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生意有前景(今年惨烈TOP5行业,有你的行业吗?翻身机会在哪里?|2021大盘点)

2021年,很多企业日子不好过,一些行业经历大洗牌,一些行业跌入谷底,还有的甚至一夜入冬。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1年的五大行业。



NO.1教学培训:一个寒冷的夜晚,痛苦的巩固



悲惨指数:★★★★

2020年,教育培训行业依然是各方的香饽饽。

用户方面,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3.09亿;

教育方面,2020年前10个月,在线教育企业新增8.2万家,占整个教育行业的17.3%。

融资方面,2020年上半年,超百亿融资涌入教育赛道。

然而,2021年7月,“双降”政策一出台,教育培训行业立即被削至谷底,进入大规模调整阶段。

教育巨头也锒铛入狱。

8月31日,成立27年、曾被称为“教学训练黄埔军校”的巨人教育宣布破产。

11月15日,新东方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于2021年底停止向全国所有学习中心的幼儿园至九年级学生提供学科相关培训服务(“K-9学科相关培训服务”)。

未来、学大、高图、网易有道等教学培训巨头也已宣布2021年底关闭K9学科培训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受此影响,70万家校外培训机构迎来“转行潮”,1000万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再就业”。

现在做什么生意有前途

2021年教育培训行业悲惨指数排名第一。

尽管如此,教育培训行业的未来仍然是充满希望的。有几种可能的出路:

1.转向素质教育。

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为5050.0亿元,市场规模增长率将达到55.8%,包括艺术教育、语言能力、STEAM教育(即科学科学科学、技术技术、工程工程工程、艺术艺术、数学)、数学思维、科学教育、体育、户外等方向。

在这方面,培训公司也纷纷抢占阵地:猿辅导推出了STEAM科普教育产品——南瓜科普;好未来少儿英语品牌“励步”正式发布五种素质教育产品;作业帮在线小鹿编程、小鹿美术、小鹿学习能力等扫盲产品;好未来旗下的好未来卓越学思宣布推出素质教育品牌——识字学思中心;斗神教育推出子品牌“斗神美育”,开设了美育通识教育、戏剧表演、影视作品欣赏(或艺术作品欣赏)三大课程。

此外,新东方、学大教育、高图教育、51Talk、昂立教育等巨头也纷纷布局。

2.开发海外市场。

据悉,近日,新东方在加州举办线下活动,推广其在美国的在线中文课程。现场有很多人,主要是中国家长和学生。

目前,海外华侨有6000多万人。保守估计,海外华文教育规模至少在100亿至200亿元,甚至有专家预测规模近1000亿元。

在海外华文教育领域,不仅有新东方、VIPKID、学而思这样的教育巨头,也有LingoAce、Wu 空 Chinese这样完全在国外落地的公司,后者优势很大。

不得不说,海外市场将成为教育企业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3.转型短视频:短视频+知识。

面对行业的冲击,教育培训教师也开始了转行之路。其中,短视频+知识的模式尤其受关注,但其实现的方式方法也在探索中。


第二餐饮:快速变化,以实现您的最终目标



指数:★★★★

餐饮业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据相关报道,仅2021年上半年,就有35.1万家餐饮企业倒闭。

不仅中小企业陷入倒闭潮,就连巨头也相继倒闭,深陷困境:

1月5日,海底捞宣布将在今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闭约300家未达到预期的门店。

2月初,杭州知名日式餐饮企业“三商日本料理”在当地的门店全部倒闭,网上预订等业务全部暂停。

2月3日,长沙著名餐饮“金角王”发布公告称,公司亏损严重,无力经营,旗下门店(餐厅)关闭。

5月1日,拥有数万名员工、100多亿资产的谭鱼头,以1510万元的高价出售了谭鱼头的商标。7月,谭鱼头名下的49个商标以470万元拍卖,这个曾经百亿美元的餐饮帝国宣告终结。

乱象之下,餐饮企业悲惨指数达到4星。

但困境之下,也有餐饮企业通过快速调整转型迎来了大发展:

疫情期间,巴漫只用了三周时间就完成了公司的转型,因此不但没有陷入困境,反而大赚了一笔。目前公司80%的收入来自电商、直播等线上销售。

事实上,餐饮的线上转型无疑是餐饮企业自救的好方法。毕竟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餐饮市场还是很可观的。



NO.3旅游:最难恢复,痛苦未尽



指数:★★★★

旅游业受伤程度与餐饮业相当,悲惨指数4星。

11月29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表示,受疫情影响,2021年全球旅游业已损失超过2万亿美元的收入,成为最严重受挫的行业之一。

