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粉丝多少钱一个琼b(你被催婚,他们赚钱)




《开波萝彩经》原文

作者|苏琪

编辑|金冕

现在的年轻人不仅看新闻联播,每晚七点准时看征婚短视频。不喜欢被催婚的年轻人居然喜欢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别人被催婚?

什么是催婚短视频?

根据凯洛财经的总结,可以分为两种,子女一露面就催婚和父母一露面就催婚。“吞他爹”“乡下皮皮”成为最受关注的“单身狗”。每天都有几百万人看父母催婚,粉丝也会点“鸳鸯谱”。“文悦阿姨”成了全网最不择手段的“催婚”妈妈。在她的短视频里,每个进她家的人都会被她和她的孩子“配对”。



Tik Tok的三个“催婚”账号

谁看着他们结婚?

“人迟早是要结婚的,有时候会很烦。我们看看别人是不是结婚了,摆脱烦躁。”一位粉丝告诉菠萝财经,这就是看催婚短视频的乐趣。征婚热门短视频的评论区也很热闹,网友们会联合起来为征婚助阵。

“橘子有花瓣,你却没有。”“你需要两筷子才能吃。你怎么能一个人生活?”“结婚不好吗?怎么还会有人结两次婚?.........................................................................................................................................................................

不少业内人士以上述三个账户为例,为菠萝理财总结了这类催婚账户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涨粉优势,但难以制造“爆款”,注定“短命”,因为变现方式单一,难度大。

具体来说,一旦账号主人“找对象”或者“催婚内容”被大量模仿和创作,很容易被“一枪打死”在沙滩上。在变现阶段,我们也要面对一个问题,被征婚推广内容吸引的用户并不一定对其带来的商品感兴趣,很容易“人货不符”。

他们还观察到,这些催婚账号,为了应付一个又一个的流量密码切换,都在试图通过构建账号矩阵和扩大拍摄内容来突破,人为延长生命周期。

“催婚”催出百万大号

短视频重度粉丝张毅无意中刷到了一个父母催婚的短视频。点击题目“周馄饨今天被催结婚了吗?”在视频底部发现观看次数近8亿。这是不久前Tik Tok热搜的一个热门话题。

为什么征婚推广可以成为流量密码,甚至还推出了“被百万网友催婚的男人”?

根据凯洛财经的总结,“吞了别人爸爸”这个账号走的是家庭路线,多是姐姐在镜头里拍,爸爸妈妈和哥哥在镜头里出现。2021年10月起,视频《父母花式催孩子结婚》更新,主题大体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堪称账号经典催婚内容——艺术之家催婚记录。

“我们有一个独子,到现在都没有女朋友。”爸爸用《蓝精灵》、《葫芦娃》等歌曲的曲调作词,在钢琴上弹着唱着,妈妈在一旁跳着舞。



“艺术之家”催婚的场景

有网友总结“这是全网唯一有BGM的博主”“父母集齐七首催婚歌就能实现心愿”,建议周爸爸推出专辑《周韵屯催婚歌》。

第二类是子女与催婚父母之间的互惠互利。经典案例是-

“隔壁老刘结过两次婚。结婚有什么好?”

“结的不好还能结两次婚吗?”

"林志玲直到45岁才结婚."

“林志玲看起来比你年轻。

“瞧,我现在一无所有。我凭什么让别人陪我受苦?”

“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还有脸回家。”

第三类是“反催婚”的说辞和战术。

最典型的方式就是教被催婚的人反客为主,大声问她“能不能快点给我找个相亲对象?”再比如,姐姐弹钢琴《婚姻进行曲》,哥哥唱《你结婚了吗?你结婚了吗?一个人赚钱两个人花”来嘲讽婚姻。

眼尖的张毅发现,在“燕子他爸”这个账号的评论区,另一个风格类似的账号“乡下的皮皮(以下简称皮皮)”经常来评论,点赞数也经常排在第一位。

皮皮也是抓流量密码的催婚博主。2021年2月起,更新以互利为主题的催婚、相亲系列视频。

比如父母做饭只拿一双筷子,皮皮问“怎么吃一筷子”,父母问“以后你一个人怎么生活?”皮皮把筷子掰成两半吃。再比如,皮皮妈妈带了一大堆东西回家,说“生个女孩有什么用,连东西都搬不动”,暗示她在找对象,皮皮反驳,“老是指着别人的对象做什么事,你有自己的对象,为什么不去找你的对象?”



