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因为眼见为实,“评价”影响许多买家的购买行为。比如你在淘宝上买到假货或者劣质商品,或者对卖家的服务不满意,你可能会果断给卖家一个“差评”或者“中评”。为了不影响生意,有些卖家会尽量删除“差评”和“中评”。于是,在你给出“差评”、“中评”后不久,就会有人偷偷登录你的淘宝账号,把你之前给出的评价删除或者改成“好评”。而这种人就是“职业修改的差评师”。
近日,浙江省首例“专业改版差评师”案由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一审判处被告人黎俊杰有期徒刑五年,同案其他四人也分别获刑。
隐藏在“差评”下的产业链
黎俊杰等5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大部分是线下第一次见面,直到出庭受审。在“差评”的黑色产业链中,他们的分工是不同的。
案发前,黎俊杰在杭州滨江区一家科技公司工作。5人中,他主要负责通过QQ联系需要在线修改“中评”和“差评”的淘宝卖家,改成评价费260元。
在互不相识的网络上,删除“差评”的过程将和四个同伙联系在一起:需要删除“差评”的卖家会将相关买家的信息发送给,会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的下线,也就是在广东工作的、、黄、王会将信息反馈给在江西某市公安系统工作的,他会利用职务之便查出买家的身份证。
黄、王在得到的身份证信息后,让河北石家庄人董伟以每张15元的价格“PS”了一份身份证复印件,再以每张45元的价格倒卖给。有了买家身份证复印件,黎俊杰就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冒充淘宝买家,骗取买家的淘宝账号并重置密码,最后非法登录淘宝评价系统删除或修改“中评”和“差评”。
判决书显示,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的一年半时间里,黎俊杰共修改“中评”、“差评”347条,获利9万余元。胡蓉倒卖信息900余条,获利18000余元。
删除“差评”是什么罪?
“专业改版差评师”的存在,对淘宝和淘宝用户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淘宝方面表示,信用评价的数据在这个网站的搜索和商品选择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删除中差评数据危及淘宝的流量分发系统和数据系统,威胁合法卖家和淘宝的数据安全,也影响买家的购物体验。
删改“差评”这些人犯了什么罪?以本案为例,公诉人表示,“专业审校”黎俊杰的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法院也以此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利用职务之便为该团伙提供买家身份证信息的民警胡蓉,犯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至于参与信息交易的黄福全、王风照、董伟,均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赞”真的那么重要吗?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淘宝用户的海量增加,一些寄生在“差评”上的逐利者相继出现。
2013年7月3日,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案在杭州宣判。以杨为首的12名“恶意差评师”在淘宝上某网店向卖家恶意下单,然后通过QQ等聊天工具与卖家“谈判”,对发货给予“差评”,并以投诉不发货为由向卖家勒索钱财。这个团伙通过“恶意差评”获取非法利益2900余元。主犯杨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5000元。
除杨外,、周、等11名同案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淘宝上的评价并不能完全代表真实的用户体验。“追求‘赞’是好的,但100%的‘赞’多半是不真实的。”一位“资深”淘宝用户告诉记者,“即使买家出于自己的意愿给出‘差评’,卖家也会要求对方改成‘好评’,或者用返利引诱,或者使用谩骂、威胁等卑劣手段。归根结底,是淘宝卖家对买家差评的过度在意,催生了‘专业改版差评师’和‘恶意差评师’的存在。”这位淘宝用户总结分析。(检察日报范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