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利息年利率(贷款时,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到底应该怎么算?)




随着金融普惠政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信贷规模也进一步扩大,而说到贷款,利率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


尤其是我们在了解和比较一些贷款产品时,不同产品之间的年化、月收益或日收益,很容易让人陷入计算错误。毕竟利率决定利息的多少,尤其是一些时间长、金额大的贷款。任何微小的变化对利息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何进行利率间的换算


贷款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金额与所借本金的比值,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一般准确的年利率会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之一表示,日利率以万分之一表示。


如果要转换这三者,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年利率=月利率× 12(月)=日利率× 360(日)

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日)

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


需要提醒的是,根据央行相关规定,年利率折算成日利率时,应除以360天,而不是闰年的365天或366天





“分”和“厘”代表的利息是多少


在贷款中,年化和月利息是一个比较官方和严谨的说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谈到利率时喜欢用“分和百分比”而不是“一分五百分比”,比如。

怎么算利息


那么这个“一利”意味着多少利息呢?


“几分利息”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说法,尤其是在民间借贷中,通常是指每一美元要支付的利息。《现代汉语词典》中,指数指利率,年利率按十分之一计算,月息按百分之一计算


因此,“每年一分钟”、“每月一分钟”和“每天一分钟”都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举个例子,


“一年一分”可以理解为年底借一元钱还一毛钱利息,换算成年利率10%。

“月供一毛钱”可以理解为月底借一元钱后还一毛钱利息,换算成月息1%。

“每天一分”可以理解为借一元钱,每天还一分,翻译过来就是每天1%。



在这里,我想再提醒你一点。如果是“每天一分”,折算成月息是30%,折算成年息是360%。简直是可怕的高利贷


早在2015年,最高法院就出台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指出:


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贷款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换句话说,判断高利贷是不是高利贷的标准是贷款年利率是否超过36%。翻译过来就是高于年利率3.6% (36%),月息3.0% (30‰),日息1% (10)。


所以,在生活中,虽然我们总能以“分”或“百分”来满足利息的计算,但在签订合同或一些正式的书面文件时,最好将其改为标准的表述,以避免因含糊不清而产生纠纷的可能。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