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相互保可信吗(“隔离险”真的靠谱吗)




“免费隔离7天,3500元。”几天前,在一个社交平台上,一个关于“隔离保险”的帖子引起了市民田雷的注意。

现在市场上有各种保费不到100元的“隔离险”产品,保障时间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被隔离,可获得每日150元至500元不等的津贴。那么,“隔离险”值得买吗?被孤立后真的可以“躺着赚”吗?

有孤立的“津贴”

“隔离保险”在网上流行起来

由于工作原因,田雷经常乘坐高铁。前几天,他买票的时候,页面上突然出现了“是否购买隔离保险”的选项。

“去年,我听同事说起‘隔离保险’。价格不贵,甚至还有9.9元的溢价。”田雷说,考虑到春运期间人数众多,加上疫情反复,一些人被转移是不可避免的。

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很多经常外出的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健康出行,想买一份“隔离险”以防万一。记者梳理发现,不少保险公司都推出了防疫隔离保险产品,保费从9.9元到100多元不等,每天隔离津贴从150元到500元不等。

近日,在某支付平台上,记者以“隔离险”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随即出现了几款保险产品。记者点击页面上的“疫情隔离津贴保险”,页面提示“已进入投保流程”,随后跳转至“产品详情”页面。记者发现,众安保险推出了“最高每日500元集中隔离津贴”的保险。

页面下方有“68元”和“118元”两种方案供投保人选择。产品特点标注为“强制集中隔离每日最高可领津贴500元”“新冠肺炎确诊最高津贴10000元”。

与此同时,在某社交平台上,一名发布“居家隔离,躺着领津贴,一天200元”帖子的博主声称“每年只需要59元”,并鼓励网友投保。

此外,临近地区出现疫情时,有保险业务员趁机在朋友圈转发保险链接,称“58元保一年,轻症赔付,重症赔付,隔离赔偿”。

收费不高

赔偿范围有限

“一些‘隔离险’广告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只要隔离就能赔偿,没有门槛。”打算投保“隔离险”的田雷告诉记者。那么,这种保险产品真的如广告中宣传的那样吗?

在田雷的帮助下,记者在某平台找到了一款保险期限为30天、保费仅为9.9元的“万能意外险”。页面突出显示,意外伤害保障最高赔偿金额为100万元;同时包含每天150元的新冠肺炎集中隔离津贴,以及各种保障计划和产品亮点。

而不赔付(即责任免除)的情况则隐藏在“投保须知”和“投保须知”底部的“责任免除条款”中。记者仔细阅读投保须知和责任免除条款后发现,这款产品有多项免责条款。

比如被保险人在投保前已确诊或疑似感染,或与疑似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有密切接触,国家未公布确诊传染病患者与被保险人同室空保险期间要求被保险人在家隔离,被保险人集中隔离但不自费支付隔离费。

随后,记者查询了几款“隔离险”产品,发现有的提到“每日最高500元强制集中隔离可持续30天”,但“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不能赔偿”;有的明确表示“有两种情况触发强制隔离津贴”;也明确了新冠肺炎的隔离津贴是有支付条件的,一些个人原因造成的强制隔离是不会支付的。

简易程序

保险比索赔容易

记者发现,在一些平台投保此类“隔离险”相对简单,只需在页面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即可。

但在很多保险渠道,平台方会明确显示保障内容,但“重要说明”、“条款及协议”等与保险合同相关的信息会被折叠或需要点击进入才能看到。如果用户不仔细检查,很容易忽略这些信息。

在某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关于“隔离险”的投诉多达1500条。消费者投诉的焦点在于“被隔离却不理赔”、“退保费高”、“索要理赔证明材料,无法提供”、“强制购买”。

有消费者在平台上吐槽,自己买了一份“新冠肺炎疫情隔离津贴保险”。产品宣传页显示,在新冠肺炎通过交通工具接触患者被集中隔离者,每天可获得1000元的高额补贴。然而,当她在检疫结束后申请理赔时,被保险公司客服告知,该产品只保障了因集中检疫导致的自费情况,且由于她是免费检疫,且免费检疫在条款中被列为专属责任,因此“不允许理赔”。

另有网友发帖称,自己之前购买了“隔离保险”,工作场所有密切接触者后,公司紧急通知员工到公司集中隔离48小时。但他在申请赔偿时,保险公司首先要求他出具隔离证明。后来提交了证明等资料,等了一个月,他做出了拒绝赔偿的答复,理由是“不能考虑集中隔离”。

此外,多位消费者也在投诉平台上表示,从国外入境隔离后,投保的“隔离险”将不予理赔。

相关链接:

国家标准《隔离保险》

近日,中国银监会财险部向各银监局、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规范经营“隔离型”补贴保险业务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隔离型保险”存在的宣传不实、理赔难等问题提出了多项规范要求。

通知强调,保险公司应当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充分履行说明义务,充分说明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和理赔条件,对法律法规规定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进行足够的提示和说明,以引起被保险人的注意。

通知还要求,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客户服务,做好相关业务解释和后续保险理赔服务工作,在发生保险事故时要主动提供理赔服务,不得无理拒赔,影响消费者正常理赔,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

支付宝相互保

(记者齐小妹)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