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励志语录正能量团队(王潇:创业不分男女,但分强弱)

“早期”品牌创始人,媒体人,畅销书作者,社交媒体大V...被称为“潇洒姐姐”的王安迪创业十余年,在反复的自我迭代中积累了多个个人标签。在女性创业、个人成长等领域,她一直以积极、自发的姿态与外界分享自己的心声。


一年之计在于春。王安迪最近出版了新书《写出来的愿望更容易实现》,与读者分享了加强自我管理、引领理想生活的独特方法论。正和岛借此机会与她对话,听听她对创业和成长的感悟。

声明:王安迪早期品牌创始人、作家。

编辑:王

来源:正和岛商业洞察



王安迪

01。从个人做起,营造女性友好的创业环境

正和岛: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中,女性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许多女性加入创业行列,正和岛附近有许多优秀的女企业家。在你看来,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王安迪: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看待问题、面对社会方式的改变;这类个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女性中创业群体的比例越来越高。出现这种现象。

如果我们追溯每一个现象和趋势,最终可以落在个体的倾向上——个体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相互点火,蝴蝶效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续,点可以连成面,面可以连成趋势,趋势可以被人看到。

正和岛: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难避免。所谓“性别是女企业家最大的敌人”。在你看来,女性创业真的存在性别偏见吗?女企业家即使面对外界异样的眼光甚至人际骚扰,又该如何应对?

王安迪:男人和女人都必须面对所谓的性别偏见。比如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男性被外界要求去追求普遍的成功,这也是一种痛苦,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模式和大小都不一样。相比之下,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城市,女性成功的定义更加多元。她们可以创业,可以进入职场,可以做自由职业者,也可以做全职太太。很少有人去批判哪个选择是好是坏,那么为什么男人不能有多样的选择呢?

所以,性别偏见是普遍存在的,是一把双刃剑。女人会被外界要求,男人也会被观念束缚,只是禁锢的方向不同。甚至相比之下,男人更难说出自己的痛苦——因为男人很难表达“我就是这样,我不想成功”,这是外界固有观念所不能容忍的。

至于第二点,我自己也没有太多经验,因为工作两三年后,我考研了,自己创业了。时尚COSMO时期和初创期,整个团队大部分人也是女性,所以我可以在初创期为自己创造一个独立快乐的工作环境。

目前我的团队中女性比例比较高,公司的大部分用户都是女性。我们的团队知道要为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他们要过理想的生活,这个已经实现了。所以,女性职场人士和创业者在社会上面临异样的眼光甚至骚扰,确实很常见,但这远远不是我营造的小环境。

我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环境?因为我知道现实中有太多不开心不如意的地方。想要远离这些不开心,不如意,无法改变的环境,就要努力发展个人能力,找到理想的生存方式。

同时,个人的倾向最终会影响宏观趋势。指望外部环境瞬间改变是不可能的。它需要一种密集而长久的力量来推动它前进,在漫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

我觉得我们团队现在做的只是这个意义上的努力。我们在帮助大家,尤其是女性用户,做行为设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帮助他们加强对时间、健康、人生规划的管理,这本身就是在发展他们的个人能力。我们的用户过去可能刚考上大学,现在已经工作了。她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在自己的小环境中成为榜样,也可能在以后影响自己的配偶、孩子、家庭甚至几代人。如果能在这么小的环境里帮助100万人成为榜样,那么对女性职场人士和企业家的生存环境的影响将是相当大的。

这个过程要慢慢等,就像养孩子要慢慢长大一样。我觉得这是我们在当前环境下可以做到的。

02。创业成功与否与性别无关

正和岛:你眼中的女企业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王安迪:我注册公司已经有14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到的是,能够长期持续成功创业的人,无论男女,都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是真正从事并享受创业的过程。享受创业很重要,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

第二个特点是成功的企业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人的长处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擅长计算数字,有些人擅长与人沟通,有些人擅长整合资源,有些人擅长管理组织。无论是什么样的厉害的人,都要能够认清自己的长处,并不断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当一个人能把自己的长板伸到最长,用相应的技能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把综合成本降到最低,这个时候创业公司就能稳步前进。人很难没有缺点,但可以通过招聘、能力外包等方式弥补。不一定要深挖自己,但是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长板和超出所有人的部分。

