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5日电(记者周轶凡、李剑飞)“双11”第一轮销售高峰已经结束,很多人陆续收到快递,部分还在运输途中。每年电商平台购物高峰期,都会反复提醒你。如果客服给你打电话,说明“货物丢失,退货”等相关情况,你一定要多加小心。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经开分局阿拉派出所接到一名消费者报警,通过支付宝添加所谓的“售后客服”转账,最终被骗10多万元。对于“最后付款人”应该防范哪些套路?
今年10月底,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阿拉派出所民警王少雄接到一个电话。市民秦女士反映,她接到过很多自称是支付宝客服的陌生电话。
王少雄:2021年10月19日16时电话报案;2021年10月19日12时许,她接到一个自称是支付宝客服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支付宝的工作人员。她把网购快递弄丢了,要赔偿她。
对方描述的快递信息与秦女士尚未签收的快递完全一致,秦女士没有怀疑。之后,所谓的“客服”通过支付宝里的小程序,要求秦女士添加他们的“售后客服”号。据对方称,退款已经转到秦女士的个人支付宝账户,但由于退款在处理过程中超过了商品的价格,需要部分返还。同时,他们把转账的截图发给了秦女士。
秦女士将超出商品价格的钱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发现转账失败。王少雄说:“对方说她的网购账号被冻结了,需要解冻。然后她提供了4个银行卡账号,让秦女士把钱转到银行卡账号上,解冻后才能索赔。”
在对方的诱惑下,秦女士分多次向对方提供的多个银行卡账户支付了“解冻保证金”,共计109405.87元。王少雄说:“秦女士发现她被骗了。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经开分局阿拉派出所半小时内对4个嫌疑账户进行止付,立案侦查,依法冻结,目前仍在调查中。”
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河南濮阳华龙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近日侦破了一起类似案件。10月26日,警方接到群众李某某报警,并在家中接到电话。他们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的化妆品,因质量问题不得不退款。因为是几个月前的订单,电商平台上没有退款。据对方所说,李某某在某应用上登录银行App后操作,发现被骗124300元。
一些消费者很困惑。他们的具体订单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昆明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反诈骗中心民警罗一航解释,诈骗团伙一般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的网购物流信息,比如通过植入木马盗取信息,或者一些黑灰产人员进行信息交易。
罗一航说:“演员在日常生活中看房或购物时,无意中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从各大购物网站获取一些购物信息,一般都是有可能的。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的一些基本信息,提供给犯罪诈骗团伙。”
这些骗子在获取消费者信息后,会冒充购物网站或快递公司客服主动打电话,通过混淆视听的文字诱导受害人在虚假退款索赔页面填写转账信息,将银行卡内的钱转走。
罗一航说:“不法分子通过一些伪基站等设备打电话联系受害者,然后会说受害者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或者退款要求,要受害者添加一些第三方聊天软件,因为这样可以躲避公安机关的调查。添加后,不法分子会发送一些虚拟链接或虚假转账图片给受害者进行验证。发送受害人使用的异常账户截图,以及支付账户信用不足等原因。,诱导受害人向嫌疑人提供的部分银行卡账户或部分第三方账户转账,最终完成盗窃或诈骗的过程。”
“双11”期间,网购商品多,网购信息可能被更多不法分子利用。接到自称客服人员的电话要求退款怎么办?国家反诈骗中心工作人员曾针对类似骗局发出提醒:“如果遇到客服主动打来电话,声称产品质量有问题或快递丢失,想进行退款索赔,不要理会,不要随意向他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或点击不明网页链接。”
除了“假客服”诈骗,公安机关还提示,“双11”期间,消费者还应警惕以下骗局:
预售骗局:不法分子以“预售”、“提前购买”为诱饵,向用户发送网站订购链接。事实上,这些链接已经被植入木马或假冒钓鱼网站。一旦点击,木马病毒就会被植入手机,窃取用户信息。不要轻信关于“双11”的购物短信,小心不明链接。
假红包骗局:不法分子趁机派发假“双11”红包,传播钓鱼链接,引诱人点击,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盗取银行卡账号等等。如不慎点击,消费者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修改网银、支付宝等重要账户密码,并通过安全软件查杀木马病毒。
货到付款骗局:一些不法分子会从非法渠道获取客户信息,给消费者发送假货。如果是“货到付款”的快递,他们应该先开箱验货。
此外,还有“增信”骗局和“中奖免单”骗局。在购物高峰期,每个人都必须保持警惕。不会无缘无故天上掉馅饼的。当你收到这样的抽奖和免单信息时,一定要仔细甄别,防止上当。
罗一航说:“如果你在手机或电脑等其他设备上收到一些虚拟链接或一个异常的App,就不要安装;第二点,个人隐私要保护好,不能泄露,尤其是你的银行卡、u盾等有效证件;日常生活中不要接非常规的电话号码。另外,如果被骗,及时拨打96110,或者就近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处理。借此机会,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防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