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即将迎来两周年纪念。
2020-2029年,基本功能搭建,吸引一批玩家加入,到2021年,微信官方账号频繁开通,陆续有商业化和内容导向的标杆案例,视频号的发展路线更加清晰。
多亏了微信这个流量树,视频号才是幸运的,这也是大部分玩家投注视频号的原因。有从业者说“除非微信没了,视频号才会死”。
正因如此,近两年来,视频号一直遵循着微信一贯的“克制”,稍有激进的功能尝试就可能导致被吐槽的风险,比如短暂出现在朋友圈顶部却匆匆下线的视频直播号窗口。
在2022微信公开课中,视频号被定义为微信生态的“原子内容成分”,可以与微信生态中的其他“原子成分”产生各种化学反应。这也预示着视频号未来会在微信生态中有更多的开放动作。
在两周年之际,新榜编辑部将通过一些关键词,拆解不同阶段视频号的发展特点,与多位视频号玩家对话,了解他们经历了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规划。
2020年1月9日,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宣布微信即将推出短内容平台。1月21日,在“朋友圈”一栏底部测试了一个名为“视频号”的新功能。
像兴奋剂一样,刺激着微信生态创作者的肾上腺。Tik Tok和Aauto Quicker之间的战争在外面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短视频已经成为每日数据中最热门的话题。视频号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战场的诞生。
最精彩的其实是图文微信官方账号,被戏称为“经典自媒体& # 34;的创造者。他们大多没能更快的赶上Tik Tok和Aauto的红利期,急于在视频号所在的微信主战场分一杯羹。”微信官方账号的机会来了”。
视频上线初期,只有小范围用户参与内测,1分钟内只能发布9张图片或视频,但用户的热情是挡不住的。位置不重要,买到票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是申请内测的用户太多了。微信团队在2月份暂停了视频号的申请,播放量10万+的内容已经陆续出现。
冲到海边只是第一步。创作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保持账号的生命力。此时,微信官方账号玩家面临的难题是转型,不仅是创作风格的转变,更是从幕后到台前的心态调整。
“李孝义”、“十点读书”、“夜听刘晓”都是早期视频号的邀请用户。但是短视频和图文创作的逻辑和方法是不一样的。即使大号在图文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短视频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起初,“李孝义”的视频号团队只有三个人,每个人都有几个角色。李孝义本人不仅是主角,还是视频的文案策划和导演。相对于纯文章创作,视频更强调内容的场景化,对文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和李晓义一样,微信官方账号的很多管理者都不愿意平躺,兴风作浪。他们选择真实的人对着镜头侃侃说话,包括一些在各自领域都没什么成就的中年大叔。
这给很多人带来一个疑惑——“为什么视频号里有中年大叔?”有人在朋友圈调侃:
“秋叶大叔”认为视频号被中年大叔占用只是误会。他们只是先输入了视频号。未来各种人来的时候,99%的中年大叔,包括自己,都会大概率被无情淘汰。
现在看来,可能是入局的人多了,“中年大叔”的存在感确实降低了不少。
时针转到六月初,视频号的信息流改为三个模板,分别是“关注”、“好友”、“热门”,其中“好友”模块会显示好友点赞的视频。这个功能意味着,即使是没有粉丝基础的业余创作者,也可以通过微信熟人社交关系链冷启动内容。
一年后,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提到“机器推荐远不如人工(或好友)推荐精彩...内容消费比例应该是1:2:10,一个人平均可以看10个感兴趣的视频,20个朋友赞的视频,100个机器的视频。但是我们的数据不是这样的。现在,朋友赞的总浏览量是机器推荐的两倍多。”从侧面证明了业余爱好者也可以创作出爆款内容。