另外,创业没有男女之分,只有强弱之分。神经弱、个人能力弱、抗压能力弱的人真的不适合创业。

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幸存者的偏差来渲染创业,强调创业的收益,忽视风险和压力。媒体挖掘故事。大家都爱看逆袭和光明的故事。那些死了的创业项目,可能有一万种死法,但是没有多少媒体去写。他们无声无息地死去。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始或如何结束。

创业不应该是一种被过度追逐的方式。大部分时间都不舒服,不愉快,只适合少数人。这并不是说极少数人更优秀,只是适应性更强而已。

正和岛:在你看来,与男性相比,女性职场人士和企业家是否往往要承担更多的角色,尤其是在生活领域?

王安迪:我不这么认为。我是一个区分者,我相信人和个体之间的差异远远超过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

让我们比较一下男人和女人。他们可能都喜欢食物和阅读小说。唯一大的区别是,女性可以亲身体验分娩,而男性不能。除此之外,很难说清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女人可以很理性,男人可以很感性。所以,所有对人的判断都不能以性别为基础,也不能去想做女人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社会确实有一种普遍的惯性思维,认为女性应该在事业之外照顾家庭。但在我看来,真正优秀、强大、优秀的人,是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面前任何事情上的。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有的选择工作,有的选择创业,有的是自由艺术家,从事各种行业。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知道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是有限的。他们应该认真对待有限的时间和生命。

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优秀的,因为他们善用每一段时间,也就是“单位时间的效率”非常高,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事业还是家庭,他们都会不辜负。这样的人当然会选择为事业投入足够的生命,因为单打独斗很难创造巨大的价值;他们会选择工作或者创业,和团队一起创作作品,找到自己的价值。有这种生活态度的人,不会因为上班或创业而被不同的定义。



03。什么样的愿望容易实现?

正和岛:90后甚至00后的女性正在加入社会的主力军。你觉得他们有什么特点?作为创业路上的妹子,你对她们投身创业有什么建议?

王安迪:他们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参考的“活法”样本非常大。我出生于1978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互联网刚刚起步,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有限。比如图书的信息效率相对滞后,所以那时候很多人会受到周围圈子的影响,以同学、朋友、同事、父母等等为参照。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让人们大开眼界,从中可以看到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同行在做什么。

所以,对于伴随着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时代为收集信息提供了深厚的土壤,但是信息收集之后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信息处理,却没有被很多人重视。如果我给他们一个建议,那就是认真对待信息处理。

面对来自外界的浩如烟海的信息,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样本和路径是可以参考的。这一步不能省略,要慎重考虑。因为人在社会初期,一年能做三五件事,努力找到哪条路和哪种活法更接近自己心中想要的,更符合自己的天性。一旦他们真的选择了道路,他们可能要在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里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当然,可能有些人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和真正的幸福,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经历和眼界是可以沉淀和积累的。做这个,做那个,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过去的点点滴滴可以串联起来,积累的经验和技能终于可以应用了,也就是所谓的技不压众。

总之,第一个建议是,面对外界丰富的信息,先收集再加工,再选择自己的道路。我们有了大方向之后,就要勇往直前,日复一日的努力。

第二个感受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个误区——人需要在痛苦中延迟满足,一年到头都要努力,不能玩,不能等到筋疲力尽。我觉得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应该享受当下,憧憬未来。

比如我享受创业,享受此刻的创造、创新或者解决问题,也可以在半年后获得一个值得享受的阶段性成果,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反馈,然后开始新的正向循环。也许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不完全一样,但每个人都能享受当下,憧憬未来。我觉得这是这个时代的礼物。

对于90后、00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自然会享受当下,因为时代提供的很多渠道或者工具都是提倡享受当下的。比如很多人习惯刷短视频,短视频App就是典型的享受当下的平台。它带来的感觉是愉快的,合法的。90、00后这一代人在享受当下的同时,未来所收获的,也将建立在不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之上,这是他们的一个明显特征。

所以,收集信息,规划路径;享受现在,展望未来。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做好这些事情,生活方式就会足够美好,生活就会足够幸福。

正和岛:很多人会在年初许下一整年的愿望,但往往是年初豪情万丈,年末郁郁寡欢。你有什么建议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改变自己,实现自己的愿望?

