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充吧共享充电宝附近网点(小宝测评丨美团充电宝同楼层不同店计价不一,有品牌归还后仍计费)

本报记者卢新文见习记者吴琦

[编者注]

《鲍晓评价》是由上海市消保委和本报(www.thepaper.cn)共同打造的专业评价栏目。关注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官方账号,可以观看更多产品测评内容。

云充吧共享充电宝

同时,鲍晓测评还将推出互动环节。消费者通过报名将有机会参与体验评价,也可以为自己想要评价的产品投票。

智能手机时代,如果电量告急,不能及时充电,可能会带来“电量焦虑”。

共享充电宝为满足消费者的应急需求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本报(www.thepaper.cn)注意到,不少消费者反映共享充电宝的服务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共享充电宝服务痛点,近日,上海市消保委结合相关消费者投诉,对美团、捷电、怪兽充电、小电等多款共享充电宝品牌进行了比较试验。

测试结果显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共享充电宝普遍存在“还后不停止充电”、“租用易还难”、“收费不合理”、“个人信息过度收集传输”等问题。

上海市消保委建议,消费者使用共享充电宝时,应优先选择网点多的品牌,认真阅读相关隐私政策,关注相关app或小程序中的即时信息,归还后及时确认成功。

退货后计费没有停止,系统没有及时提醒

有消费者向上海市消保委反映,充电宝被退回后仍被长时间充电。据了解,部分共享充电宝因系统错误、充电宝插反或插不紧、需要再次点击确认终止充电等原因被消费者退货成功,但实际上后台并未时不时停止充电。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官方账号图片。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组织志愿者进行了一次消费者大检查。消费者检测结果显示,本次比较试验覆盖的12个品牌中,只有“充满电”的橱柜在消费者退货时会语音提醒退货成功,其他品牌都需要消费者确认是否退货成功。有些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只有扣费或者长时间不还的时候才有手机提醒。

在这次消费检查中,志愿者们发现“搜电”充电宝上有一个实体按钮,有时归还后需要按下按钮才能停止充电,但没有相关提醒。“美团”等品牌的一些柜子是垂直插入充电宝的,有时轻轻放进去后需要用力按压才能成功退回。



共享充电宝网点太难找,“租比还容易”

也有消费者表示,使用充电宝后,由于附近没有网点、缺少空柜、夜间关闭或人为遮挡等原因,很难找到空更多的柜。,导致无法及时返还充电宝并继续充电,联系客服无法提供解决方案。

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柜子“充满电”、“电醒”等地址标签不清晰,需要多方查询才能找到。app//“V电”、“游电”、“云充电吧”、“搜电”等小程序由于地址标注不完整或不正确、导航路线或距离显示不正确等原因无法找到柜子。有些标注的地址,外地没有共享充电宝或者更换品牌。对于这类问题,志愿者无法通过联系相关客服立即得到解决方案。

另外,志愿者因为“街电”的柜子满了,不得不额外花时间找空柜子退货,由此产生的加班费咨询客服后退回。

有的价签不显眼,收费不合理

论文注意到,市面上共享充电宝的充电周期划分粗略,充电标准不一。虽然规定用户可以在2-5分钟内免费返还,但超出计费周期一分钟也将被归为采用下一个计费标准。另外,同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有30分钟和60分钟两种充电单位,价格不同。



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部分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标识不显著。“搜电”、“街电”、“美团”、“怪兽充电”会在App/小程序上的店铺信息中标注价格,用户现场扫码后所有品牌都会显示价格。价格以30分钟或60分钟为单位,常见的价格区间为2-5元/60分钟或1.5-2.5元/30分钟。

本次消费调查发现,同一地区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价格不同,同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不同地区的充电价格也不同。对比发现,即使是同一个品牌(如“街电”、“美团”),在同一楼层的不同门店,收费价格也不一样。

未经明示或同意过度收集和传输个人信息

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当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且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用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法。以处理为目的的个人信息收集应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公开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目前,针对消费者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可能遇到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委托国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相关app及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的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检测。

本次比较实验根据《app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鉴定方法》(以下简称《鉴定方法》)中关键项目的要求,模拟消费者在共享充电宝平台上的注册和操作,对隐私政策的合规性、信息收集的合理性、信息传输和上传的安全性等进行检查。针对共享充电宝的五个相关app(美团、捷电、贝电、搜索、小店)。

测试结果显示,常见现象包括:“搜典”等app首次运行时,在用户授权同意隐私政策前收集个人信息;未经同意,如“时代力量”在用户点击时或每五分钟收集多次不必要的个人信息,频率超过实际需要;“街电”等未经用户同意或匿名,直接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美团”等未在隐私政策中说明App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小点”等人在申请开放用户权限时,未同步告知收款用途。

此外,本次测试通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三种方式,分析了10款共享充电宝(美团、街电、时代电、搜电、小电、来电电、怪兽充电、云充电吧、游电、V电)收集用户信息的合理性和传输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平台小程序获取性别信息。

结果显示,上述10款共享充电宝均在以微信、支付宝为平台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其中,“秀电”等3个微信小程序、“V电子”等4个微信小程序、“贝电”等5个支付宝小程序额外收集了用户的性别或姓名信息,但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与租用的充电宝没有直接关系,属于不必要信息。

在小程序的数据传输中,10个共享充电宝虽然采用了通道加密,但普遍存在传输的结构化数据不加密直接在加密通道中传输的问题,容易被中间人攻击窃取和恶意利用。



手机号码未加密传输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向共享充电宝运营方建议,运营方应落实主体责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本着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用户信息的收集,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即使App的用户并不经常使用。

上海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使用共享充电宝前,应仔细阅读相关隐私政策,关注给出的权限提示,不要盲目给予相关应用过高的权限,不允许其收集不合理的个人信息隐私。

同时,消费者在选择使用共享充电宝时,可以优先选择网点多的品牌,关注相关app或小程序中的即时消息,退货后及时确认是否成功,并保留截图或视频等证据,以备日后维权发生纠纷时使用。

编辑:唐

校对:徐一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