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团长怎么做(揭秘社区团购的“团长”们:谁来做,怎么做,收入如何?)


最初由壳牌金融公司制作

记者孙文轩

编辑赵泽





武汉的冬天,早上七点刚亮。在武昌某小区的一家服装改装工作室,刚刚开了眼界的马姐先在微信群里招呼了一些群友,然后把一些产品的团购链接发到群里,供群友选择下单。之后,她开始起床,做家务,等待社区团购平台的送货车陆续到达。李鑫(化名)在武昌区经营一家散装白酒酒厂。早上8点左右,他开门,一边看守酒厂,一边对接社区团购业务。


在社区团购的舞台上,活跃着很多像马大姐、李欣这样的个体户,兼职当团长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增加收入的副业。此外,社区团购也催生了很多全职负责人。


济南历城区的张琳女士(化名)做了三年多的专职团长。她每天早上收货清点货物,下午准时给小区里的邻居分发货物。这份工作不仅方便了她带孩子,也给了她一份工作做。


也是在三年前,湖北武汉五十多岁的倪先生一边经营一家杂粮商店,一边开始做社区团购。后来他干脆关了店,全职做这个生意。这份工作让他年过半百,对创业变得热情高涨。


2020年,社区团购大举扩张,巨额融资层出不穷,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社区团购在全国多地遍地开花。另一方面,无论是在武汉、长沙、成都还是济南,很多蔬果超市老板都抱怨社区团购抢了他们的生意。矛盾的是,这些受影响的店主,很多都不得不加入社区团购的阵营。


01

谁是团队领导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团长这条路,虽然背景不同。


济南历城某小区的张琳是一位全职在家带孩子的宝妈。后来她接触到了社区团购,逐渐成为了群主。她说没想到这个能赚钱,主要是方便带孩子。


起初,她做的是“百米食汇”的区域社区团购。“百米当时很火,号称是山东最大的社区团购平台。”2020年8月,随着新社区团购平台的上线,她接触到美团优选,10月认识了橙心优选。


社区团购团长

来自武汉的倪先生也是代表团的专职团长。他以前经营一家杂粮店,后来伴随着繁荣和优化。“刚开始的时候,社区团购的接受度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是,有些人,尤其是上班族,还是觉得(这样做)挺酷的。以前佣金比现在高,团长可以做得更好。”


后来店铺生意不好,他就把店铺转让了,兼职负责人变成了全职。去年5月,他接触了第十届青年团。“这两家公司做了很久,运营比较成熟,整个体系也比较完善。”


除了全职负责人,兼职负责人在平台上随处可见。马姐从去年4月开始做社区团购,提货点是她的裁缝工作室和客厅。谈及社区团购的初衷,她说疫情期间生意不太好,想多赚点收入。她是做服装的,有一定的客户群,所以社区团购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起初,她首先选择了富裕。“其他平台社区也有人做过,但是还没有人做过。”当她付诸行动时,同一个社区的三家商店的老板都加入了进来。后来其他平台也陆续找到了马大姐,于是她的兼职社区团购平台就多了起来。


后来,她应聘了杂货店的负责人。“起初,拼多多的工作人员找到我时,我并没有加入。后来听说他们平台的菜便宜,还有一些外国菜,还有头奖,就申请加入了。”最近,她开了十家俱乐部。“因为每天都有别的领导来找我,领导发展领导。别人找你,也没办法,就直接开了。”


有的团领导做社区团购是为了给店铺引流。在武汉大学附近的一个村子里经营着一家葡萄酒商店的李欣打算这样做。他说疫情影响了生意,进店的顾客少了,所以想通过团购业务增加进店的顾客,从而带动酒的销售。从去年8月底开始,他就在接触各个平台。


“我还没想过通过社区团购能赚多少钱。”李鑫说,他的酒厂是散装卖白酒的,这个生意只需要“坐在店里看”,所以他有时间和条件做团购。


相比其他团领导,艾女士的社区团购很佛。她在武汉中医医院附近经营一家服装店。2020年3月底,她成为团队负责人。据她说,她对自己的日常操作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有空的时候,她发了一个链接,想找个实惠的。“客户想买就买,不想买就别买。”


艾女士说,疫情期间她接触过社区团购。一开始,她去别人家买东西不方便。武汉封闭后,逛街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花了两个小时才买到她想要的东西。附近的邻居也面临着同样的麻烦。后来大家觉得她年轻的时候可以玩手机,就建议她申请当团长,这样既方便了邻里生活,也减轻了社区工作者的压力,丰富了大家的消费选择。“社区团购就像淘宝一样,可以自由购买。”


不过她说这不是现在的首要任务,经营自己的服装店依然是她事业的重心,业余时间发个链接就好。她没有参加平台负责人的推广。“本来以为以后不做了,但是他们说你不太忙,就跟你一起做吧,这样大家都方便些。”