随着基础功能的逐步完善,6月22日,视频号iOS端全面开放,更多用户涌入视频号。当天,一张疑似张小龙的朋友圈截图出来,暗示该视频号的用户数超过2亿,但官方微信并未证实这一数字。
当用户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视频号也陆续出现了10万+赞的爆款内容,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搞不清规律。
据新邦编辑部观察,2020年7月初,在视频号“热门”推荐中,点赞10万+的视频中,并没有太多特效、华而不实的技巧、创意十足的剧情等内容。一些风景/动画片段的视频,配上励志的文案或音乐,可以获得10万个赞。
另一方面,视频号的商业化也提上了日程。
9月下旬,微信测试“视频号推广”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氪”获得更多曝光机会。10月初,视频号开通小店模块,两者关联后,产品就可以放在视频号首页了。不久后,视频号上线测试,支持带货功能。
【/S2/】11月9日,拥有3000多万粉丝的微信大型《夜听》创始人刘晓,以视频直播号打造首个爆款。
据新邦编辑部观察,当晚播出后不久,刘晓直播间在线人数飙升至1万,峰值2.2万。在产品低价上架的时候,微信小店系统因为人太多崩溃了5分钟左右,甚至影响到了其他几个同时在线的直播间。
虽然投放效果不错,但直播间功能不完善、画面不稳定等问题也被吐槽。
12月9日,有用户收到“视频号直播流功能开启”的通知。借助流媒体功能,用户可以使用更专业的设备代替手机进行直播,画面更加清晰流畅,提升直播观看体验。
直播的串流问题的解决,创造了空个房间,供职业选手进入。
12月13日,摄影师李以一段“和你一起看双子座流星雨”的直播视频刷屏朋友圈,吸引众人在直播间留言,不仅成为视频号首个百万观看直播间,也为李的视频号带来了两万多粉丝增长。
如果说2020年的视频号是勤勤恳恳打基础,吸引用户,那么2021年的视频号就需要秀点肌肉。
2021年这一年,和往常一样,微信公开课率先开讲。
张小龙本人也现身微信当晚,花50分钟讲解视频号,提出“视频号将成为你真正的官网”,并公布了一系列重要功能,为上线一年的视频号再添一把火。当时“网络流氓集团”发文称,坚信视频号会成为最大的短视频平台,理由是个人社交关系为视频号提供了天然的冷启动选项,有人专门做了一张图来形容微信的野心:
视频号也不负众望,开启了微信官方账号一年的频繁访问。
据微信团队统计,2021年,视频号与微信官方账号之间的通话有17次。
2021年5月26日夜,科技互联网评论人潘銮和刘晓刷新了他们的视频直播人数记录。
此前,潘銮的视频号直播间只有几百人同时在线,但当晚却有1000多人在线,最终有27.6万人观看。刘晓的成绩更是惊人,两个小时超过100万人观看。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直接的原因:
微信官方账号与视频号的直播连接被进一步打通。当一个微信官方账号与视频号绑定后,打开微信官方账号的粉丝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显著的提示,视频号“正在直播”;同样,进入视频号直播间的粉丝,也可以看到并打开屏幕下方的微信官方账号名片。
此后,视频号以小步快跑的节奏持续打通微信官方账号。
12月订阅号消息中,视频号卡已进行灰色测试。
“十点阅读”副总裁廖世建向新榜编辑部感叹:“因为视频号不断打通微信官方账号,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可以帮助& # 39;十点钟阅读& # 39;有效将用户引流到视频号,目前两个渠道的用户重合度较高。"但据了解,“十点读书”视频号到微信官方账号的用户数量还是比较有限的。廖世建也不坚持这一点。“用户同时关注视频号和微信官方账号,其实挺难的。用户也担心信息过载。现阶段用户关注我们的视频号已经是最好的了。”
“第一时间”是一家深耕微信生态多年的服务商机构。从2013年开始提供微信官方账号代理运营服务,此后一直以看直播为主发展。2020年底,公司创始人夏恒意识到视频号会赢得腾讯短视频直播的内部赛马,于是转战视频号。
目前“第一时间”服务的教育培训机构、知识付费的IP专家、线下超市等类型的专家或品牌,直播投放是主要的变现方式。2021年11月,公司服务专家总直播投放GMV达到约5000万,在当月视频号服务商榜单中排名第四。