王安迪:除了新书《写出来的愿望更容易实现》,Early Company和我制作了《2022早期效率手册》,已经做了10多年,每年看到的愿望有几百万个。很多网友甚至私信我的微博,把我当成许愿的树洞。我想说什么样的愿望不容易实现,然后我就知道什么样的愿望容易实现了。

首先,很多人会在一年的开始自信地写下很多愿望,这是不现实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养成一个习惯,在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已经很不错了。

尽早,我们提倡100天可以做一件事。如果一年有三个100天,可以养成三个习惯,做三件事。这样,在一年的第二个100天里,我们就能从第一个100天愿望的实现中得到积极的反馈,“我做到了,好吧,我们再来一个”。所以,在年初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最想完成的,实现不了就会辗转反侧的,写下来,努力。

人生三万天就是三百个一百天。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一生可以养成很多好习惯,完成很多事情,但是现实中不恰当的行为模式会让我们白白错过很多时间。

其次,很多人把愿望想出来,写下来,然后就结束了。这样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有了愿望之后,一定要收集信息,根据愿望找到路径。这是必修课,你必须学。

你是否愿意收集信息,找到自己的路,取决于你有多想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从来没听说过太快饿死的人就是不吃饭。如果你内心的渴望和不吃就饿死一样迫切,你一定会立刻行动,就像打开外卖App选择外卖一样。

饮食男女的这些范畴只是人性的底层需求,人性是复杂的,还会有“更快、更高、更强”的上层需求。不然还有奥运会,会展现人性的每一个辉煌时刻。当我们看着冠军夺冠的时候,我们也会为他们欢呼,激动,流泪。这是我们内心“更快、更高、更强”诉求的自然表达。

创业励志语录正能量

市场上有很多满足人性底层需求的公司,而我不同于公司尽早运营的服务,帮助大家追求上层的诉求。谁不想“更快、更高、更强”?就算是说平躺的人,心里也会有向上的渴望。他们可能挣扎过,但是因为客观条件的原因,现在也只能勉强“承认”了。比如我40多岁还在健身,还在“否定”地心引力。会不会有我“认”的一天?反正我肯定早晚是练不出来的,但我迟早会“认”出来,但如果现在不练,肯定更惨。还有一部分人,内心是想上进的,只是因为现实中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而说“是”。如果他们不说,只会让自己更难过。这是因为他们害怕达不到目标,假装不想要。

很多时候,一个人很难独自达成愿望。最好和朋友一起行动。什么样的人是值得交往的朋友?比如你说你要减肥,看别人怎么说。如果你直接说没机会,那你绝对不是应该继续这个话题的朋友。那些说你“今年就行”的人,相信你的人,鼓励你的人,都是值得交往的朋友。人在改变自己,朝着目标,达成愿望的路上,要有一些支持、陪伴、监督30天、50天甚至更久的朋友,进入一种习惯形成、“自动巡航”的状态,之后就不容易再犯错或者半途而废。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运营这样一个相互鼓励、共同促进移动性的社区。还有各种励志有趣的故事,说不完。



04。书中有金屋藏娇,面对变化抓住本质

正和岛:你开了一家早期公司,写了很多畅销书。你传达的形象一直是励志、积极、有活力的。你认为你有什么弱点吗?

