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数据与本年取得的发票数据异常对比预警指标的逻辑关系式为:成本费用异常差异=营业成本-职工薪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固定资产增加-本年折旧+无形资产增加-本年摊销-本期增值税发票金额+存货增加。前几天我发了一个微头条,和网友交流了一下这个预警指标,但是没有详细讲原理。今天,我们来具体说说这个预警指标的来龙去脉。
一、财务分析
财务会计业务成本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一个是存货销售的商品结转,资产负债表对应的数据是存货的减少。存货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资产的折旧和摊销、存货中记录的人工成本、购入的原材料或商品。为什么这个预警指标背后的方程设计这么复杂?
这个索引设计真的很混乱。这里用一个方程优化估计更容易理解这个预警指数,个人认为更准确。因为有时候这个指标不一定是运营成本的问题,可能是期间费用的问题。优化后的具体方程设计如下:成本费用异常差异金额=(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固定资产增加+无形资产增加+存货增加-职工薪酬-本年折旧-本年摊销)-当期增值税发票金额)。该指标是指本年员工工资、本年资产折旧和摊销是不需要发票的成本费用;如果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增加,就是需要发票的费用。如果括号内的加减额计算结果远大于当年取得的发票支出,则可能存在虚增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或未及时取得发票的问题。
二。税务相关风险分析
1。可能存在夸大的运营成本或期间费用。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关的风险分析系统会将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与上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一般金额越大,可能分析判断的虚增可能性就越大。
2。可能没有取得合法票据,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没有调整。最终结算前应取得的成本发票,可依法税前扣除。
3。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从发票上获取的数据不准确。比如电脑在取数据的时候没有完整的获取纳税人的车票的所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纳税人统计分析自己取得的合法票据数据与系统提示的数据不一致,存在统计遗漏。
你对这个预警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