夏恒向新名单编辑部强调,视频号的到货时间很关键。“来早了可能就没事做了,来晚了可能就没机会了。”在他的身边,
2020年上半年近30%的服务商同行进了视频号,烧了三个月一无所获,转战更快的to Aauto。
然而,也有少数同行选择在2021年重返视频战场。
正因如此,夏恒认为微信更环保。“Aauto的公域流量更快,Tik Tok一直不稳定,价格也越来越高,但微信的私域流量还是成本低,可以抓在自己手里。”这让更多商家看中了视频号这块沃土。2021年双十一前夕,视频号在直播中控台上线,支持主播和运营团队协同管理直播间。这是视频号第一次带货尝试双十一直播。
有利数据显示,超1500家有利服务商家加入视频号双十一活动,单次直播最高GMV超过3000万,单个商家累计直播观众超过660万,单个品牌客单价高达12235元。
不限于双十一期间的活动。好评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有好评服务的视频商家直播数量比上半年增长了3倍。
单击新的视频小程序,了解有关视频号码数据的更多信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星球研究所”视频号发布了一个10分钟的短片,名为《百年再造山河》,讲述了中国人如何塑造地球表面,百年来中国发生的各种变化的科普,播放量超过1亿,点赞380万,账号上升30多万。
12月,西城男孩和五月天两场视频直播演唱会相继刷屏。其中,西城音乐厅观众人数超过27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150万。如果鸟巢最多容纳10万人,相当于15个鸟巢。
爆款内容不仅限于原创内容和直播,企业也通过视频号进行传播。
2022年初,一个名为“山东蓝翔妹子陪你开车”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视频是基于QQ车游的火爆和一句“挖掘机学校哪个强?”在山东蓝翔。“山东寻找中国蓝翔”的洗脑广告迅速突破10万赞,这也是2022年企业视频号第一案。
2022年1月6日,新年伊始,张小龙未能如期出现在微信公开课上。但“视频创作者大会”作为当天下午的第一个分论坛出现,可见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这次发布会上,视频号依然没有发布相关的日常数据,强调未来提供给创作者的流量和变现支持,并列举了过去两年的优质案例,就像一场公开的交卷仪式。
在此之前,视频号在2021年9月底发布了第一期MCN招聘计划,同样提供流量和现金奖励,颇像从Tik Tok和Aauto更快地“抢人”。
据夏恒介绍,除了直播电商领域,短视频领域的机构竞争也很激烈。
自从MCN招聘计划发布后,很多来自Tik Tok和Aauto Quicker的mcn都加入了视频号,对自己的公司造成了冲击。在VideoNo发布的MCN机构影响力排行榜中。2021年9月至11月,“第一次”排名从9月的第6位跌至10月的第23位,11月甚至跌出前30。
然而,夏恒并没有感受到压力。在他看来,大部分招进来的MCN只是完成了其人才的迁移,先占了一个坑,然后并没有采取深度运营。留给整个生态的优质人才资源正在快速积累,未来机构间的竞争将主要比拼运营能力,这是第一次利好。
廖世建告诉我们,《十点读书》的视频号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
首先,“十点读书”将原本单独成立的短视频直播团队、微信官方账号团队、私域团队整合成一个整体,一个接一个,形成一个完整的微信生态内容服务链。
其次,“十点读书”改变了早期“视频号是营销工具”的观点,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新的内容创作工具,直播内容从早期的传送变成了现在的文化内容直播。
“这和微信官方账号的逻辑很像。不能说微信官方账号拿出带商品的广告,就一定要建立用户对内容的粘性”,廖世建解释道。新的一年,“十点读书”希望保住文化视频号直播的头把交椅,加强视频号与微信生态中组件的链接,形成公域和私域的双轮驱动。
夏恒向我们吐露,“基本上,我们已经使用了你听说过的、从未听说过的、在线、灰色测试和离线的大多数功能。之所以没人用或者很多人不知道,是因为视频号的推广效果有待优化。”虽然有抱怨,但夏恒仍然愿意在持续的合作下尝试新的推广功能,相信视频号在精准人群匹配上会取得成功。