“我只是顺便做一下。”艾女士说,其实做社区团购挺麻烦的。“工作是琐碎的。每天都要发货,查订单,售后。”


事实上,社区团购已经遍地开花。采访中,多位团长告诉记者,“街上的店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社区团购”,而在这背后,各路互联网巨头都在加速在这个赛道上跑马圈地。


02

如何成为团队领导者


小组长管理社区团购业务的主要工具是微信群和小程序。每天的工作内容是:在微信群发送商品链接——消费者下单——第二天早上平台发货到提货点——消费者来提货点提货。


倪老师说,他不是那种下大力气推广,偶尔发链接的领导。“看到好的东西,我就会关注它,发个链接到群里。”


为了降低成本,让时间更自由,倪先生把取货点设在了自己家里。一般两个平台的货会在每天早上9点和10点左右送到。下一次分拣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他先用小拖车把货物运到9楼自己家,然后把大家订购的物品整理好,装袋。


因为邻居互相熟悉,所以他们家会有人送货上门。“有些人不喜欢这种方式,就会在微信上通知客户来取货,下午两三点左右就好了。有的人晚上下班,可能晚上再发。”他开玩笑说自己每天基本都是“半休息”。


问他在运营方面有什么技巧,他说,没别的,就是多关注微信群,客户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比如用户觉得哪个产品不好,就退给我,我先把钱退给别人,再去平台售后,这样大家买东西就放心了。”


与倪先生上门送货不同,专职负责人张林设置的取货点是小区地下室的车库,由订购用户统一取货。据她介绍,美团优选和橙心优选到的比较早,所以上午主要是收货和整理,一般上午11点左右结束,她所在的团常规的提货时间是下午4点半到6点半。“我刚接了孩子,上班族差不多都回小区了。我只是顺路来接他们。”


作为群主,她也有自己的社区管理方法。“我们和客户是双向选择的,长时间不下单的群成员也互相打扰,所以被踢出来了。”她的微信群目前有300人左右,都是经常下单的客户。


兼职负责人比全职负责人更忙。马姐现在两头忙。菜到了,她忙着团购,其他时间继续做修改衣服的工作。稍有空闲,她就会教小区里的老人如何用手机买东西。


有些平台会专门为团长设立素材群,马姐经常会从中挑选一些烹饪视频发给团购群。


马姐很关注各个平台的秒杀活动,秒杀即将开始的时候会通知大家。有一次,马大姐在和记者通电话。晚上八点快结束的时候,她很着急的说,再过五分钟,十社秒杀就要开始了,她要发一个产品链接。


留着酒楼生意的李鑫,有足够的时间做团购。各大平台的菜品大多是早上送到店里,所以他早上把时间花在收货和理货上,下午和晚上接待客户来取货。


在微信群的管理上,他制定了严格的群规:群里只能发买菜的信息,其他的都不能发。“如果有人发,就会被踢出去。我自己不在这个群里宣传我的酒楼,所以到目前为止,大家都跟得挺好。”


在集团运营上,他说,就是跟着平台的节奏走。“比如8点有一个尖峰。然后7点55分左右,我会发一个链接到群里,提醒大家做好准备。”其他时候,如果他发现什么便宜的商品,也会推荐给大家。“只要他们能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为顾客省钱,他们就会把身边的人带到店里来。”


在采访的许多代表团团长中,我们发现只有少数代表团团长专门负责一两个平台。很多代表团团长同时代理和推广多个平台,有的甚至同时接入七八个平台。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有的团长是想从多个平台赚取佣金,有的团长说消费者只有从多个平台挑选推荐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才会购买。


[S2/]03


负责人收入多少


团购让张林方便带孩子,同时也有事情做,有钱赚。不过,她也坦言,“如果能去上班,就没人会这么做了。挣不了多少钱,但是挺累的。比如我需要一直拿着手机盯着它。”


倪老师可能更依赖这个职业。“我以前自己做生意。现在五十多岁了,不想再找门面了。这个平台可以帮我打发时间,赚钱。”他说他现在处于半退休状态,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块钱。


李的新团购是为了增加进店流量,但几个月不见成效。他说确实有人进来,但对店里的白酒不感兴趣,生意基本没什么影响。“买菜的只是来买菜的。”


采访中,记者还遇到了和李鑫有着同样想法的其他几位团长。一家新开的洗衣店老板解释说,因为店刚开,周边小区很多人还不知道,所以想通过团购买菜提货的方式让大家慢慢知道这里。


兼职团长的身份让马大姐的生活更加充实,也让她多了一份收入。“做团购比我做衣服高一点。”据她介绍,除了提成,每个平台都有不同的奖励制度,比如10个人能下单,就能奖励几块钱。


多平台营收变化明显。据她介绍,以前平台少的时候每天收入也就一二十元,现在一个月的提成和奖励加起来能有3000多元。


而这背后是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和别人交流,教他们别人不懂的东西,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在别人来取货的时候帮他们找货,送货。”


