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招聘附近找工作双休(招聘信息“注水”、账号管理混乱 部分网络招聘平台乱象调查)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题:招聘信息“泛滥”,账号管理混乱,简历信息失控...部分网络招聘平台乱象调查

新华社记者

2022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稳定就业措施,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目前,网络招聘平台被各类求职者广泛使用。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招聘平台存在招聘信息“水分太大”、招聘账号管理混乱,甚至欺诈色情等问题,导致求职者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

“0门槛”入门,“钱多,活少,离家近”?不信!

社会保障,双休能力,无限的教育和无限的经验...近日,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求职的沈阳大学生林被一家科技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所吸引。“招聘人员告诉我,我什么都不知道也没关系。公司会先培训,100%上岗。”

“钱多,活少,离家近”,“零门槛”,这是真的吗?

记者在智联招聘平台注册求职者后,向该公司提交了简历。招聘人员随后联系记者,称不需要先交培训费,入职后可以补。月薪能达到8000元,不用打工。

记者发现,该公司主要从事培训教育业务。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大量用户投诉公司以招聘为名招生,收取高额学费,向学生销售网贷产品,但相关入职承诺无法兑现。

记者发现,此类信息在一些平台并不少见。在青团兼职APP的“在家做”板块,有大量鼓吹“零基础PS”“0元配音”赚高薪的“无门槛兼职信息”。记者发现,这种招聘也是“高学费是真,高薪就业是假”的求职“坑”。

平台上部分招聘信息存在涉黄、诈骗等违法问题。在招猫的招聘网站(jobcat.cn)上,日入10万元的“周边招聘”信息被放在了显著位置。此外,该网站发布的“社区负责人合伙人”招聘信息显示,该职位月薪高达4万至8万元,但对应聘者的学历和经验没有要求,只要求应聘者要“有10个以上微信群,负责社区渠道的销售、代理、分销、团购等工作,有强烈的赚钱欲望”。警方工作人员表示,这类信息有涉嫌传销的风险。

网招平台“坑”从何而来?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对平台及其运营机构从事信息发布活动的守法义务、真实义务、用户信息审核义务、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等进行了规定,但部分平台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一些平台的虚假信息仍然很普遍。记者联系了一个标注为“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联系人“杨哥”。他告诉记者,由于他的活动涉嫌违法,他在招财猫(jobcat.cn)招聘网上填写的公司信息、职位介绍、薪酬信息都是虚假信息,但仍能显示在平台首页。“你相信这个(网络招聘平台)上写的吗?”

部分平台在账户管理上存在漏洞。淘宝上有很多网店提供代客在网络招聘平台发布信息的服务。相关店家表示,可以提供相关平台账号发布客户需要的信息,价格有高有低,涉及58同城、老板直聘、智联招聘等多个平台。“客户主要是无法通过平台查询注册账户或者账户被封。”

平台上发布的部分求职者个人信息被倒卖。很多QQ群都有交易招聘平台的简历。一个卖简历的人在一次“私聊”中说,“我这里有大量来自地区、专业的学生,有应届毕业生或往届毕业生,有实习生或社会人,我保证满足你的要求。”卖家告诉记者,简历最低0.8元,可以批量购买。“成交几次,你也可以看看质量。我的货都是来自上市公司的人才库,质量过硬。”

在百度贴吧“智联吧”里,很多人公开表示希望交易求职者的简历。在一个名为“智联兼职猫简历”的帖子下,有很多“很多,留个联系方式我加你”“你还要吗?我也有很多”。

此外,记者在注册了多个招聘平台后,收到了大量以“面试简历”为标题的垃圾短信,内容为信用卡推广广告等。一些电子邮件还包含未知的链接和文档。

58同城招聘附近找工作

部分平台涉嫌夸大宣传。“BOSS直聘宣称可以‘找老板谈’和‘直接找牛人谈’。其实是招聘方把求职者联系起来的。在小规模企业中,很少有高管或老板直接面对求职者。”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张雨薇告诉记者。

细化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平衡利益和责任。

专家表示,网络招聘平台是落实稳定就业政策的重要工具,亟待提高治理效率,严格执行行业规定,净化行业发展环境。

北航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赵空强调,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付费招聘平台属于我国电子商务法规定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平台与用户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不仅要履行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还要承担更高的审慎义务。如果平台可能知道招聘者可能作弊,就应该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求职者被骗,并考虑及时设置关键词过滤机制。同时,平台要对招聘人员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平台未能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求职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平台应当依法与招聘方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危及求职者的生命健康,平台对招聘方未尽到实质性的审核义务或安全保障义务,平台应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当企业不能做到谨慎自律时,监管者应及时行动,用好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行政监管、行政指导、行政处罚等权力,倒逼企业提高守法水平,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延东认为,平台应严格遵守《民法通则》、《网络招聘服务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守住行为底线。此外,“员工入职后,招聘平台也应及时回访,有责任和义务主动了解招聘公司在招聘网站上发布的岗位信息是否与真实情况有出入”。

他还指出,目前相关平台审核义务监管、求职者个人信息权等诸多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还不够具体,需要结合技术发展进程,推动相关规定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实现细化和完善。

“招聘平台必须平衡盈利冲动和社会责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才能保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张雨薇说。

来源:新华社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