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我是安徽的,来了解一下市场,找一些商机”“我是来采购沥水筐之类的日用品的”...
春意盎然。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忙着整理店面迎客,采购商忙着采购。商贸城非常热闹。
“春节期间我也没闲着。我一直在和客户沟通,通过微信接单。”商贸城的业主卢一边忙碌一边说:“即使是外国客户也看不到真正的产品,他们在下单时变得谨慎起来。以前是大批量采购,现在变成了小规模的试销和补货订单。”
正在这时,卢的“老朋友”如约而至——这就是他合作了10多年的尼泊尔外商。
常驻义乌的外商毕修努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主要为尼泊尔、印度的客商采购玩具、饰品、五金等商品。见到时,毕绪奴用流利的汉语打了招呼。他告诉记者:“我和我的客户现在已经离不开义乌了,这里不仅商品齐全、质量好,而且'义新欧'、海运、空运空等物流渠道都非常齐全,可以源源不断地把小商品卖到世界各地。”
比丘努已经连续两年在义乌过年了。外商来了不方便。商品怎么卖?“通过微信发送样品照片和视频,客户可以根据需要下单。义乌很快就能发货了。”他介绍,北京冬奥会让中国和冬奥会产品在国外大受欢迎,他打算送一些新的样品给客户。
通过视频连线,商贸城经营户盛的俄罗斯客户看中了几个样品,订购了200万双保暖鞋垫。盛告诉记者,今年一方面要稳步发展外贸业务,另一方面要大力拓展内贸市场:“以前我们80%是外贸,去年内贸比例从5%提高到40%,通过直播卖货。主要鞋垫产品畅销全网300万双。”
盛透露,通过设计上的改进,现在的产品更加符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国内客户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尤其是电商和活单根本做不了。”
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商贸城发展了“直播加电商”的新零售业态,盛也积极参与其中,现在她已经成为多家电商公司和网络名人主播的核心供应商。商贸城在各个街区设立了公共直播间,供经营户免费使用,不少经营户还尝试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官网的直播板块带货直播。
“平台已上线英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语言,入驻商家数万家,商品超过500万种,累计交易额超过160亿元。”义乌市场运营公司总经理王向荣介绍。
去年,义乌国际商贸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日均客流量12.24万人,营业空间出租率超过98%。据义乌海关统计,2021年义乌出口3659.2亿元,同比增长21.7%。进口243.9亿元,同比增长95.3%;转口贸易增长了六倍。
《人民日报》(2022年02月21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