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届双11,直播间已经成为主战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在电商直播中购买过商品的用户占电商直播用户总数的66.2%,直播电商的消费习惯逐渐养成。
继昨日报道《双11连锁店:预售比现买贵,促销比原价贵,买贵包有猫腻》后,奥一计量研究院持续关注电商直播间价格乱象。
“最低价”、专属优惠券、秒杀福利、抽奖等噱头,吸引亿万消费者走进直播间。然而,记者在“双11”调查过程中发现,直播间问题频发,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无保障等,惹得消费者投诉不断。直播间购物,真的划算吗?
虚假宣传?
采伐后“年最大强度”会更强
宣传“全年最努力”,利用头部主播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抢购,然后在自己的直播间转身降价,#欧莱雅被指虚假宣传#冲上微博热搜。
近日,有消费者集体投诉欧莱雅面膜虚假宣传,在李佳琪和维雅两位头部主播的直播间预售时,宣称是全年最低价。然而,几天后,欧莱雅在自己的直播间给出了更大的优惠。
某奥运记者采访投诉欧莱雅的消费者,声称在李佳琪直播间购买欧莱雅面膜的活动价为429元,但欧莱雅在11月1日至11月3日期间大量发放999-200的优惠券,使得很多消费者在欧莱雅直播间以257元的价格拿走了同样规格的面膜。消费者在平台上找到欧莱雅客服,希望退还差价,但客服总是要自动回复。
有奥运记者发现,10月13日,巴黎欧莱雅发布微博,称欧莱雅安瓶面膜PRO在李佳琪直播间“年度最大强度”,随后在11月11日,巴黎欧莱雅删除了“年度最大强度”字样。
昨天,欧莱雅对此事做出回应,称双十一期间有各种门店活动,每个消费者参加的活动不同,领取的优惠券也不同。
今天,李佳琪公司回应称,已与巴黎欧莱雅进行了多轮谈判,但对方尚未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如果24小时后仍未给出解决方案,李佳琪直播工作室将对2021年10月20日在直播工作室购买巴黎欧莱雅安平面膜的消费者给予相应的赔偿方案。
此外,李佳琪Live Studio也将暂停与巴黎欧莱雅官方旗舰店的一切合作。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曾多次因发布虚假广告、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被行政处罚。
此外,记者发现首付多花的情况并不少见。缇嘉婷面膜在李佳琪直播间预售时的活动价是10盒370元,但随后在自有品牌直播间给出了更大的优惠。120元左右可以买5盒,差价高达130元。
当消费者想在平台上申请退款时,发现缇嘉婷已经删除了相关产品链接,平台无法识别产品差价。
在消费者集体投诉后,11月10日晚,李佳琪在直播间表示,已就消费者提到的缇嘉婷与品牌进行了多次沟通,并给予一盒正规面膜补偿。
缇嘉婷表示,“我们也与齐家直播团队达成共识,预售期间在齐家直播间购买10盒缇嘉婷面膜的消费者,将获得一盒蓝丸正式面膜作为补偿。”
购买了口罩的消费者向记者透露,缇嘉婷表示补发的口罩将在11月15日之后发放,如果12月5日之前没有收到,请联系客服。
但很多消费者对这种解决方案不满意,认为130元的差价比一盒口罩的价格高很多,赔偿一盒口罩只是“糊弄消费者”。
假发货?
物流很久没有更新,甚至到网点后临时撤单
品牌的“虚假宣传”,利用人气主播带货,其实是在促进销售。但“双十一”疯狂过后,品牌可能无法发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品牌都存在“假发货”的问题。消费者林小姐(化名)于10月20日支付定金购买了欧莱雅的产品。11月1日凌晨支付尾款后,显示当天有快递,但此后连续多日未更新物流信息,直到平台自动确认收货,快递仍未送达。
还有很多消费者表示,快递已经显示到网点取件,但没有等到自己取件,而是快递被商家临时撤回,“送来一种孤独感”。
既然已经发货了,商家为什么还要撤?消费者小静(化名)咨询欧莱雅客服,客服表示原订单被拦截是因为她注册了换货。至于“为什么要登记换货”,客服只说“可能是包裹有问题,应该按失物处理”,没有给出具体原因。
此外,不少消费者反映薇诺娜也有类似情况。物流信息长时间不更新,退款申请被拒。薇诺娜发布公告回应,称“疫情防控,快递,导致部分地区限送,物流信息更新不及时。”为什么要拦截召回的快递,薇诺娜表示,“因为一些仓库操作失误,快递单贴错了,所以召回重新发货。”
促销只是为了清仓?
缺陷产品和商品在过渡期间转移给消费者
即使成功收货,也很难确定购买的商品是否“完整”。
一位奥运记者发现,很多消费者故意在直播间等待,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某种产品。然而,他们收到的产品却“少了两斤”。
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在李佳琪直播间购买了一套鲜(芙石勒)盒子,收货后发现都是“残次品”,口罩重量严重不足。这位消费者向记者展示了他收到的新鲜面膜,都只有一半的量。他还说盒子打开的时候没有封条,不能保证无菌。
记者浏览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时发现,遇到这种情况的消费者并不少。“这不就是品牌利用双十一打折和主播带货的影响力来清理自己的库存吗?”消费者梁小姐(化名)告诉记者,她喜欢在直播间购物是因为信任主播,但品牌利用消费者对主播的信任,吸引消费者大量下单,清理“次品”库存,“就是欺骗消费者”。
此外,临时商品也成为品牌“清库存”的主角之一。据消费者反馈,CT口红在宣传促销时注明只有赠品是临时货,但到货后发现,主打产品也是临时货,生产日期是19年8月,保质期只有明年。消费者问客服,客服一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双11的促销只是打着低价的幌子“浑水摸鱼”,清理积压的库存,消费者如何得到真正的实惠?
现如今,直播送货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推广渠道。然而,繁荣的背后,消费者却被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无保障等问题困扰。主播,商家,平台,谁该负责?如何规范和监管直播中的乱象?
2021年5月,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督促直播行业健康发展。
在新规的指引下,活产问题得到了遏制,但仍较为普遍。有业内人士称,直播是由平台、商家、主播(团队)等环节组成的。只有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落实,才能真正解决住送的问题。
监制:谢
策划:谢高春明
统筹人:关
作者:林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