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智慧股市101,看股市涨跌。
七。实际经营中利润表的财务分析:
(一)营业收入质量分析:(预测收入的持久性)
卖什么-产品品种构成分析。
区域构成分析。
给谁——关联交易占收入的比例。
论什么--行政手段对企业营业收入的贡献。
与关联方的交易状况:关注主要由关联方销售形成的营业收入,以及交易价格、交易实现时间、交易量等方面的非市场因素;
市场化运作:市场运作越不规范,业务收入的发展前景越不确定。
(2)费用的质量分析:
我们必须强调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成本控制吗?基本减不下来的固定部分:折旧,人头,维护企业形象的基本开支。与企业业务量成比例的可变费用:交通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与企业发展前景相关的费用:广告、研发、人力资源开发。与声望相关的费用:经理的工资和福利。
成本分析的重点:
(1)运营成本:分析变化趋势,判断增长合理性。
(2)营业税金及附加:分析计算的准确性和支付的及时性。
(3)销售费用:分析变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管理费用:分析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判断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5)财务费用:利息费用是财务费用的主体。影响因素:贷款规模、贷款利率、期限。分析增减变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还本付息的保证程度;财务风险程度;确定合理的筹资方案。
(6)所得税费用:分析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否合法,时间性差异的跨期分配是否准确及时。
(3)利润结构的质量分析:
1、利润表本身的质量:
(1)关注毛利率的趋势: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毛利率高,财务状况好,要求企业毛利率在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且不断上升,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垄断地位,行业周期性波动,产量增加。毛利率低且不断下降,意味着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加剧,销售环境恶化;如果一个企业的毛利率明显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说明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差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
(2)企业成本是否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应:
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期间费用总额的变动,根据与企业业务量水平的关系,可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与企业业务量水平成正比变化的费用是可变费用;不随企业业务量水平变化而保持固定的费用,为固定费用。在企业各年度可比费用的趋势中,其总额应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应,即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期间费用会随着企业经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幅度低于企业经营的增长幅度。但在企业经营规模因竞争加剧而下降的情况下,期间费用规模不一定会因参与竞争、需要更多费用而下降。因此,要分析企业年度内费用增减的合理性。
(3)关注净利润中投资收益和营业利润的互补变化。
(4)关注小项目的重大危机: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五)损益及所得税费用项目:
“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反映按照相关准则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当期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净收益”项目:反映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
“营业外收入”项目:反映企业与其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的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与其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的净收入,主要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债务重组收益、罚没收益、政府补助收益、不能支付但按规定程序批准后转为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捐赠收益、应需收益等。
“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的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捐赠、非常损失等。
“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注意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对应关系;
3.分别关注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带来现金流的能力:
4.利润结果的质量分析:
关注利润对应的资产质量:货币资金质量、商业债权质量、存货质量、固定资产质量、长期投资质量。
5.企业利润恶化的迹象:
(1)企业扩张过快:涉及的领域会突然增多,经营风险加大。
(2)企业非正常压缩可支配成本:可支配成本是指管理层可以通过自己的决策改变规模的成本,如研发支出、广告支出等。非正常压缩可以看作是延迟发生,为了粉饰当期利润。
(三)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一般情况下,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改变很可能是为了粉饰利润。
(4)应收账款规模异常增加,应收账款平均回款期限异常延长。是放松信贷政策的信号;可以刺激营业收入的即期增长,但会影响资产质量。
(5)企业存货周转太慢。说明企业库存积压,影响销售规模和利润水平。
(6)应付账款规模异常增加,应付账款平均支付期限异常延长。企业的支付能力正在下降。
(7)企业无形资产规模异常增长。将当前费用资本化是可能的。
(8)企业业绩过度依赖非主业。追求短期利润,缺乏利润的持久性。
(9)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过低。充分利用利润“调节器”,为以后的运营埋下“定时炸弹”。
(10)企业利润表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项目的支出非正常减少。有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
(11).企业过度借贷。资金紧张,支付能力下降。
(12)、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异常审计报告。
(13)企业有足够的利润可供分配,但不分配现金股利。
(14)在稳定发展的条件下,经营性现金流小于零。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5)投资收益与相应的现金流脱节,有盈利就没有分红。利润存在泡沫。
未完待续!!!
每日邮报,明天见!各位朋友,喜欢就点个赞吧。
上一篇:损益表(六)-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