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第一步(大学生创业失败政府代偿债务,如何落地考验智慧)

作者:武玉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推进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关情况。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忠在会上介绍,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失败,10万元以下贷款政府补偿,10万元以上贷款80%。

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重磅消息,相当于鼓励大学生用真金白银去创业,从而免除了自己创业的后顾之忧。难怪消息一出,无数网友表示羡慕,说自己毕业早,没赶上这个奖金。

但是,有一个细节背景值得关注——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政策。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该政策并非新产品,而是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目前略有迭代。而且需要经过程序审核,不是注册公司就能拿到钱的。2015年以来,保障基金扶持了一大批创业者,但付出的并不多。

可见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了,其实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赔偿金额也不多,这也说明这个规定并不是字面上说的那么“理所当然”。网上甚至有人在密谋如何“作弊”,估计会跌空。只要是补贴,就要有严格的审核,保证钱花在刀刃上。怎么能允许任何人钻空?

这种谨慎是必要的。政府补偿债务,就是拿所有纳税人的钱,补贴一些特定群体。那么这个补贴的公平性和社会价值就要充分展现出来。有了充分的程序审核,类似政策具有更高的可行性。

这是对智慧的巨大考验,因为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都是对市场的某种“干预”。实际上需要很多政策细节来填充激励的初衷,以保证这种干预能够实现正价值。

其实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一直是鼓励的,因为大学生创业真的不容易。有机构在2019年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他们跟踪调查了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三年后仍创业的仅占44.8%。这个数据可能并不准确,但不难想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也难逃自己创业的“失败”。不奇怪,大部分大学生社会经验薄弱,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限,很难顺利创业。

然而,这也是试错的成本,以保持社会经济的活力。在市场经济下,只有企业家足够多,市场主体足够多元化,社会总福利才能最大化。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不容易,社会还是需要鼓励创业,需要一个几百人竞争的局面。

从社会治理的逻辑来说是有道理的,不允许大学生承担所有的试错风险,社会应该承担一部分。因此,有关部门出台一些鼓励性的保障措施是合理的。事实上,在浙江这波政策红利中,除了引人注目的“债补”,还有不少实实在在的举措。比如,杭州除了本科及以上学历,浙江放开了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落户限制;在浙江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2-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学生从事家政、养老、现代农业创业,政府给予10万元创业补贴。

这些其实都是在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客观来说,这不仅是为了大学生,也是为了城市发展。和城市大学生,说到底,是相互依存的。大学生需要一个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环境,城市也需要活跃的市场主体来创造财富。城市提供空,是大学生创造活力,成就彼此的理想情境。

目前杭州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进一步细化,让各项政策真正惠及大学生,实现城市发展和大学生安居乐业的双赢。(武玉)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创业第一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