王安迪:如果我们追溯我们所犯的错误,它们本质上是由于性格上的一些缺点,而不是知识的局限。其实很多知识的局限性也和性格有关。性格是在人生早期形成的,意识到之后很难改正。

对于我自己来说,在成长和创业的过程中,我犯了很多错误,也会走很多弯路。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走弯路。我之所以建议90后、00后要重视信息收集,是因为他们在信息收集方面做得还不够。这是我的弯路。

信息收集不到位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胆怯。我是一个习惯一个人的人,也觉得大家都是一个人,不能打扰别人的独处,除非有重要的事情或者真的需要交流,我才会打扰别人。结果就是因为不想也不敢打扰别人的思考,错过了很多交流的机会。在这样的状态下,信息收集可能并不充分,甚至显得有些洋洋自得,但其实在交流的过程中,人是可以成长的,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

我回顾了习惯独处的人格来源。我觉得跟成长模式有关。我的成长是靠自己阅读、思考、解决来实现的,自然会觉得事情应该这样处理。但是在创业中,首先我需要信息,其次我需要帮助,需要和别人交换我需要的东西。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也是比较封闭的。

不过习惯一个人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我的表达能力更好,即使是面对镜头和舞台的时候。因为表达是思考的结果,一个人的思维在一个词说出来之前就已经经历过了。我的思维是在长期的独处中训练出来的,因为我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寻找自己的答案,靠的是自己的大脑,而不是别人的大脑。再加上我是播音系毕业,在镜头前有四年的训练“男生功力”,所以在表达上有框架和规矩,能很好的表现快乐和外向,也能足够流畅的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

举个例子,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写作,你可能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在电脑前打字,不跟人说话,三个月才能写完一本完整的书。很多人的日常生活都会不断被手机打扰,而我因为独处能力强,更能长时间沉浸在写作中。

正和岛:面对创业压力和外界质疑时,你会和正在创业路上的伙伴沟通并获得支持吗?

王安迪:我创业很久了。前几年创业环境好的时候,会有各种论坛,很多人会宣讲一些新的商业方法或者解决方案。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企业管理的要素无非就是产品、营销、组织,而其中的真谛早就通过书本呈现出来了,也不再需要刻意去重新解读。在每一个领域,只要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根本的道理很简单。

所以,我就看了。我相信书中有黄金屋,我坚信这一点。

世界上的道理,早已被前人写了无数遍。很多问题在书上已经有了答案。可能有些书我一时理解不了。可能是因为我花样不够多吧。可能我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我真正能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会豁然开朗。

创业一定离不开学习,没有办法停止学习。别人会问我怎么缓解压力,不管是旅游还是吃喝,都不能真正缓解压力。只有学习,才能解决内心的焦虑;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必须不停的思考,直到我隐约看到一个解决方案,然后我的压力就会减轻。接下来我会去落实,用时间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循环下去,这件事解决了,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基本上不可能避免压力。

简单来说,不要停止思考,努力思考,坚持问题。这是我缓解压力的方法。

正和岛:创业十几年来,你是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的?你有哪些应对经验可以分享?

王安迪:我是媒体出身,十多年来媒体一直在变。我先是在电视台工作,后来见证了BBS时代,经历了博客,微博,短视频。我真的是“活化石”。从站在电视台的镜头前到现在手机的镜头前直播,镜头变化很大。我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在变化的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

我觉得媒体变了,传播方式变了,但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有魅力的人格,是不会死的,这就是答案。比如微博时代,我的创作是平面形式的;短视频时代,我依然可以在镜头前表达自己,无论是录制还是直播。如果你需要我表达自己,来吧。只要掌握了应用能穿透时间的媒体的技巧。不管媒体怎么变,我有话要说,我有故事要讲。这就是做媒体,做品牌,做文化的本质。它是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不变的东西。

从更深层次来说,人的大脑有一个前额叶,负责规划、调控人的心理活动,无论是学霸还是大多数公司做得好的管理者,前额叶都非常发达。前额叶和肌肉一样,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锻炼。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人们更需要锻炼前额叶,因为手机把人的精力消耗得体无完肤。无法摆脱手机碎片化干扰,无法关注的人,很容易被时代筛选掉。[/s2/]

早期公司是帮助人们制定计划,养成良好习惯,激活前额叶的公司。它的发展可能很慢,也可能不被理解,但没关系。我知道我正在做的事情的意义。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时间会帮助它显示其价值。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