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频道
“美团撑起了年轻人的半边天?”
今天刀哥在知乎看到一个话题:说说自己被美团包围的那一天。
早上出门,骑上美团的自行车共享;在地铁上预定一杯咖啡;中午,上海代表团选择了今天的食物;
没有一个孤独的夜晚是一顿晚饭解决不了的。假期旅游;酒店住宿......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美团,但这个撑起年轻人半边天的美团,最近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近日,美团发布《Q1 2021》财报,一季度总营收370亿,其中206亿来自餐饮外卖业务,占比55.6%。
同时,其餐饮外卖佣金收入达184亿元,同比增长超114.5%,外卖业务实现率也从13.3%提升至14.4%。
来源:走马财经
有了这样的成绩,质疑“美团已经开始对外卖费”的声音又来了。
有人把美团的佣金和阿里、JD.COM等电商平台的相比;有人拿它和去年的佣金实现率对比;有人为骑手和商家感到委屈。
美团真的又是从“佣金”开始的吗?
1美团与淘宝的佣金,风马牛不相及不考虑商业模式和成本结构就谈佣金是不公平的。
每当美团的财报出来,都会被诟病佣金过高,尤其是对比阿里、JD.COM等电商平台5%的佣金,美团高于20%的佣金“简直高得可怕”。
但是美团的提成真的这么不合理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都是电商平台,但淘宝、JD.COM等平台是实体电商平台,本质上是商品交易平台,而美团是服务类电商平台,具有分享性质。
业务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和美团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盈利模式不同。
淘宝和JD.COM是电子商务的主体,主要盈利来源是客户管理,佣金放在这个名下。
首先,商家要想进入市场,必须为平台和流量付费。平台可以向商家收取租金和管理费,也就是电商平台的技术服务费。所以实体电商对商家可以一直免佣金,即使后期需要提高准入门槛,也是象征性的5%左右的佣金。
其次,平台是流量规则的制定者,可以在流量竞争中通过广告盈利。比如阿里妈妈,负责广告和营销,贡献了60%以上的营收。
但像美团这样的服务类电商平台,主要盈利来源是外卖佣金和少量广告收入。
来源:美团财报
商家不需要缴纳年费和押金,入驻时也不需要缴纳“开店费”。在佣金模式下,美团从单位交易额中获得的收入主要取决于交易额。
虽然近年来广告营销收入有所增长,但外卖佣金仍是美团的主要利润来源。
其次,佣金的收取方式不同。
实体电商平台不是没有佣金或者低佣金,只是收费方式和名称不同。
电商平台不收佣金是事实,但其他固定费用也是实实在在的业务成本。比如天猫进来要交押金,每年的软件服务费,交易佣金等等。
以广告为例。当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为了在竞争中为销售引流造势,这部分成本是上不封顶的。
事实上,商家支付给平台的固定费用是不少的。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平台流量池的基础设施一旦建成,收益远不止佣金。尤其是在流量红利已经开始消退的当下,支撑实体电商做大做强的流量成本正在上升。
另一方面,对于服务类电商平台来说,收取佣金的唯一方式就是外卖佣金,这是一笔交易累积下来的,随着交易量的变化而不稳定。
如果硬比的话,美团第一季度的外卖佣金是184亿,除以90天,每天2亿;JD。COM的服务收入279亿,也就是日佣金3.1亿;阿里的客户管理费是636亿,相当于每天7亿。
可见,抛开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的比较,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实体电商平台的低佣金模式在美团上是无法成立的。
2“外卖佣金”背后被误解的真相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每年的一季度都属于淡季,但相比去年一季度,无论是实体电商的阿里、JD.COM、拼多多还是服务电商的美团,业绩增速都很高。
即使环境变暖,盈利能力增强的美团依然没有逃避质疑。大家都觉得美团是在孤注一掷,盈利模式不会长久。
事实上,美团看似高昂的“外卖佣金”背后,有着太多的“隐形成本”。
1。不可避免的附加成本
相比电商平台,外卖是个苦差事,因为订单是实时的,配送的成本和压力大。
骑手成本在任何外卖平台都是不可避免的。
天猫和淘宝长期低佣金甚至免佣金的秘密之一就是没有外卖小哥。
对于一笔淘宝交易,最终的利益分配是在平台和商家之间完成的,分配是由商家寻求第三方资源完成的。而一个外卖服务,除了商家和平台的参与,还包括平台骑手。
