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Tik Tok和Aauto Quicker作为短视频领域的两大巨头,在用户群体和产品设计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本文作者通过实际体验,从用户角度分析总结了Tik Tok和Aauto faster的布局差异。
毕业后做了七八年的数据产品经理。我一直在做竞争产品分析,比如各种BI产品对比分析,用户行为分析产品对比。最近参加了一个C端产品经理培训班,对用户调研的内容印象非常深刻。其中的分析思路和思考深度值得B端产品借鉴,在此与大家分享。
Tik Tok的首页直接是视频播放页面,而Aauto更快的是分两行显示多个视频标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Tik Tok会全屏显示,而自动汽车会分开显示?
在开始产品功能对比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看Tik Tok和Aauto更快的用户之间的差异。
2018年一份针对Aauto快的和Tik Tok用户的调查报告显示,Aauto快的三四线城市用户比例明显高于Tik Tok。而且从Aauto快和Tik Tok的发展轨迹来看,Aauto快和拼多多也是差不多的。老铁们主要来自下沉的市场人群,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而Tik Tok则是从世故的“小资”中扩张出来的。
下沉市场人群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主要有三个特点:
1.平均教育水平低
由于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和文化的限制,目前农村人口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不到10%,a auto faster本科及以上学历用户数量比Tik Tok低10%。
2.可支配时间比一线城市长。
下沉市场的用户上班路程短,睡眠时间越来越晚。超七成用户有手机依赖证。企鹅智库数据显示,相比综艺和游戏,下沉市场的人更喜欢短视频和段子。短视频消费中85%以上的用户更喜欢幽默搞笑的内容,大部分用户愿意在消耗流量的同时观看搞笑视频内容。
3.更喜欢临场感,愿意参与创作
下沉市场用户对一些农村风俗、方言有代入感,喜欢有烟火气的视频,有存在感,有人气。
很多用户除了是内容消费者,还成为了内容贡献者,因为在下沉的市场中,用户展示和赚钱的机会太少,他们需要更多展示人脉和赚钱的机会。“被看见”这个词概括了老铁们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也是Aauto Quicker的早期口号。
二、用户思维下的产品定位下沉市场的人很少被主流媒体看到。你同意吗?从中国主流媒体的演变过程来看,在汽车快之前有三类互联网内容平台:
1.编辑建议
天涯、BBS等产品平台类似于纸媒,编辑只有觉得内容好才会推荐头条。
本科生在下沉市场人群中的比例不到10%,城市中所谓精英群体的比例也很小。这几个人掌握了大部分媒体内容。国内大部分内容平台的关注度其实是由编辑决定的,背后是审美水平的体现。社会主流声音不给看不见的世界,就是编辑的审美决定了用户能看到什么。就像做产品经理一样,产品的美感不会超过产品经理。
有个专业术语叫审美差距。换句话说,即使沉入市场的人创造了一些内容,也没有机会泄露出去,因为他们已经不在主流媒体能看到的世界里了。
2.头脑思考
微博为代表,KOL和网络名人为头部流量的主要势能。目前,微博中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偶像化和媒体八卦。
3.用户门槛高
豆瓣、知乎等平台内容门槛较高。首先,他们对创作者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毕竟在知乎上写回答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某一领域的知识储备。其次,这些平台的用户比较挑剔,对内容的容忍度较低,导致内容生产门槛较高。
a auto fast VS Tik Tok的产品策略:
Aauto quickers的产品定位是让普通人被看到,尽管Tik Tok的Aauto quickers已经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能力向用户推荐准确的内容。
但相比之下,在内容推荐机制上,Aauto Quicker给了用户更多的便利,增加了普通人的曝光机会,给了普通创作者更多的流量。在流量分配方面,Aauto Quicker的主要策略包括:
1)降低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来源于宏观经济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最大值为“1”,最小值等于“0”。