抖音粉丝多少钱一个

皮皮被催婚系列视频

上述催婚视频是以孩子的视角拍摄的催婚内容,而2021年11月才入市的账号“文悦阿姨”则是以母亲的视角拍摄了催婚片段“空手套媳妇/女婿”,并在简介中明确写了“我家姑娘缺个伴”。

在“文悦阿姨”的视频中,家里经常出现适龄青年男女,“剧妈”以“媳妇/女婿”的名义开口,然后用各种“扯淡”的借口把对方甩在身后,强迫她和自己的女儿在一起。比如给客人洗鞋子,不让对方走,说坏话让对方管等等。

数据显示,催婚、反催婚、强行拉红线等视频内容让这些账号迅速火了起来。以“文悦阿姨”为例。据飞瓜数据显示,更新两个月以来,粉丝数突破140万,最高日增粉近27万,平均视频赞近40万。

同样,这两个月,《乡下的皮皮》涨了200多万,视频平均赞近55万;《馄饨他爸》涨了300多万,视频平均赞83万。

“从这些数据和消息的互动来看,用户对征婚推广的视频内容和账号都很感兴趣。”短视频内容运营人吴霞说。

催婚账号怎么拿捏年轻人?

逼婚、逼婚,覆盖面广,话题度大,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数量已达2.4亿,预计到2021年,独居人数将上升至9200万。

催婚话题是春节期间的热门话题,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结不好,人家可以结三次婚。”“你知道橘子为什么这么甜吗,因为橘子有花瓣(伴侣)”等经典台词,出自2021年牛年春晚小品《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晚小品《逢年过节被催婚》

一些视频博主也在年底这个时间点转型。《吞父》就是其中之一。从2021年10月开始,他从一个经常发“南北差异”“生活趣事”的搞笑博主,变成了一个被逼婚的特殊博主。

征婚推广已经成为公认的流量密码,但吴霞总结,一个做得好的账号,可以在短时间内启动并上去,在内容创作、视频传播、粉丝运营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努力。

在内容创作上,细节贴近生活,贴近场景,容易引起共鸣。

“这些账号的主角基本上都有妈妈,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妈妈。生活中,她能在不经意间脱口而出金句,找到各种机会和话语催婚相亲,形象深入人心。可见创作者在内容选择和剧本策划上善于观察生活。”吴霞说。

“就像看到了我的日常”“就像妈妈的对话。催婚是民族团结吗?”“每一个字都那么难,如果我是你,我会被逼得坐不住。”网友的反应也印证了这种共鸣。

张毅的感受是,这类视频借助搞笑的主题消除了与用户的距离感,增加了几分“别人家的孩子也会被逼婚”的感同身受。

【/s2/】视频传播方面,造梗能力强,家长反差强,有利于沟通推广。

见过的这种类型的账号,有很强的造梗能力。比如周馄饨的梗有“一个艺术之家怎么生出一只蟑螂”,皮皮每一个视频的结尾都有一个关于“我妈玩不起吗?”文悦阿姨有“我自己去”的口头禅。

“这些梗已经成为粉丝和创作者之间的默契,新粉也会出于好奇去搜索和关注。”吴霞说。

张毅观察到,相比于作为催婚主力军的口若悬河的母亲,催婚账号中的父亲通常是“看戏+帮忙”的形象。比如《吞他爸》里的周爸爸,经常在妈妈催他结婚的时候伴奏。

这种父亲要么一句话都不说,要么一开口就满口恶毒的话。周爸爸有名的一个场景是,他默默拿出iPad,一边“葫芦娃”跑步,一边播放葫芦娃喊“爷爷”的片段。葫芦娃叫“爷爷”,他就答应“诶”。



