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费纠纷的回复中,很难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共享充电宝租赁易退难还。
智能手机时代,如果电量告急,不能及时充电,可能会带来“电量焦虑”。
共享充电宝为满足消费者的应急需求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共享充电宝的服务不尽如人意。
你以为已经还了共享充电宝,系统还在充电;用了充电宝,柜子里没有空位,无法退;加班1分钟,30分钟或60分钟都要计费;更严重的是,个人信息被企业收集了...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根据消费者反映的“痛点”,对多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做了消费调查,发现共享充电宝存在诸多问题。
返回后不停止计费。
本次测试针对美团、捷电、贝电、搜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云充电吧、游电、V电等共享充电宝企业。
测试中发现的一大问题是退货后一直没有停止计费,这也是40%的消费者反映的问题。消保委发现,系统错误、充电宝插反或插不紧、需要再次点击确认终止充电等原因都导致了问题,消费者也没有收到及时的提醒。
12个品牌中,只有“充满电”的柜子会进行成功退货的语音提醒,其他品牌需要消费者自行确认。系统只有扣费或长时间不返还时有手机提醒。
比如“搜电”充电宝上有一个实体按钮,归还后要按下停止充电,但没有提醒;“美团”等品牌的部分柜子是竖插的,用力按进去后才能成功退回。
不合理的收费规则
租赁比归还容易。
23%的消费者反映,由于缺少插座、缺少/[k0/]柜、夜间关闭或人为遮挡导致无法退货、持续充电、联系客服无法解决等原因,很难找到空多柜。发现部分柜体“充满电”、“唤醒”等地址未明确标注,在“V电”、“游电”、“云充电吧”、“搜电”等app或小程序中因缺少详细地址标注无法找到柜体,存在标注地址未共享充电宝或更换品牌等现象。这种问题联系客服不能马上得到解决方案。
投诉中,有4%的消费者反映价格标示不显著,同一品牌的计费单位有30分钟和60分钟,容易误导消费者。更不合理的是,使用几分钟还要收半小时或者一小时的费用。
体检还发现,“搜电”、“街电”、“美团”、“怪兽充电”在APP/小程序上的店铺信息中都标注了价格,用户现场扫码后各品牌都会显示价格。价格以30分钟或60分钟为单位,常见的价格范围是2-5元/60分钟或1.5-2.5元/30分钟。同一区域不同品牌价格不同,同一品牌不同区域价格不同,“街电”和“美团”在同一楼层不同店铺价格甚至不同。
没有明示或者同意
过度收集和传输个人信息
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消费者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非常关注个人信息的保护。
因此,针对目前消费者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可能遇到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市消保委委托国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相关app、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的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检测。测试显示:
“搜点”等APP首次运行时,在用户授权同意隐私政策前收集个人信息;
未经同意,如“时代动力”在用户点击时或每隔5分钟多次收集不必要的个人信息,频率超过实际需要;
“街电”等未经用户同意或匿名,直接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
“美团”等未在隐私政策中说明APP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小点”等人在申请开放用户权限时,未同步告知收款用途。
平台小程序获取性别信息。
美团、捷电、贝电、搜电、小店、来电、怪兽充电、云充电吧、虎电、V电等10家公司在使用微信、支付宝作为平台时,均会收集个人信息。其中,3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虎点”等4个微信小程序、“贝点”等5个支付宝小程序额外收集用户性别或姓名,与租用充电宝无直接关系;在数据传输过程中,10个共享充电宝虽然使用了通道加密,但是传输的结构化数据是不加密直接传输的,容易受到攻击、窃取和恶意使用。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已联系企业,督促整改。目前街电、小电、美团等品牌已向消保委反馈整改报告。
“街电”是指取消了APP的“打电话”权限,增加了个性化推送的停止、启动、关闭选项。
“小店”表示取消了微信官方账号和小程序中性别信息的分享和收集;
“美团”升级了APP版本,更新了隐私政策,并将为修改系统权限构建更直观的弹窗解释。
(黄金海岸新民晚报金浩)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