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消费过程中被商家侵害的情况屡见不鲜。中国有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商家有欺诈等行为的,应当赔偿消费者一退三赔。《消费者权益法》有哪些具体规定,即一退三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退一赔三的具体规定是怎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规定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有关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的问题,应当给予真实、明确的答复。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的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严重健康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的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获得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1。“一退三赔”保底500元
对于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新《消法》将现行《消法》规定的“一退一赔”改为“一退三赔”,并增加了“[S2/]增加的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的规定,旨在有效调动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强化经营者的义务。
新《消法》规定“对违法经营者,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与现行《消法》相比,“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大大提高了经营者的处罚额度,进一步加大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新消法明确规定了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履行的告知义务和保密义务,经营者的业务宣传不得侵犯消费者的生命权和安宁权。
新《消法》第五十六条规定“除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警告或者没收违法所得、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坚持诚信原则,为了利益而隐瞒和欺骗消费者,显然是违法的。退一赔三的法律能有效威慑不良商家,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挽回消费者被商家欺骗后的损失。
如有任何法律问题想咨询,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律师365,私信咨询。也可以直接点击文章左下方的“了解更多”[S2/],立即在线免费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