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研究集团出品
作者齐庄泗洪
图片|卡通创意
一家亚马逊卖家维权组织近日声称,许多卖家收到了亚马逊的官方“警告信”,信中指出,在美国国会通过监管数字平台行为的法案后,第三方平台可能会被强制关闭。
跨境行业协会网商公会表示,起初,这封邮件的收件人大多是过去与亚马逊公共政策团队合作的头部卖家,后来范围逐渐扩大到几乎所有第三方卖家。这封邮件鼓励卖家注册成为内部网站supportmallsellers.us的会员,以便随时跟进可能影响卖家“存亡”的立法进程。
据悉,supportmallsellers.us要求卖家在注册时提供电子邮件地址和准确的营业地址或居住地址,并注明“填写详细地址或有机会与国会议员直接对话”。亚马逊此举可以说是极大的恐惧。曾经传统实体书店的终结者,在没有第三方卖家的陪伴下,也能坐上全球电商平台的头把交椅。现在亚马逊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功勋”卖给政客,作为政治筹码,闻起来很悲哀。
据指出,亚马逊两党成员在6月提出了一套法律法案,包括禁止电商平台利用自身优势打压竞品,目的是打击亚马逊一直“咄咄逼人”第三方卖家产品的自营系列。
美国反垄断组织“美国经济自由项目”(American Economic Liberties Project)执行董事莎拉·米勒(Sarah Miller)表示,国会最近针对亚马逊的行动不断。一方面,亚马逊利用垄断地位打压中小卖家的丑闻甚嚣尘上,国会不能再坐视其扰乱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亚马逊现在的市场地位,不得不让国会也怕三分,用政治手段给它一个“杀人的牛逼棒子”,也可以说是“有点高兴”。
最近亚马逊被踢出去“抄袭”印度站点的热销产品上架自用,“后门”把自家产品推到了搜索的首位;另一项调查Buy Box Markup显示,亚马逊引以为傲的 A10算法,将黄金购物车几乎所有的展示位置都义无反顾地引向了亚马逊的自营;美国立法委员会公开指责亚马逊否认上述消息。
亚马逊的丑闻不过是流言蜚语。卖家最担心的是,未来的某一天,亚马逊的第三方卖家平台将不再像日本的筑地市场那样存在。没有土壤,种子怎么生根发芽?
亚马逊副总裁达尔梅什·梅塔(Dharmesh Mehta)回应称,如果上述法案通过,卖家可能无法在亚马逊再次销售。此消息对外发布是为了号召卖家积极开展“自救行为”。另外,也希望立法者能看到卖家的真实想法,也就是他们所说的被亚马逊压榨的群体。国内外媒体对新闻内容的肆意报道只是为了噱头,而且相当片面。
连线商务委员会(Connected Commerce Council)在博客中写道,国会提出的法案,尤其是《美国选择与创新在线法案》(American Choice and Innovation Online Act),将迫使亚马逊停止在该平台上销售专有产品。贸易组织评论称,亚马逊要么关闭占平台业务40%以上的自营部分,要么剥离第三方卖家的平台业务。无论怎么选择,都是“断臂保命”。
另一方面,众议院议员肯·巴克(Ken Buck)是这项法案的共同提案人之一。他公开指责亚马逊煽动反对和危言耸听。 Act旨在规范亚马逊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行为。亚马逊在遵守反垄断法的前提下,不会面临任何一种选择的情况。巴克在推特上发帖称,亚马逊威胁卖家,一旦反垄断修正案通过,他们将面临被驱逐。这只是一种无耻报复的表现。将卖家推到反对法案通过的最前沿,无异于将卖家置于更严重的商业风险之中。可见你和亚马逊一样无情。
最新的亚马逊小企业赋能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美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超过50万。2018年,第三方卖家占亚马逊所有网站销售额的58%。从商业贡献的角度来看,第三方卖家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假设第三方卖家被“驱逐”,那么亚马逊庞大的FBA仓库将被闲置,平台商品的库存和多样性将因第三方卖家的缺席而黯然失色。关闭第三方卖家的平台显然是不可能的。
网商公会执行董事保罗·拉菲尔森(Paul Rafelson)表示,亚马逊正在抢夺“定义权”,以避免该法案的约束。Rafelson声称“/s2/]我们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商店”,这完全颠覆了亚马逊之前的立足点,即扮演第三方平台的角色,为卖家收取佣金,建立虚拟商店。亚马逊的“狡辩”意在卸下统一收取卖家营业税、为产品故障兜底的责任。
美国加州最近的一项判决写道,亚马逊应该对平台上销售的产品负责,网络销售税的变化使得亚马逊从法律角度进行争辩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网商公会给出了另一种观点。根据亚马逊的说法,卖家的地位将更加有限。如果亚马逊真的从一个“平台”变成了一个“商店”,那就很像好市多或者沃尔玛,上架很久了。如果亚马逊有心让第三方卖家扮演供应商的角色,挂上代工品牌的自营店铺,那么完全可以摆脱“假公利谋私利”的不利舆论。像沃尔玛,利用现有的市场优势,尽可能降低进货价格,剥削卖家微薄的利润。此外,卖家的后台数据仍然有可能被亚马逊收集为己用[/s2/]。总的来说,两者之间的“公平盈余”并没有得到纠正,反而越来越大。
无独有偶,优步和Lyft在面临诉讼时也用司机挡枪,争取自己的权力为公司游说。优步和Lyft的司机最终被迫支持22号提案。类似的经验似乎也复制到了亚马逊和第三方卖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