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公募基金四季报披露结束,2021年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也随之曝光。
截至2021年末,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25.34万亿元,其中非货总规模达15.91万亿元,较2020年末的11.92万亿元增长33.46%。公募基金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在公募基金规模前十名中,易方达基金以1.19万亿元的非货规模排名第一,华夏、广发、郭芙、汇添富基金紧随其后。但前十名竞争激烈,部分排名发生变化。比如汇添富基金从2020年底的第二位跌至第五位,曾经排名第十的鹏华基金跌出前十,工银瑞士瑞信银行基金新进前十。
此外,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在黑马基金经理和优秀基金产品的帮助下,2021年进步显著,排名大幅提升。比如前海开源基金、信达澳银基金、衡越基金、金鹰基金等,排名跃升10位以上,表现明显加持了尺度。
公募大佬的非货规模1.19万亿,遥遥领先全行业
综合来看,39家基金公司的非货规模已突破千亿大关。其中,易方达基金以1.19万亿元的规模位列第一,以4938亿元的规模遥遥领先第二。也是唯一一家非货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基金公司,其“公募老大”的地位非常稳固。
【/S2/】2021年基金发行市场火爆,全年共有22只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0亿元,但“大”基金的成绩全部被头部公司包揽。比如150亿规模左右的广发行业YEATION持有三年,南方兴润价值持有一年,广发均衡优选,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A,博时汇兴持有一年等。仅去年一年,新发行的基金就为广发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分别带来了2108亿元和1802亿元的增量。
具体来看,易方达中国互联网ETF去年备受资金关注,呈现跌多买少的趋势。其规模从55.41亿元增加到326.53亿元,贡献增加271.12亿元。此外,易方达稳健收益、易方达裕祥回报等“固定收益+”产品规模大幅增长。
接下来,华夏基金排名第二,2021年末非货规模6961.41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1922.46亿元,排名上升一位;广发基金、郭芙基金、汇添富基金排名3~5,非货规模超过6000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易方达基金与第二名相差近5000亿元不同,公募基金2~5名的差距相对较小,局部相差仅1200亿元,可谓贴身肉搏。
排名第三的广发基金,广发纳斯达克100指数去年增长19.93亿元,广发中小盘和广发制造业精选增长分别增长16.7亿元和15.28亿元。很多资金吸引巨量“买入”,让头部公司的非货规模快速增长。
此外,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的非货规模均超过5000亿元,招商基金由第九位升至第七位,工银瑞士瑞信银行基金新进前十,在格局稳定、激励竞争的前十中非常少见。其中,招商基金2021年规模增加1979.45亿元,工银瑞士瑞信银行基金非货规模增加1339.52亿元。
业绩加持规模,前海开源和衡越排名大幅跃升
公募基金前十名的排名相对稳定,较大的变数发生在中小公司。有些公司今年进步很快,排名大幅跃升。
比如刚刚拿下2021年业绩冠军的前海开源基金,2021年在规模和排名上都有了显著进步。得益于卓越基金,2021年公司非货规模增加707.86亿元,年末非货总规模1408.67亿元,排名第31位,较2020年末上升15位。
此外,2021年信达澳银基金排名从第77位跃升至第51位,排名上升26位,规模增加415.21亿元。公司还有一位明星基金经理,以擅长科技和新能源投资而闻名,业绩对规模贡献很大。截至2021年底,公司非商品总规模为691.89亿元。
在前30名中,田弘基金表现突出。2021年末,公司非商品规模2860.39亿元,排名第18位,较2020年末上升10位,规模增加1578.5亿元。在规模排名中剔除货币基金后,田弘基金一度低迷,但近几年在指数基金、主动股票基金方向发力,以这一规模来看已初见成效。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衡越基金、中庚基金、金鹰基金等中小基金公司进步较大,排名上升了10位以上,其中衡越基金甚至上升了29位。这些公司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优秀的基金经理,比如衡越基金的高楠、中庚基金的邱东荣、金鹰基金的韩广哲等,性能对规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行业竞争激烈,部分基金公司已经“掉队”
然而,排名是一场“零和游戏”。在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有的公司排名跃升,有的公司一不小心就排名下滑。
前十名中,汇添富基金从2020年的第二名跌至第五名,而2020年排名第十的鹏华基金则跌出前十,排名第12。然而,这三家公司的非货基规模在2021年都有11%至40%的增长,但仍被后来者列在像林这样的“顶级流量”强手名单中。
有业内人士分析,汇添富排名下滑主要是因为去年业绩一般。据Wind统计,汇添富2021年偏股型基金业绩指数下跌2.51%。虽然相对稳定,但以平均9%的成绩排在公募行业倒数20%。
另外,与其他几家头部公司的明星产品相比,汇添富并没有突出的产品。相反,2021年第四季度,汇添富旗下多只产品随着医药板块的整体下滑,季度亏损超过10%,对汇添富造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其整体规模的增长。
在公募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2021年也有24家公司实现了非货基规模负增长。农惠利、民生加银、弘德基金分别减少515.37亿元、310.16亿元、182.3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大部分非货基规模减少的中小基金公司,也只有几千亿,但2800多亿的中银基金非货基规模也在2021年出现下滑。业内人士分析,下降的原因可能与公司高层变动有关。任职10年的总经理李道斌因个人原因于去年11月5日离职,高层变动导致去年发展略有停滞。“而且中银基金的主要优势是固定收益,但去年权益类份额增加是行业普遍现象,所以相对不利。”
清理基金公司规模[/s2/]
有意思的是,在2021年的基金公司规模中,出现了一家规模为0的公司,即国开太平洋基金。
公开资料显示,国开太平洋基金成立于2013年7月16日,注册资本3.6亿元。成立至今,资产规模未超过20亿元。2016年底,基金公司规模达到17.76亿元,是其“巅峰”。
但随后几年,公司很少发布新品,高管变动频繁。总经理一职经历了李昕、柏杨、朱昱等多次变动,公司也比较动荡。
2020年4月和8月,CDB泰富瑞福和CDB泰富均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进入清算。2021年7月30日,公司发布郭凯泰富开泰灵活配置基金清算报告;2021年8月,CDB太平洋基金的最后一只基金——CDB太平洋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发布清盘报告。至此,CDB太平洋基金已经成为一家“空壳”公司。
注:以上排名不包括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基金和ETF挂钩基金。
编辑:李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