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条利息高吗还是美团高(存款利率5.8%VS房贷利率4.9%,赚息差的银行怎么赚钱的?)




1。利率倒挂


经常关注理财的人会发现利率经常倒挂——银行的存款利率应该高于贷款利率。

我们来看下图:





这是某第三方理财平台上银行存款产品的广告页面,其中有一款5年期银行存款,利率5.8%/年,最低存款门槛50元。接下来一年期存款利率4.9%,半年期存款利率4.4%。

银行存款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安全!这也是很多保守的理财人群(比如老年人)偏爱存款的最重要原因,而且由于其安全性,收益普遍很低。甚至有人调侃说,逃不过通货膨胀——存钱是扼杀财富的“最好”办法。

5.8%的年化存款利率真的很神奇!要知道相对安全(不一定安全)的信托收益,年化收益在8%左右,购买门槛是100万。

国债等产品确实安全,但年化收益在3.5%左右,相对稳健的货币基金年收益大致在3%左右。你觉得这5.8%的银行存款还没有吸引力吗?

当然有人会反驳:提供这么高存款利率的银行都是没听说过的中小银行。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倒闭。不要拿到高利率,反而本金会损失。这种理解当然是错误的。

2015年,我国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其中第二条如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统称投保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


第5条内容如下:

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那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所有的银行都应该为自己的存款投保。一旦银行破产,50万以内100%赔付储户本息——由保险基金赔付。所以,只要是银行介绍的存款,50万的额度是安全的。

京东金条利息高吗

如果你有200万现金,如何保证存款100%安全?用四个家庭成员的名字在同一家银行开四个账户,分别存入50万元;或者用一个人的名字在四家银行开四个账户,分别存50万。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说的是存款和理财,其实不是。我想和大家探讨另一个话题:以息差为利润来源的银行,资金成本这么高,怎么赚钱?

要知道,按揭贷款的利率是4.9%,即使上浮10%,也就是5.39%,上浮20%,也就是5.88%,相对于存款利息5.8%,也是亏本的。

贷款差就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这种差异不就是银行的利润来源吗?

当存贷差为负时,银行赚什么钱?


2。利润来源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把钱吸进来,支付一定的资金成本利息,然后把钱放出去,收取一定的费用利息,差额就是银行的收入,也就是俗称的利差。

利差是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收益,比如汇款转账手续费、基金/保险/理财等代理费。

银行能赚多少利差?请看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银行赚取的息差约为3%——即银行吸收100万存款理论上可以赚取3万元的息差...这都是理论上的,与现实不符。

实际银行的贷款利率一般在7%以上,利差可以扩大到5%以上。但不是所有的存款都能放出来,也不是所有放出来的贷款都能收回...

所以,根据存款额来推测银行利润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有意义的——吸收的存款利息必须低于贷款利息。

押金从哪里来?居民和企业。贷款去哪了?居民和企业。一些居民和企业通过银行借钱给其他居民和企业,银行赚取存贷差。

这是大多数人知道的银行赚取息差的方式。其实还有一条路,很多人不知道:存款(确切的说是再贷款)来自央行,贷款给居民和企业,银行也赚两种资金的差价。

想必这两年的新闻里,总能听到MLF(酸辣粉)、SLF(酸辣粉)、逆回购等一些名词。它们实际上是银行从央行获得资金的手段——央行批发贷款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零售贷款给特定的居民和企业。

从银行妈妈那里获得的资金成本是多少?MLF/SLF年利率在3.3%左右,逆回购利率在2.5%左右。其成本类似于储蓄利息,银行拿到钱后会贷给居民和企业。

好了,上面的铺垫结束后,我们就来回答最初的问题:银行存款的利息是5.8%,而按揭贷款的利息只有4.9%。银行赚什么?


3。你挣多少?


当然,银行还是靠息差挣钱的...但是过程有点复杂。

1)高利率的内外利差。

虽然银行存款利率高,但其对外贷款的利率会更高。

就像本文中的5.8%的资金,有很大概率不会用于发放抵押贷款——这相当于发放了一笔亏损。

对谁?基本上就是高息信用贷款,比如各种互联网贷款——互联网平台不发放贷款,而是为银行推荐合适的出借人,这种业务叫助贷业务。

比如支付宝上的贷款,JD.COM金条,平安普惠,美团的生活费等等,不是平台在放贷,而是一些合作银行在放贷,日利息多为万分之五——总年化率18%,这其中,是利差吗?

2)中途撤回资金的利差。

很多5%以上的高息存款,通常都是长期存款——三年以上,一般五年,而且很多都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相当于长期锁定资金。

中间需要钱怎么办?可以提前撤回...相应的惩罚是利息会减少,远不是5%,而是按档计算利息。

以上述5.8%的存款为例。90天以内持有,利息0.35%,一年以上持有,利息1.95%...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总有人因为急需或者找到更好的投资渠道而提前把钱取出来。非常非常好...这样银行就不用支付高额的存款利息了。而是最终以高息的噱头,吸引正常利息的存款。这时候息差就出来了。

3)贷款和可变存款的利差。

这个很难理解,涉及到货币的信用创造功能。

简单来说:存款变贷款——贷款变存款——存款变贷款——贷款变存款.....这个循环,因为一个原始的资金(比如存款),创造了大量的货币。

比如买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是自己的钱,另外70万可以银行贷款。业主拿到多少钱?10万,其中70万是贷款。如果业主不花钱卖房,可以把这100万存在银行,银行会吸收100万存款——其中70万来自贷款。

同样,5.8%吸收的存款,即使以5.8%的利率贷出,贷款人也可能把钱留在账户里不花(放贷时银行会要求你办理一张该行的储蓄卡,只是为了把贷款再次存入银行),那不是银行的低息存款吗?有了这种低息存款,银行就可以贷款给外国。可能第一轮存贷没有息差,第二轮第三轮还有息差。

4)未来市场变化的利差。

有赌博性质,未来五年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或加息。

如果未来出现通货膨胀,央行大幅加息,相应的贷款利息也会大幅上涨。但现在看似高利率的5.8%存款的利息是固定的,不会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变化——如果是这样,那么今天的高利率就不是高利率。

其实更重要的是确定性。存款利率虽然高,但使用时间长,这样才能在这个确定的利率和确定的期限内找到合适资质的借款人。这反而是应对拉存款不确定性的一种方式——毕竟中小民营银行很难拉存款。

都说买的不如卖的。你以为银行亏的很惨,其实赚的太巧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