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就有老师分享朋友圈,发产品、案例见证、个人生活内容。很多人都做了,但为什么收效甚微?很多朋友说,“现在很少有人看朋友圈了。都是刷视频,看直播。”表面上看,好像是这样,其实不然。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无数所谓的“创业导师”拍视频,直播,每天在朋友圈频繁更新,无数的收入截图,一路远道而来的人见证的图片和视频,引来了一波来自马宝的崇拜。当然还有一大堆教学技巧,换句话说:交易的场地还是在朋友圈。
有价值就有关注。
朋友圈营销几乎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行为。那些在朋友圈营销成功的人都做了什么?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同行的朋友,她在Tik Tok制作了一个视频,并发布了一些工作服务的视频。最重要的是她很擅长话题营销,一个话题就挑战月收入30W。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真的需要勇气。我有一些前期跟团队短视频运营的经验。话题开始后,业务上线,企业短视频培训伴跑。有一家收了几千块,朋友圈适当放摇+赚了钱。客观来说,她的专业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另一种是做事件营销。一家公司找她做生意,到处比较。其实文化公司也有很多同行之间的合作。她近视,经常工作。以我个人的风格,我做不到这一点。我觉得货比三家很正常。然而,恰恰相反,这种事件营销增加了账户流量。在态度和立场上,事件营销赢得了部分粉丝的认可,成为客户。
超级话题营销的传播思维(图片仅用于场景,侵删)
总结一下:那些在朋友圈营销成功的自媒体,他们都做了些什么?结合作品的爆点、痛点、痒点,对争议事件有互动和需求。
矩阵营销公式(图片仅用于场景,侵删)
加好友,朋友圈有干货,分享防坑指南,真实案例,拒绝套路,赢得人心。靠谱可靠,卖不卖。比如很多公司找人做短视频运营,一次签一个季度,拿个小10万,跟10w粉丝签约。老板觉得他们很赚钱,一个月一个粉丝值1块钱,超值。直播结束后,没有发现任何人。掌握一个第三方APP,飞瓜或者蝉妈,可以自己分析后台数据,不会让人买Bo僵尸粉。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输出和情感链接(图片只用于场景,侵删)。
需要提醒的是:朋友圈内容发布的背后,一定要理解人性。人们喜欢早上好看又有活力的文案,比如没有营养鸡汤的早安晚安,很少有人看。晚上想想时间,情感或者行业价值都挺好的。人们通过你朋友圈的内容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圈子?值得合作吗?同样,吃饭的时候,有人说“环境很好,菜很丰富”,也有人说“感谢XX的支持,加上优秀的团队,我们可以在这个三线城市买房三年,结婚生子,一起工作”。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和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