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摊做什么好卖学校附近(校门口摆满了“炸串”“鸡柳”小吃摊……)



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迅速采取行动,对校园环境进行调查和整改。

“从过去的脏乱到今天的整洁。感谢检察机关等部门守护孩子的饮食和交通安全!”近日,在校园周边商贩公益诉讼检察听证会上,听证员张庆锁对江苏省苏州市积极为检察机关履职,推进校园周边专项监管的做法进行了表扬。

听证员口中的改变,得益于相城区检察院围绕校园开展的公益诉讼。这源于今年4月苏州某网络论坛一位家长发布的帖子。

“网格”联动

发现监督线索

“孩子在校门口流动摊贩买零食,拉肚子3天。有人管吗?”4月19日,某学校的一位家长在某网络论坛发出“求助”。

次日,相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处检察官在全区网格化信息平台大数据信息联网核查时,依托“检察官进网格”的工作机制,注意到了这一信息。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监护人。”家长言辞恳切,检察官敏锐地察觉到可能存在公益诉讼的线索,随即赶到学校附近展开调查。

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检察官:“炸串串”和“鸡柳”.....正好快放学了,离门口几步远的地方有个小摊,围满了学生,食品包装袋、竹签、掉落的食物残渣等等随处可见。学生们围在一起点餐,三五成群地吃饭。

小吃摊做什么好卖

经过暗访,检察官发现没有一个摊贩办理过摊贩登记卡和健康证,也没有防尘防蚊的设施。其中,个别摊贩销售的食品甚至是“三无”产品,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学校注意到周围的混乱了吗?放学的时候,检察官问门口的值班老师。“我们多次找城管来管理,把它赶走了,又转了一圈。你看那边,有的还扛着煤气罐。”顺着老师指出的方向,检察官注意到,这些流动摊点大多放在学校百米以内的人行横道上,正值放学高峰期,人车混杂在一起。

4条检察建议

帮助开展专项行动

初步调查的结果令检察官担忧。

“只是这个学校门口有问题吗?”“不仅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还涉及占道经营带来的安全隐患。”……

次日,该院公益诉讼部和未成年人检察部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将全区所有中小学由点到面纳入监管范围,再次展开调查。4月底至5月中旬,检察官分批到全区近20所中小学进行拉网式调查。

无照摆摊、销售“三无”食品、非法占用道路...调查结果显示,同样的问题存在于其他学校周围的不同程序中,其中6所学校尤为严重。检察官们都一一记录下来,并当场拍照取证。

根据《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食品摊贩禁止区域应当划定并向社会公布,食品摊贩实行备案管理。

整改迫在眉睫。5月7日至13日,该院依法向本区3个镇、街道及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发出4份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摊贩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全面查处食品摊贩违法经营行为,并在规定时间内迅速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各单位快速反应,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改。6月10日至23日,医院陆续收到相关单位的回复。一个月内,相关单位已对检查中发现的未持有健康证、未安装防尘防蝇设施的摊贩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占道经营行为得到及时教育和纠正,一些屡教不改的商贩也受到了依法处罚。其中,6家摊点因经营条件和卫生条件有限,已被依法取缔。

这一行动也带动了全区开展校园周边食品专项检查。相城区检察院、学校、教育局、城管等辖区单位组成多方联动体系,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在校园周边巡查。一旦发现苗头,学校可以立即通知行政机关开始监管。

公开听证会

“堵疏结合”建立常态机制

这次整改效果如何?是否有必要继续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为确保公平公正,6月29日,相城区检察院举行校园周边商贩公益诉讼检察听证会。

听证会上,公诉人介绍了案件事实、案件证据、法律适用、诉前检察建议的理由和依据、各行政机关整改情况。

听证员一致认为,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收到了一定的整改效果,没有必要继续提起行政诉讼。同时,他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继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有一堵墙会很薄。我们在规定范围以外的区域设立校园周边流动摊贩规范经营试点,要求流动摊贩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区域经营,完善流动摊贩登记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该院公益诉讼科科长何军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联合相关部门,根据试点运行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逐步推广这一管理方式。

结案了,监管还在继续。近日,该院公益诉讼科检察官再次来到辖区相关部门进行回访,了解到部分镇街为迎接9月1日新学期开学,已对摊贩疏导点做了相关准备。

来源:检察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