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各种榜单层出不穷。12月11日,第三届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评选出2021年度十大华语歌曲,引发网友集体吐槽:“华语乐坛是不是要死了?”据上游新闻记者统计,这十首歌曲均为网络歌手创作,在Tik Tok广为流传。用户收听海量的“交通歌曲”。仅从流量来看,他们甚至可以打败周杰伦等知名歌手。另外,这些歌曲都有不同程度的争议,比如抄袭,大数据处理,流水线制造。
“流量神曲”到底是谁在制作?这些“口水歌”是怎么炮制出来的?上游新闻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歌手不红,流量击败歌王
在观看第三届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时,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盛典邀请了众多中国知名音乐人参加,周杰伦、五月天、刘若英、查理、毛毅,包括最受欢迎的原创歌手刘爽都轮番登台表演。但是2021年十大热门歌曲的奖项颁发的时候,和很多网友的感受一样。记者连大部分歌都没听过,歌手一首都不认识。随后网友透露,这些歌曲基本上都是《Tik Tok神曲》。
上游新闻记者随后搜索了Tik Tok,发现排名前十的歌曲在Tik Tok非常受欢迎。只要在搜索框里输入歌名的前两个字,智能推荐就排在第一位,无一例外都是原曲。
记者统计后发现,这十首歌曲在Tik Tok的使用量巨大(注:Tik Tok用户创作的短视频数量),音乐与短视频的结合更加紧密,短视频流量对BGM歌曲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第三届TMEA腾讯音乐娱乐节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热门歌曲Tik Tok流量数据
在十大热门歌曲中,《白月光与朱砂痣》的使用次数最高,歌曲各版本原创曲目总使用次数超过1418万次。用的最少的书是《云海》,用了12.4万次。Tik Tok十大热门歌曲中有两首使用超过1000万次,五首超过500万次,八首超过100万次。
相比之下,本届TMEA音乐节评选出的年度最佳男女歌手分别是查理和郁可唯。记者还统计了他们在Tik Tok的作品,结果令人吃惊。
《查理的Tik Tok》中有19首歌的使用次数超过了1万次。虽然歌曲深度优于其他网络歌手,但他的所有作品仅被使用了228.6万次,在年度十大热门歌曲中仅排名倒数第三。
郁可唯的《Tik Tok》所有作品的使用次数只有49.4万次,与当年的十大热歌相比,仅次于第二低。
上游新闻记者随后统计了Tik Tok华语歌王周杰伦的数据。记者发现,周杰伦可能是Tik Tok唯一一个拥有高流量的传统音乐人。周杰伦共有26首歌被使用超过10万+,使用量最高的稻香被使用了157.5万次。这26部作品的总使用次数为803.2万次。如果列入今年十大华语歌曲,可以排第三。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网络歌手和传统音乐人的创作和生存模式有着极大的差异。网络歌手往往只有一首爆款歌曲,几乎都是“流行歌曲不流行”,但这种爆款歌曲获得的流量却可以远远超过歌曲更有深度的传统音乐人。上游新闻记者查询《2020 Tik Tok音乐生态数据报告》发现,2020年Tik Tok十大爆款歌曲总播放量为945亿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播放67次。
难怪以流量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年度十大热门歌曲”能把周杰伦等一堆知名音乐人揉在脚下。
“母歌”+“父词”,3分钟写出一部爆炸神曲
那么这些流量神曲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网友对热搜话题#如何看待短视频流行歌曲#发表的意见中,大多认为这些流量神曲有很多相似之处:旋律简单,即使第一次听也觉得耳熟,歌词朗朗上口,可以哼两遍唱两遍,开始自动循环三遍,很洗脑。其中有很多歌曲,都暴露了抄袭的争议。
以交通流量最大的白月光和朱砂痣为例。这首歌被很多网友和专业人士解剖过。目前疑似抄袭了金莎的《坂本日落》、《五月天的知足》、《爱的魔力》、《梁静茹的温暖》、《手指发誓》、《金志文的左眼皮跳》等日文歌曲,甚至还有KTV官方神曲《不赌》
其实熟悉的旋律,洗脑,疑似抄袭,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关键词:重复。
根据网易数字阅读今年9月的统计,热门20强神曲中有45%的主要节奏重复了10次以上。其中,“宇宙和弦”的反复使用,是这些神曲听起来耳熟能详、大同小异的重要原因。