因为白天的时间都被团购业务占用了,而且她很多时间都花在手机上,所以直到晚上她手头都做不了多少针线活。每天晚上1点左右休息,早上7点起床成为她的常态。据她说,团购占了她一天时间的三分之二左右。


“佛系”艾女士透露,她目前运营的几个平台,日总流水都在1000元以上。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团购商圈,影响不仅仅是正面的。


“以前早上买菜的人很多。现在整个菜市场只有零星几个人,大部分都是不会玩智能手机的老人。现在很多会用手机的人都不怎么逛超市和菜市场了。只需在手机上挑选他们,并为他们应该购买的水果、蔬菜和零食下单。”李欣汝总结了他观察到的现象。


很多百货公司,生鲜店等。也表明他们受到了影响。因为消费者在团购平台上不仅会买水果蔬菜,还会买油盐酱醋、零食、牛奶、面包。以生鲜产品切入后,平台不断扩充品类。但与此同时,这些抱怨的店长也不得不加入组长的阵营。


济南天桥区一家百货商店的老板李宇(化名)告诉记者,现在这些平台上很多商品的价格都比他们超市的价格便宜。"尤其是小吃、点心,有些甚至只有几分钱."


无奈之下,李玉也加入了上校的军队。“没办法,基本上周围家家户户都在做。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所有的人都会去其他商店。”据她介绍,每天来超市接团购的有四五十人,偶尔也有人进超市买其他东西。


团长多了,但不是每个团长都能得到可观的好处。多位团长在采访中表示,“整条街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团长”。从各大平台线路的接机地址分布可以看出“团长真的太多了”。这直接导致很多代表团团长订单小,佣金低。很多人说一天只有几单,佣金才几块钱。


采访中,在运营上很努力的团长表示,每个月的提成和奖金大致在三四千元,其他不努力或者在密集接机区的团长就少很多,几十到几百几千元不等。


04

代表团团长的明天[/s2/]


社区团购风起云涌,舆论也响起了“声讨”的声音。人民日报等官媒也发声,当前社区团购“入侵”行为,监管层也表示要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在多重影响下,有代表团团长表示,最近一两周确实感觉到各大平台商品整体价格上涨了。


李欣说,“以前每个平台每天可能有两三百单。最近涨价后,订单量不足百单,甚至有的平台只有十几单或几单。这是政策出现后,平台的反应,客户的反应。”


张林也表示,最近各大平台价格普遍上涨。“有一两块钱在涨。”但可能是地区政策执行不一致,也可能是团长样本选取的问题。采访中多位团长表示,最近没有感觉到平台上商品价格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大多数代表团团长表示,许多消费者欢迎这种社区团购模式。核心优势是价格实惠,送货方便。“尤其是很多上班族没时间去菜市场,更喜欢在平台上买菜。”一位组长说。


一位周姓老师之前一直在实体店购物,无意中在某团购平台上买到李鑫推荐的“12.99元三斤苹果”后,感慨,“我在武汉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买过这么便宜好吃的苹果!”


艾女士说,疫情缓解后,虽然对人们出行的限制少了,但因为平台上的东西还是比较便宜,所以不愿意去超市和菜市场,所以社区团购的需求还是会存在,所以她在业余时间继续做团领导。


她还说,社区团购平台上的产品质量还不错。“至少售后服务很好。如果有问题,会立即处理。去菜市场买不好,还得把菜拿给别人。在这里拍张照片上传就行了。很方便。”团长解释说,疫情让大家习惯了社区团购的模式。


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武汉一家自营生鲜粮油超市的郭先生认为,团购平台上的价格太低,无法继续。所以他自己的店又要坚持下去了。“如果有进步,就坚持做下去。如果没有改善,可能会关门。”


社区团购热潮迎来监管。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但也表示“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近日出台“九不准”限制社区团购。


领导人的未来计划是什么?一些认为“一天只赚几块钱”的人有放弃的想法,从中获益更多的代表团团长更愿意继续做这份工作。社区团购接下来何去何从?大部分团领导觉得还是不清楚,不好说清楚。


比如平台上的低价能持续多久?李欣说,这个现在没人知道。“但平台最终涨价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他对某个平台没有特别的期待,但还是希望社区团购能继续下去。“即使现在(涨价后)价格也可以接受,因为这种模式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更方便。”他估计团购价格还是会比实体店价格低,但可能便宜不了多少。


很多来李欣店里的人慢慢觉得,好像买菜很快就会成为这家酒楼的主营业务,这不是他的初衷。“现在很多人都不每天在群里看新闻了。他们就问我今天什么菜便宜。”不过他也表示,在做团购生意的过程中,可以时不时和附近学校的一些老师聊聊天,他很享受被别人信任和认可的感觉。所以他准备先继续做,未来看情况。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