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事商业零售业务的企业(如百货公司、超市等。),由于商品种类、品种、规格多,难以采用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所以普遍采用售价金额的核算方法。通常情况下,商品的购进、储存和销售均按销售价格核算,销售价格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销售差价”科目核算。期末应分摊销售中的商品差价和本期已销售的商品差价,可相应调整本期销售成本。
商品差价的主要会计处理:
(1)企业购进、加工、退回的商品增加的库存,按商品的销售价格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的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材料”科目,按销售价格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购销差价”科目。
2007年8月4日,该企业购进一批进价为7万元(不含增值税)、销售价为1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的货物。货款已经支付,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如果企业采用售价计算存货,会计处理如下:
借:库存100,000件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1 900
贷:银行存款81900元
商品购销差价30 000
A公司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2007年5月3日,公司以托收承付的方式向B公司销售一批货物。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120万元,税额20.4万元。货物已经交付,这批货物的成本为100万元。假设当月所有商品都因为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退货。会计处理应如下:
①销售产品时:
借方:应收账款-B公司1 404 000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12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04 000
②如果退货:
借:主营业务收入12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04 000
贷项:应收账款-B公司1 404 000
假设6月份退回这批货物,公司应核销当期(6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录同“②”,同时核销成本:
借:库存120万件
贷款:主营业务成本100万。
商品购销差价20万。
(2)期末(月)分配已售出商品的销售差价,借记“商品销售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销售商品的分销差价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商品购销差价率=期末分配前本科目余额÷(存货期末余额+寄售商品期末余额+发出商品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100%
本期销售商品的分配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本期销售商品差价率。
企业的商品差价率在不同时期之间是相对均衡的,也可以利用上期的差价率来计算和分配本期的商品差价率。年终盘点调整商品差价。
“商品购销差价”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购销差价。
例如,某企业采用售价法对存货进行日常核算。2007年3月末,存货余额10,000元,寄售商品余额5,000元,交付商品余额8,000元,主营业务收入贷方余额50,000元,分配前商品差价余额10,950元。计算3月份销售商品的分销差价,并做相应的账务处理:
计算商品采购和销售之间的价格差异:
进出商品差价率=期末分配前的进出商品余额÷(存货期末余额+寄售商品期末余额+发出商品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100%
=10 950÷(10 000+5 000+8 000+50 000)×100%
=15%
3月份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销售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销售差价率。
=50 000×15%
=7 500元
做账务处理:
借:商品购销差价7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7500元
在这里,我相信有很多想学会计的同学。可以关注边肖头条号,私信【学习】即可领取全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听15天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