日前,视频号直播间上线了在线链接推送功能。主播可以在直播间直接推送五类链接气泡,包括直播预览、微信官方账号文章、红包封面、企业微信名片、微信广告气泡。对此,夏恒在朋友圈感叹“2022大惊喜”。
接下来,除了尝试视频号推广的新玩法,夏恒还将在2021年加大对已经完成的视频号业务的投入。除了扩大孵化和代理运营的业务规模,还将全力打造其他行业的标杆案例,包括安排视频号专家的培训业务,运营各类直播基地等。
在2020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曾经反思过微信的两个错误:“第一,公众平台长期只有PC网页版,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二是不小心被做成文章内容载体,导致其缺乏呈现短内容的方式。”
可以说,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仍然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图文内容平台,但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冲击,图文内容的相对萎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2020年到2022年,微信官方账号已经连续三年缺席公开的微信课堂,C位被视频号取代。虽然这与微信官方账号的内容生态布局逐渐稳定有关系,但很多业内人士将此解读为一种隐喻,即视频号而非微信官方账号将是微信下一阶段的重点。
随着视频号与微信官方账号的不断沟通,
目前订阅号消息已经不仅仅是微信官方账号的舞台,正在成为一个集微信官方账号和视频号为一体的通知中心。就在几天前,在最新版本的微信中,“看一看”还为视频内容单独创建了一个板块,为视频内容赋能。
之前业内经常讨论,微信官方账号粉丝是否有可能一键迁移到视频号,至少从技术层面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看微信会用什么方式,选择什么时间节点,尤其是如何照顾用户体验。视频号带来的受众也将为微信官方账号带来新的用户增长点。
毫无疑问,微信的生态流量会继续涌向视频号。无论从平台还是用户消费习惯来看,视频都是趋势。
以潘鸾为例。过去一年,他在视频号上进行了60场直播,多是互联网行业的话题讨论和观点输出。虽然不排除微信官方的流量推荐,但目前潘鸾的直播已经超过10万次,直播次数可以达到上千次。
【/s2/】即刻创始人叶董熙(昵称瓦伟)曾用即刻每日直播数据对比盘鸾直播间人数,既是对自己产品的嘲讽,也是对盘鸾视频号直播的一种认可。
这种特定领域的直播内容可以通过微信的社交关系在专属圈子里传播,模式已经得到验证。去年8月,我们拆了一个实体视频号的活案,3个小时带了64万的货。
可见,无论是潘銮等输出科技领域专业知识的从业者,还是三四级用户可能喜欢的实体账号,都已经找到了在视频直播号上可以变现的渠道。【/s2/】视频号拥有不同圈子的用户,符合微信作为通用应用的特点。
比如上述的现场演唱会,大众接受度更高,圈子范围更广,容易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这就为微信视频号带来了一定的可复制模式。
西城男孩演唱会直播之夜视频号微博热搜
再比如以蓝翔为代表的企业视频号,可以利用微信特有的圈子传播能力,打通企业微信、小程序等工具,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与消费者互动。未来所有的组织都将是基于内容的组织,包括企业。
目前看来,圈子直播、演唱会直播、企业直播等几个类型,可能是视频号弯道超车的机会。[/s2/]
另外,不久前的微信公开课也提到,视频号直播未来可能会推出付费版,具体付费方式还有待观察,比如单次直播付费或者会员模式。无论如何,创作者多了一种变现方式。尤其是特定圈子的专业直播,专业知识+内容的稀缺性,完全有可能实现付费。
回顾过去两年,从舞台搭建到舞台表演,视频号遵循“克制”的微信法则,一路小步快跑,交出了一份像样的答卷。我们猜测,微信的内容生态原本趋于稳定,也可能有机会利用视频号复兴,实现一次意想不到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