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明)“真气人!所有网点都显示‘可退’,没有一家可以退。商家不提赔偿,甚至不道歉!”近日,四川成都消费者李女士就一直在竞争一款共享充电宝。一直以为借着方便,没想到为了还一个充电宝,她半夜开车在成都大街小巷转了两个小时,最后还是没有顺利还上。
据《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这款名为“小电”的共享充电宝,网点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但网上显示的租赁和归还信息很多与实际情况不符,一些“可归还”的网点已经关闭,甚至根本找不到。
投诉
两个小时很难找到退货口
10月4日,国庆假期第四天,成都中和镇左岸国际影城。晚上11点左右,李女士走进电影院前,突然发现手机快没电了,于是去酒吧用微信扫码租了一个小的共享充电宝,边充电边看电影,十分惬意。
凌晨两点左右,电影结束后,李女士回到酒吧归还充电宝。突然,她发现小电的充电设备插孔里充满了充电宝,无法归还。充电宝半小时租金1.5元。信用租赁虽然免押金,但如果不及时归还,租金还会继续增加。只有找到插孔插上才能退,只是找不到而已。
李女士马上关注了小店的微信官方账号,看看附近有没有其他网点。通过搜索“附近网点”,她发现附近有很多网点,很多都显示“可退”。
“小电”归插座。刘明摄
于是,李女士和朋友一起,开车在电影院附近寻找。第一,她在电影院对面找了一家网吧,很明显是退货的网点。服务人员说根本没有小电充电宝。两人找到第二家网点,路边的一家火锅店,显示“可退”,结果关门了。第三个出口是一家酒吧,但插孔已满。第四个网点是酒馆对面的一家KTV。根本没有小的充电设备,地图上显示不仅有这个插座,还“可租可还”。
“后来我找了两三家网吧网点,都没有小的充电设备。一家网吧的负责人说,箱子早就被小电的人搬走了。”李女士说,她跑了八个地方,一个商家关门了,两个插孔满了,剩下的五个地方都没有小的充电装置。想到第二天早上还要上班,李女士只好作罢。
李然女士在街上站了两个小时,直到凌晨4点才回家睡觉,导致她第二天上班迟到,被单位罚款200元。“你越想越生气。如果小电网点的信息更准确,就不用去那么多地方,耽误那么多时间,浪费那么多汽油。”李女士很生气。
10月14日,李女士因未及时归还充电宝,被小电公司收取99元。李女士告诉记者,此后的11天里,她投诉了3次,但只接到了小店客服的电话,只催促她归还充电宝。“没有道歉,没有一句赔偿的话”。
调查
网点信息与实际不符
实际情况如何?10月15日、16日、17日,连续三天,记者在早上、晚上等不同时间点,对成都的小型电动充电宝网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检查结果显示,18家网点商户及设备的出租、归还情况等信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有5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有13家,不符合率约为72%。
记者关注了小店微信的微信官方账号后,在“充电服务”一栏下找到了“附近网点”,点击进入“小店充电”小程序。很快,一张布满绿色充电网络图标的适时地图出现在记者面前,给人一种非常方便快捷的愉悦感。
输入“附近店铺”,地图下方迅速出现多家奥特莱斯的商户详细信息,包括商户名称和地址。同时清晰显示充电设备的当前状态,包括可租可还、不可租不可还、不可租不可还四种状态。
10月15日下午3点半左右,记者来到永兴巷4号。地图显示这里有一个出口。商家是正宗乐山烧烤,目前状态是“可租可退”。记者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商家是“简阳羊肉汤”,小电器的8个插座已满,无法退货。在不远处的春阳关街道“富顺豆花村”网点,商家居然是“青树川香”,显示“可退”,实际插孔已满。还有一个茶馆,上面写着设备“不退”。其实还剩下4个插孔,可以退。
记者调查发现,不一致的地方主要有五个:没有网点;如果显示“可租”或“可退”,关门后商家无法进入;显示“可退”,但不能退;显示“座位费不可外借,不可退款”,该网点已被撤销;插座的名称与显示不匹配。
记者调查的18家网点中,有8家关门。下午6点,青羊区双顺路7号“午门镇”商户的地图上显示,这家网点的设备“可租可还”,但实际上卷帘门是关着的,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充电设备。10月17日上午8点10分,地图显示位于石人南路的个人裁缝设计商家网络“可退货”,实际商家已经关门,地图上也没有标注商家的具体营业时间。
根据地图,位于罗家埝街29号的“灶具辣子鸡(罗家埝店)”有网络插座,充电设备“可退”。记者在现场反复寻找,没有找到店铺,也没有看到门牌号“29号”。
响应
不断优化网络服务
10月17日,记者致电小店客服。“每个网点的商户都有小电量的共享充电装置,不代表商户24小时不关门。”10月25日,客服人员回复记者,“我们不可能有商家24小时营业。什么时候开门关门是商家说了算,不是公司说了算。这不是和我们的关系,而是消费者和商家的关系。”
随后,小电运营商北京伊甸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关负责人迟贵功给记者打来电话,称公司在全国各城市的运营对点覆盖能力非常有信心,成都的点覆盖率非常高,客户反映退货非常困难的情况并不存在。至于李女士投诉的处理,因为无法达到赔偿条件,实在没有办法处理好。
迟贵公说:“作为小电力公司的运营公司,我们承认对消费者的服务需要不断改进。可能会有一些地区覆盖率没有那么高,导致用户很难回访。我们将继续优化网点。”
同时他表示,充电设备属于公司,小电和商家是合作关系。有商家主动提出安装,也有公司直营团队主动与商家沟通配合。异常情况有各种可能性。“商户不是24小时营业,设备无法确定商户已经关门。”迟贵公说,“消费者可以点击‘绿点标志’,上面可以显示商店的营业时间”。他会把记者调查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公司。
视图
虚假服务信息涉嫌违法[/s2/]
现在的共享充电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很受年轻人的欢迎。但据记者了解,由于地图显示与现实不完全相符,已经有不少消费者投诉。"乍一看,感觉很方便,但结果却很坑人."有过同样经历的闫女士说,“为了还一个共享充电宝,我在一条街上跑来跑去,耽误了20多分钟,疲惫不堪,印象深刻。”她认为,共享充电宝的商家涉嫌故意做多网点来吸引消费者,不排除作弊。
四川衡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建新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或者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共享充电宝公示的充电网点信息与现实不符,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涉嫌违法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刘明)
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出处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