上周粉丝“粉”爸爸

“爸爸话不多,句句精辟,没有一句是废话。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爸爸的神反转。”张毅说,这对父母有固定的性格和风格,留下了很多记忆点。

【/s2/】粉丝运营方面,抓住年轻粉丝,主动与之互动,准备变现。

根据飞瓜的数据,“文悦阿姨”、“皮皮在农村”、“燕子其他爸爸”三个账号的粉丝年龄大多在18-30岁。其中,该年龄段的粉丝占文悦大妈的62.28%,皮皮的49.63%,馄饨的41.35%。

“这部分群体是过年被催着找对象结婚的主要群体,所以更容易在内容上产生共鸣。同时,他们也是短视频平台最活跃的群体,看到有意思、有话题的视频,愿意积极互动。”吴霞分析。



通过标题和副标题与用户互动

以上三个账号都是积极运营粉丝。比如皮皮和周馄饨会在评论区主动发布讨论话题,引导用户讨论和关注;周馄饨经常以粉丝评论为灵感,持续拍摄后续内容,并在标题中直指艾特相关用户,增加粉丝互动热情;文悦阿姨给每个视频添加了字幕,并用它们在括号中播放画外音。

催婚短视频,离钱有点远

在瞬息万变的短视频时代,某一类账号能火起来并不奇怪,但参与的博主们共同的疑问是,它能火多久,怎么赚钱。

很多业内人士从变现维度分析催婚账号,认为这类账号还处于上升阶段,变现路径比较单一,主要是橱窗和广告带货,偶尔开直播赚打赏费,但都没有进入专业直播带货领域。

“这种账号有内容的能力,但要想变现,尤其是带货,需要有商品组装、销售、供应链的能力。”吴霞指出,目前很多催婚账号都没有和MCN机构签约,预计也不会进行直播。

与此同时,催婚账号正在挖掘变现潜力。

一方面,有些账号不仅仅是“催婚”,还延伸到家庭生活场景。

比如《吞了别人爸爸》目前会拍妈妈的婚姻哲学系列等等。皮皮点赞率较高的顶级视频来自《农村日报》系列,父母、爷爷奶奶齐上阵,内容涵盖求职、南北比较、乡村农耕、女性婚姻观等。

"单纯的催婚段子被大量模仿和创作后,戏剧的冲突会被弱化。之后,年轻人被催着做的每一件事,比如结婚、生子、买房,都可以成为这笔账的素材。”吴霞说。

文悦阿姨的账户内容更像是一个多人情景喜剧,侧重于情节和表演。有人认为每个视频中的新角色都会给账号带来很大的发挥空,但是要有新意,减少尴尬的剧情。

另一方面,一些账号开始转变思路,横向发展,孵化子账号。

《吞下去吧,爸爸》早早就开始铺垫,让用户在评论区猜测父母的职业,然后“回应粉丝的声音”,单独拍摄一系列展示父母才艺的视频,指出父母的职业。自此,周夫人便开设了“琼娘娘”的Tik Tok账户。仅发布一个视频后,该账户就获得了近10万粉丝。



周妈妈的新名字“琼皇后”

文悦阿姨在个人资料中直接给女儿的账号取了“Stanley”。其实“斯坦利”早在2020年就开始运营了,内容多是搞笑的姐弟日常。账户已经开始窗口套现,也尝试过带货直播,但是单笔销售没有超过一万。

总体来看,吴霞表示,这类账户的后续发展挑战不小。"一方面,账号内容越广,变现时的人货匹配度越差;另一方面,内容创作者和用户之间还缺乏更清晰、更强的连接点[/s2/]。”

这种催婚账号可以说抓住了群体焦虑,能够快速收获流量,但这只是第一步。谁能突破变现的单一问题,谁能精准匹配人货,谁就能走得更远。

*题图来自《我在异国很好》。应采访对象要求,张毅、吴霞为化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