最后,学院副院长把陈林和小二留了下来,临时增加了一个现场讨论的环节。
算上陈琳,淘宝大学第一批6个讲师被叫来,5个在上海,1个在北京。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当时上海有淘宝最大的会员群,懂电商的都在上海。同样是第一批讲师的罗兰也说了另一个考虑:当时淘宝真的很穷,五个人都在一个地方,讨论课程成本很低。“只要一个人从北京来到上海,成本就非常低。
当年所有的讲师讲课都是没有报酬的,都是志愿者,每次都是在800多人的会议厅里。当时讲座的主题是“点亮淘宝路”,中心思想是如何在淘宝上做生意赚钱。
星火燎原在淘大做了一年讲师,陈琳的讲课内容逐渐有了更聚焦的主题。在学员眼中,陈老师的课以平台技术为主,很受草根卖家的欢迎。
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53亿,网民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开始做淘宝。其中,有三种典型。
一个是生产年产值1000万到2000万消费品的工厂;第二类是前一类的供应商,比如义乌批发市场的老板。作为供应商,他们很快就发现,有这么一群人,非常准确、大量的拿到了货。仔细聊了一下,发现他们都是在网上开店的。于是,摊主们纷纷效仿。
如果说,前两类商家吃的是口水,因为他们离电商最近。然后,第三类是一批有前瞻性的品牌企业。比如七匹狼、金利来、米邦威,当时已经进入淘宝体系。
这时候,这些品牌找到了陈林,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冲击线下业务的情况下,开网店扩大线上销售。
用今天的话来说,叫转型。
之前同学们听课的热情空很高。有一次,陈林在嘉兴讲课,有同学从北京、广州飞到上海,再从上海飞到嘉兴来听这堂课。9点开始上课,陈林8点进去,7点他们提着行李箱在教室外面等。这一幕,即使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陈林依然记忆犹新。
从基层商家到中小企业,淘的课程也在转型。
之前的淘课,主要是做干货分享,也就是讲讲讲师的个人经历,停留在讲师自己的行业知识、个人经历和技巧上。后来淘系建立了课程平台,二年级专门进行课程研发,输出标准化课程,不断升级迭代课程内容,满足市场需求。
当时上海有个电商老板叫田野。他代理过索尼和康宁的电商业务,做的不错,有十年的广告经验。后来也进了淘,成为新一代明星讲师。
电商学习的浪潮一直持续到2013年,大部分品牌也开起了天猫店。
当时淘客急需既懂商业管理又懂电商管理的讲师。
2014年,李俊在宁波一家大型企业负责电子商务部门。因为他既是企业高管,又懂电商运营,很快就被小二挖走,成了淘大的讲师。
在李俊加入之前,淘系讲师团队一直维持在100人左右。2014年讲师团队一路招聘,人数翻了两三倍。到2015年高峰期,淘大的讲师多达500人。
据说当时有一半的淘宝商家都听过淘讲师的课,然后去开店了。
2015年底,阿里提出“内容全面”。“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前商家都是开直通车,推钻展,不太懂怎么做内容。他们渴望获得有关内容课程的知识。维娅和李佳琪也是淘宝大学人才学院的早期学生。
菲尔德回忆说,最忙的一个月,他的课程被安排了10天。整整一个月,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上课。今天在广州,明天飞回杭州,后天去北京。“我不坏。有的老师一个月要上课20天。”
那段时间,李俊去县城农村支援淘宝。
在农村,上高中的十五六岁的孩子,70多岁的老人,都在如火如荼地学习淘课。他们有的是从很远的地方坐火车来的,尽管生活饮食环境很差,但还是风雨无阻。
2016年,轰轰烈烈的大数据新零售开始了。
当时国内一些企业的新零售已经做得很深了。比如海底捞、蒙牛,不仅经营数字化,企业决策智能化。甚至蒙牛甚至用大数据进行奶源管理。
有些企业还停留在数字营销,更多的还在观望。
淘客开发了一系列在线课程,为传统商家做了很多赋能。
