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价值洞察
无论我们的经营者交易的是什么产品,我们首先要对其有深入的了解:
产品价值主张是什么?
你为什么样的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行业内有哪些竞品,市场份额如何,有哪些优缺点?
这些问题,经营者的心思肯定是无动于衷的。这是运营思维的第一步。
例如:
如果你运营的是学前教育的微信官方账号(注意此时微信官方账号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产品”)。你需要考虑一下。价值主张是:为年轻父母提供科学的学前教育知识,解决他们对孩子教育的困惑。
你继续搜索行业竞品,微信官方账号,发现有好几个大尺寸的产品。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大尺寸产品虽然不错,但大多篇幅冗长,每天推文很多,内容同质化严重。你的优势在于编辑专业能力强,干货加工深,可读性更强。
二。用户定位、研究和分析
如前所述,任何运营策略都是针对特定用户细分的,所以我们在实施运营策略之前,首先要定位自己:自己的用户是谁?并提前做一些调查。用户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专业领域,本文不做讨论。
通过用户定位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目标用户集中在哪个渠道,如何与他们接触更合适、更高效等。
那么,前面有了学前教育微信官方账号的例子,你的早期粉丝是谁?是辣妈还是爸爸还是长辈?不同的用户群体在内容偏好、阅读习惯、激发交流的策略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针对的是辣妈群体,那么学前教育的内容更有可能引起她们的共鸣,然后被转发一些“理解母性”“赞美母性”的内容。
三。目标导向意识
目标导向可以说是经营者最重要的意识之一。但从后台咨询来看,很多运营人员并没有“现阶段目标”的概念。
对于运营专员来说,阶段性目标通常包括:维持或提高某一内容的阅读率和转发率;或者维持和提升电商的流量和转化率;或者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并增加新用户(粉丝)数量;提高某个功能块的用户活跃率;在新渠道吸引新用户的尝试及其性价比评估;尝试以新的方式激活用户活动率和性价比评估等。
以微信官方账号的学前教育为例,我们在开始运营的时候,首先要制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比如第一个月要加多少粉,投入多少活动预算?运营者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明确的行动,也才能“倒逼”我们不断调整优化运营策略。
四。渠道分类和评估(吸引新用户)
对于独家运营任务,当我们接到一个阶段性目标(这里是吸引新用户)时,通常需要评估各种用户接触渠道,评估其性价比和接触方式,根据优劣进行尝试接触。
比如微信官方账号里的学前教育,我们可以调查一下接触辣妈的渠道:
线上渠道包括:母婴社区、社区、其他母婴微信官方账号等。
线下渠道有:幼儿园、母婴奶粉、玩具超市、妇幼医院、公园游乐园等。
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从各种渠道收集用户密度,联系方式,联系成本等等。
在尚超,可以考虑和商家合作投放易拉宝;
在人多的医院、游乐园,可以采用推的方式。
线上引流的渠道要评估社群的规则,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内容引流。
五、总体规划
无论是针对某个渠道开展用户推广,还是通过某个策略激活用户,或者是达到某个商品的成交率,都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包括:
谁参与了整个过程?
参与者各自的分工是什么?
流程的每个时间节点
应该达到什么质量?
参与过程是否经过测试,是否顺利?
在商店里制作易拉宝二维码,你需要仔细考虑:
1.什么样的内容会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2.如何写一篇简短的文案?
3.商店里把宣传册放在哪里最好?
4.易拉宝的制作时间有多长?
5.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