根据网易数读对120首神曲的和弦统计,发现他们主要使用三种和弦类型。万能和弦最多占30%,大炮和弦占23.33%,1645和弦占20%,加起来超过73%。
只要巧妙地运用这些和弦组合,再加上一些转调和变调的技巧,创作出一首简单悦耳的歌曲并不难。
上游新闻记者在Tik Tok上搜索关键词“爆款神曲”,发现有很多视频教程是关于如何创作Tik Tok神曲的。“路哥会写歌”的用户之一发布了“3分钟教你写一首抖音神曲”的视频,获得了超过21万人的点赞。
Tik Tok上有很多教神曲教程的视频(图片来自Tik Tok截屏)。
以视频神曲《风吹》为例,介绍写一部Tik Tok神曲只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找一两首旋律优美的“母歌”,重新组织或微调旋律;第二步,找一段简单的歌词,提取关键词;第三步,用押韵APP输入歌词关键词,选择合适的押韵词,形成新的歌词。这样,一部“全新的”神曲就完成了。
上游新闻记者发现,除了上述押韵APP,还有AI人工智能填词软件等“神器”,都在大大提高音乐创作者的效率。
上游新闻记者在百度输入“押韵”,瞬间找到几个“押韵引擎”,在其中输入关键词“爱情”,立刻得到相关押韵词、成语、古诗词、歌词等大量结果。记者很快“组合”出一句歌词:
“关了电,自己煮面条,让画出来的黑色世界占领未来。我的爱怎么会到来?”
”远处,车流波澜无声地离去。路上的人少了些孤独和美好,像一部没有字幕的电影。”
……
快餐式的歌曲创作是趋势,它很快就会不假思索地消亡
关于互联网和互联网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和引导,音乐人小艺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餐式的写歌方式确实存在。小易坦言,自己包括自己都曾考虑过往这个方向调整。
这也导致了创作门槛的降低。基本懂一点音乐的人,只用一台电脑就能创作出流行歌曲。所以近几年流行的歌曲都是和弦的简单重复,甚至很多歌曲都是抄袭和雷同的。
不过小艺也解释过,歌曲中的和弦就像颜色一样。虽然只有这些颜色,但是不同的创作方法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作品。在经典的流行歌曲中,不乏常用和弦的运用。
小艺说,从创作者层面来说,目前音乐公司都喜欢直接买断歌词和歌曲的版权,作者写一首歌赚一笔钱。从此,这首歌火不火与作者无关。普通创作者,一首歌的售价从几千到几万不等。当然,作者也可以选择要求按照后期歌曲的收入来分账。
这是因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歌手的更新频率太快,创作门槛太低,音乐公司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内容本身。说白了,目的只有一个:捞爆款。
对于这种趋势,小艺认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创作者需要不断创新和尝试。很多所谓的网络热歌,连基本的思想表达都没有。他们纯粹是洗脑让事情热闹起来。这种创作氛围可能会导致流行音乐的停滞不前,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简单化,使创作成为重复的套路。
另一位音乐人、歌手周延英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写歌的方式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夸张,也不仅仅是十秒钟左右的片段就可以发布和传播。虽然创作过程非常迅速,但必须保证整首歌的完成度。
她认为现在的网络热歌和以前的流行歌曲最大的不同应该是结构和旋律的简化,甚至全球流行音乐都有这样的趋势。
比如流行歌曲最初的制作,前奏、间奏、尾声都比较长,现在的歌曲都是尽快把精彩的部分展现出来。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如果音乐不能在十几秒内抓住人,那很可能就浪费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不知道年度十大华语热歌的歌名,但都听过每首歌的高潮部分的原因。
周延英表示,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的发展,音乐进入了大浪淘沙的时期,相信留下的会是更好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欣赏水平会逐渐提高。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被人们喜爱和接受。
上游新闻记者刘邓彭广瑞
编辑:柏杨
更多信息请打开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