迄今为止,国内电子商务经历了从“工具”、“渠道”到“基础设施”三个发展过程。在“基础设施”上,进一步推动新的商业生态和新的商业格局。
中国经验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领先于世界,越来越多的海外电商期待中国的经验。
2015年,淘出海。讲师们组团前往西班牙、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国家授课。
有一次,田野去泰国上课。他一上车,就遇到了一个以前的学生。一年前,这个学生在广州和深圳参加了实地班,然后去了泰国发展。他激动地对田爷说:“老师,我在深圳做行车记录仪,但是打不过国内那些商家。但是到了泰国之后,我立刻以国内成熟的打法成为了业内第一。”
比田野晚两年,2017年,李俊也开始支持东南亚支教。
李俊去了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等。
与中国相比,这些地方的电子商务业务相对落后。比如在他们的电商平台上,连照片的清晰度都做不到,国内的电商已经在照片上做视觉营销了。
在新加坡,李俊曾经遇到一个中国学生。23岁出头,在当地电商平台混得还不错。李俊彩了解后发现,这个学生不仅选修了淘宝客的课程,还经常去中国购物。据说他娶了个中国媳妇,在淘宝上开了个店。“完全依靠中国的电子商务知识,以及中国的供应链和供应链。”
国内电商数字化领先于其他国家,国内线下制造资源丰富。每隔三五年就会有一次新技术的迭代,创造出一批商机,进而成为一波海外出口。
支付宝大学来了2016年,淘宝直播的风头突然起来。
那一年,怀孕的胡奉利在家,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曾经是公司营销部门的负责人。从传统医疗行业跨界,她赶上了电商直播。后来她成了MCN组织,孵化了与李佳琪同期的美女主播冯丁吉吉。当时一场直播能带来五六百万的商品。
所以当她成为了淘大的讲师后,很顺利的负责了直播课程。
今年4月,胡奉利被分配给支付宝上的商家讲课,她成为支付宝大学的第一位讲师。
7月10日公开揭牌的支付宝大学,是从已经办了15年的淘宝大学成长起来的。这些年来,数字化推动的商业变革越来越丰富。继网商之后,码商群体崛起。去年底,淘宝大学开始筹建支付宝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目标是帮助服务行业数字化,三年内将4000万商家转化为数字化门店,稳定就业底盘。
不久前,胡奉利刚刚给英特尔做了一次特别的现场培训,这次培训是针对它的上下游而不是它的员工。“它的芯片将用于戴尔和惠普的电脑中,因此英特尔希望其下游服务提供商能够进行直播。”
在支付宝大学,有像胡奉利这样给传统大型金融、汽车、五金行业做电商直播讲座的讲师,也有给编码员做讲座的年轻人。
新疆女孩艾国在克拉玛依经营着一家10平方米的彩票店。在90后讲师朱的帮助下,店里用支付宝刷脸支付,彻底杜绝了抹不掉脸的“信用”,用支付宝优惠券带动销售,毛利比半年前增长了10倍。
到2020年夏天,距离陈琳第一次踏上淘客的平台,已经过去了14年。每当他回忆起当年入淘的情景,都不禁感慨命运的神秘。
十年来,田野走过了20多个省份,70多个国家。他曾经统计过,有超过26000名学生上过他的课。
回顾过去的14年,淘宝大学改变的不仅仅是陈琳、李俊、田野、胡奉利四个年轻人的事业和命运。几乎和国内电商发展同步,从淘宝大学到支付宝大学,讲师影响了成千上万的电商,路边摊,情侣摊。
“讲师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传道,在商业转型中教会所有的商业‘未来如何发生,如何到达未来’。二是解惑,与商家一起成长,解答困惑,解决难题。第三是教,给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让他们能有一技之长。”淘宝大学、支付宝大学负责人黄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