2020年,美团外卖总收入663亿元,其中佣金收入586亿元,支付给骑手的费用487亿元,骑手成本占佣金收入的83%。
也就是说,超过80%的提成变成了骑手的工资。
假设一笔30块的外卖交易,有8块支付给骑手,其中6块甚至7块由平台补贴,这部分补贴来自佣金。
2。性能的代价太沉重了
在海外,外卖平台的佣金率普遍高于国内。美国的GrubHub、Uber Eats、英国的Deliveroo平均佣金率都在30%以上。比如Grubhub,平台收取的基本佣金和配送费加起来32.5%,远高于国内外卖平台。
而且家政服务电商平台不仅提供交易服务,还需要即时配送。佣金包括交易和履行两部分。
消费者通过淘宝购物,一般会直接填写一个收货地址,由第三方快递送达。但是外卖平台从下单到收货必须控制在1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对物流速度的要求更高,平台必须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高速连接,才能配送骑手。
实体电商平台的物流成本一般由商家或买家支付,但在外卖平台上,大部分配送成本由平台方承担。
因为在中国,除了肯德基和麦当劳有自己的外卖骑手,其他小商家都没有能力养骑手送餐。
2020年每个美团外卖的平均客单价是48.18元,美团从中拿6.53元。扣除骑手工资等费用,美团外卖只能赚28美分。
3。承担利润风险
高佣金模式也意味着高风险。
外卖平台上的参与者主要是商家、骑手和用户。早期,外卖平台为了拓展市场,同时对三方进行补贴,但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后,补贴逐渐减少。
于是,在买家抱怨配送费高,为骑手和商家感到委屈的同时,平台成了“吸血鬼”。
服务电商不同于实体电商,不能批量发货。无论多少单,骑手都要一单一单的送,而平台和骑手则是根据每一单分别计算费用。如果部分订单客单价过低,或者遇到雨雪等极端天气情况,平台也会承担骑手增加的一部分配送费。
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平台抽样可能无法覆盖配送成本。
在整个外卖生态中,买家觉得配送时间快,商家订单多,骑手赚的多,美团的佣金高,但是他们的努力很容易被忽略。
3一单亏3分的美团,背后的高效不该忽视现在配送完成路径规划平均需要0.55毫秒,每小时可以规划29亿次美团配送。送货时间从以前的一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平均30分钟。
以前只有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可以点外卖。现在外卖的分布几乎覆盖了县级城市,外卖的形式显然更受欢迎。
现在夜宵已经成为高频消费,美团外卖大大加强了商家在夜宵期间的货源和配送能力,保证了用户可以享受到完美的夜宵时光。
虽然今年一季度美团亏损,高佣金风波持续,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团一直在高效布局整个外卖生态。
针对佣金高的问题,美团并没有简单粗暴的降低佣金来解决,而是从高效运营和成本控制入手。
从5月份开始,美团将“一价”佣金拆分为技术服务费和演出服务费。
技术服务费是实际的“提成”,包括骑手工资、补贴费用、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演出服务费只有在商家选择美团分销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根据系统估算,对于配送范围在3公里以内的外卖订单,商家的费率和成本普遍下调。
商家在3公里内送外卖,需要向外卖平台支付更少的佣金。对于那些凌晨,客单价低,距离远的订单,平台服务费可能会提高。
美团的新调整看似没有降低佣金,但骑手可以同时配送更多的高收益订单,这样无形中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对商家和骑手都是效率的提升。
直接降低佣金虽然简单,但不可持续。结构性的收费调整可以让整个外卖生态朝着更共赢、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结语:在外卖的链条中,餐饮商家、外卖平台、骑手、食客构成了一个基本的闭环,美团可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满足目标商家和用户的需求,这是整个生态健康发展的路径。
佣金透明短期内确实给美团带来很多质疑,但长期来看,能给市场和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符合美团一直坚持的长期主义。
以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未来外卖行业真正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