基尼系数越接近0,收入分配越趋于均等。该值介于0和1之间。为了避免流量过度集中在头部,Aauto更快地将基尼系数的约束引入流量分配策略,避免内容生产者之间的贫富差距过大。
所以在功能设计上,他没有明星榜,名人榜等。,并且对网络名人达人没有特别的流量支持。头部视频流量不超过总流量的30%,而Tik Tok支持或自动加权优质意见领袖或优质内容。
2)加快内容更新频率
Aauto Quicker创建的内容一般召回期为24-48小时(内容期是指用户上传内容到平台内容池的停留时间),其中某个内容在头部曝光一定时间,然后稍过一段时间就被淘汰,换上更新的内容,不断为新内容创造机会。
在Tik Tok,内容的适用期一般高达90天,并有阶梯召回策略。一个特别好的内容,会给出比较长的曝光期,这也是我们有时候早就刷内容的原因。
3)注意贡献率
在Aauto Quicker早期的指标体系中,贡献率指标非常重要,其次是人均视频浏览率,而在Tik Tok,恰恰相反,Tik Tok更看重人均视频浏览率。
三、产品定位导向下的设计思路Aauto Quicker倾向于给予内容创作者更多的鼓励,而Tik Tok更关注内容消费者,这决定了两家公司都是面向社区和媒体的。
回到原问题“为什么Tik Tok全屏和Aauto更快分开?”看完一段视频后,Tik Tok向上滑动,另一段视频出现。快手上的是评论区。Tik Tok下降的内容切换显示,Tik Tok鼓励用户快速切换到下一个视频,最大限度降低内容获取成本,而刷Tik Tok就像吃瓜子,手停不下来。
Aauto Quicker的本意是用户看完内容不要马上离开。不如在评论区聊天,鼓励创作者与消费者建立某种社交关系。Aauto Quicker发布视频回顾后,会分别出现在以下两个界面:
一方面关注你的粉丝会立刻看到你的作品,另一方面你会在同城村民面前曝光,用户可以获得自己的社交关系,建立自己的小圈子,这就是“刷Tik Tok和玩Aauto更快”的区别。
四、产品设计和用户相互成就Tik Tok是单排显示器,一次只能看一个视频,Aauto Quicker是双排显示器,一次可以看几个小视频。
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用户的容忍度是不同的。在Tik Tok模式下,用户是被动的,没有选择。用户心理承受能力低。一旦用户觉得推荐的内容不准确,你不懂我,就会退出。但是Aauto Quicker的双排模式给了用户一个选择,心理承受能力比较高。
我们总觉得Aauto Quicker里的内容比Tik Tok低,起源也在于用户Tik Tok的低容忍度,迫使Tik Tok不断提供高匹配度的优质内容,而优质内容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也是Tik Tok内容召回周期比较长的原因。
相反,Aauto quicks中的用户对内容的容忍度很高,所以Aauto quicks可以在界面上进行更多的尝试,更多真实、粗糙的内容会出现在用户面前,而且无论你创作什么内容,都可能有人接受。
从产品运营的角度来说,Aauto Quicker建立了内容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社群连接,更加社会化。没有正反馈和互动,创作者就没有继续生产的动力。如果一个创作者和粉丝、社群建立了联系,不断被鼓励生产好的内容,快手在Tik Tok受欢迎,流量普及,旧的铁路联系加强,几个小的社交网络形成了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阿auto faster的社区氛围明显强于Tik Tok。
Aauto quicks中的内容评论率是Tik Tok的3倍,Aauto quicks中的内容互动率是Tik Tok的2.5倍,Tik Tok的内容粉丝分发率为8-12%,而Aauto quicks为30-40%。Tik Tok的内容分发主要依靠系统算法的推荐,而Aauto faster的内容分发更像是我老铁的帮忙。有描述说抖音是媒体化的,快手是社区化的,抖音头部的内容专注于适合全民的内容,深受媒体好评。
在Tik Tok,更多人记住的是内容中的人物或事件,比如“拉面哥”“丁真”。很少有人记得最早是谁发的这个内容,而个人IP更容易记住,比如某个胸口有块破石头的老铁!
五、总结以上内容仅为个人客观对比分析的内容分享,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数据中可能有一些错误。
这个竞品分析的角度和深度还是值得学习的。用户思维在产品设计阶段非常重要。任何一个产品经理都要不断定义用户,了解用户,接触用户,成为用户。所谓用户思维,更多的是指用户是谁,在什么场景下产生什么需求,产品应该用什么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钱,微信号微信官方账号:一个数据迷,同程数据产品专家,负责数据中心的产品体系建设,包括:开发套件、数据资产、BI应用、精准营销平台、机器学习平台等。
本文由@ Data Dryer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