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4亿人从事农业,占总人口的28%。那些发达国家就不一样了,美国占1.3%,日韩占5%。可见,中国农业大而不强,人均效益普遍较低,而美国作为最大的农业出口国,农民只有300万。
我国农业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再加工能力弱,不重视品牌培育,产业化程度低,以至于农民成了贫困的代名词。早在2017年,国家就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而我国传统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很难转变为职业农民。因此,国家也提出了培养职业农民的培训计划。
职业农民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接下来的训练方向主要是从这三个方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职业农民的培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年轻人都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工,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国。
怎样才能调动农民朋友的积极性,让那些优秀的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走上建设农村的远大志向?
近日,农业农村部回复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580号建议,内容是关于如何增强农业吸引力,提升农民职业地位荣誉感。对于这个问题,政府给出了四条措施,吸引农民返乡创业,增强职业农民的荣誉感。
农村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否则中国农业现代化很难。从发达国家来看,日本和韩国农民大多高中毕业,法国农民大多高中或大专毕业,美国农民90%高中以上毕业。
中国其实不缺人才,缺的是返乡创业的优秀农民工。只有让那些年轻人到农村来,才能促进农村的工业化。那么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回国呢?
1.创业补助金支付
对返乡创业的青年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各省情况不同。对于返乡农民工,还会提供创业担保服务,比如个人和小企业贷款贴息,20万个人,300万补贴小微企业。同时,10万元以下的个人贷款没有担保。从而解决大家的资金问题。
2.搭建平台
对于海归,当地政府会搭建一个比拼和竞争的平台,让大家展示自己的水平和创造力,吸引资金投入。目前,全国共有1096个农村创业基地,200个创业示范县,为海归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信心。
3.推广优秀案例
那些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可以广泛推广,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同时,要建立联络机制,吸引村里的优秀农民工和大学生,说服他们返乡创业。
去年,中国分配了23亿元人民币来培训更多的优质农民,去年培训了65万名职业农民。然而,中国仍然缺乏高素质的农民。预计到2025年,我国需要生产人才500万人,技术操作人才300万人,信息化机械化人才150万人,销售人才100万人,农业经理50万人,大农场经理50万人,植保营养人才30万人,人才缺口总量超过1000万人。
但人才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切不可敷衍了事,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
以前很多人一提到农业、农村、农民,就把它定义为贫穷、落后、没有前途、没有未来。连老师都鼓励我们只有走出黄土地才能改变命运。正是过去错误的教育导向,让广大农村变成了“空心村”,也让农民身份尴尬。即使他们从农业中赚了很多钱,如果他们说出来,也不会受到欢迎。
很多人想到这一点,即使知道农业是个金矿,也不愿意深入农村。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的荣誉感。因此,官方表示,接下来,将在学生的教科书中增加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知识,以改变孩子们对农业的错误观念。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目前农村最尴尬的问题是农产品质量好,但是卖起来很难。他们只能依靠传统的销售渠道,总会有积压的问题,而且由于商家严重压价,农民收入低。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拓展销售渠道,电子商务是一个主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农民成为网络名人,利用短视频平台向全国各地销售农产品。
接下来要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培训,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5G和大数据解决农产品配送不均,避免盲目跟风造成的供过于求,真正解决农产品销售。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能够落实,能够真正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职业农民的荣誉感,让更多的人返乡建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