中国旅游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中国旅游研究院11月26日发布的《稳步回暖的市场与转型创新的产业——中国文化与旅游发展报告(2021)》指出,近两年来,中国旅游业无论是消费、投资还是出入境旅游,都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经历了近40年来最艰难的复苏。

对于这些艰难的岁月,旅游业的口号是:2020年活下来,2021年活下来,2022年热起来。

事实上,2021年旅游企业现金流不足,大量导游跳槽,酒店大量裁员。

显然,旅游业的主要困境源于疫情,但不知道新冠肺炎疫情何时会结束。目前看来,明年还看不到尽头,旅游业苦不堪言的日子还在延长。

未来旅游业调整的方向:

智慧出行平台助力。

以“一机游、一码游”为代表的目的地智慧旅游平台,为旅游行业转型提供了保障,也为游客带来了便利。

“低密度、高品质”游将崛起。

精品游、定制游等高端游会更受欢迎。一方面,团里人数不会太多,疫情下旅游更安全。另一方面,这也是高端市场的大势所趋。

跨省旅游探亲访友成为新趋势。

疫情下,跨省探亲访友往往受到限制,跨省外出的机会就变得格外珍贵。照顾走亲访友和旅游可以一举两得,正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

在线旅游发展迅速。

互联网加旅游,云旅游成为新时尚。是利用5G、AR、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的一种智慧旅游形式。

一方面给疫情下无法出行的人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比如很多中小学通过云旅游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

另一方面,线上旅游也可以与线下旅游形成良好的互动和补充,甚至具有带货直播的功能。例如,携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曾在Aauto faster为江苏旅游直播“带货”,仅1小时货物就达到2201万元。


NO.4商业零售:疫情+互联网绞杀,转型是你死我活的战斗



指数:★★★

这两年商业零售真的很辛苦。据相关报道,今年约有130万家实体店倒闭,2020年约有310万家实体店倒闭。

零售实体店倒闭潮主要是疫情和互联网绞杀造成的。

综合评价,其悲惨指数为3星。

但从大趋势来看,实体店的转型是必然的。未来有两条出路:

一方面,零售需要更加细致,满足普通人的需求。

比如最近很流行“临时食品”。年轻人买临时食物是为了减少浪费,老年人买临时食物是为了省钱。据业内人士估计,临时食品市场的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另一方面,结合互联网,可以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比如一些实体店开启云店模式,利用线下导购零售、门店直播配送等多种营销方式,实现线下连锁店的线上化、社会化经营。

此外,还有一些高端实体店,利用AR技术,增加体验感,利用体验经济模式,充分发挥线下优势。


第五航空空:东边不亮西边亮



指数:★★★

航空空行业的惨烈指数只有3星,这是因为它的各种运营。

疫情发生前,中国航空空有十几年的黄金连续增长。然而,疫情改变了这一趋势。

5月26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和旅游经济学发布了疫情时代旅客需求复苏的长期前景。预计2021年全球航空运输空客运量将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52%,2022年恢复到疫情前的88%,2023年有望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然而,一再发生的疫情迫使国际航协降低预期,2022年全球航空空行业需求将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61%。

国产航空空的复苏之路真的很艰难。

“十一”黄金周期间,机票价格比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平均上涨10%左右。

然而好景不长,疫情一再阻碍民航业的复苏。市值最大的中国国航亏损70亿元;东航亏损52.09亿元;南航空亏损46.88亿元。

这三家公司的亏损主要来自国际航线。国际航线少的中小航空公司空公司影响相对较小。三家公司实际上都是盈利的。吉祥航空空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华夏航空空和春秋航空空分别实现净利润1200万元和1000万元。但与疫情前相比,这只是零头。

有一种特殊情况。濒临破产的海南航空空起死回生,因为海南岛旅游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的替代选择。

综合来看,更多的航空公司空公司也会长期对抗行业萧条。

不过,虽然航空空客运不景气,但货运已经率先开始复苏。疫情下,航运效率大幅下降,价格大幅上涨,为空运空货运提供了额外的机会。

2020年,中国民航单位货邮运输收入将增至2.53元/吨公里,同比增加1.08元,增幅74%,创历史新高;2020年,民航货运收入将达到6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

2021年,国航空货邮运输需求依然旺盛,尤其是国际市场增长迅速。2021年,国内和国际航线货运量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2%和17.8%。

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虽然2021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很难回首,但还是有很多企业的日子过得很滋润。详见弗卡智库后续系列文章。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