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在以前,街边摊的生意可能会被普遍认为是不可行的,但现在,在小红书和Tik Tok上可以找到大量关于街边摊的笔记或视频,许多年轻人似乎对这项业务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一些年轻人对这种低价业务的“青睐”背后透露出什么信息?
一辆锈迹斑斑的电动三轮车,一块木板,一堆小商品或者食物,就足以支撑起一笔赚钱的生意。
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地摊,就是这样一种“肮脏”的行当。顾客一次花十几二十块钱,就能买到被生活打垮后难得的幸福,也能安慰摊主。
其实所谓的苦,很可能就是摊主们的“痛苦面具”。可能这群摊主早就默默发财了,心理极其阴暗。
巴菲特曾说过,“只要活得久,就能看清一切。”在我们父辈的年代,有很多街头小贩发家致富的街头故事和传说。
“手术刀不如剃须刀,做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说白了,摆摊就是低成本创业。前阵子一个叫“20岁没去过星巴克”的博主拍了一部硬核纪录片。14个小时,他跟着深圳月入两万的臭豆腐摊贩,喊着“地摊经济收入害死深圳白领”。
臭豆腐摊主说:“给老板打工不如给自己打工,这样既赚钱又有动力。”
在小红书里搜索“地摊”二字,有35万多条注释;在Tik Tok搜索“地摊”,话题下的播放量甚至超过150亿次;在贴吧、豆瓣,年轻人都在品“地摊孟新教”、“地摊货源测评”、“十年地摊大神经验分享”这样的干货帖。
别人很难把那些在街边摆摊的年轻人叫做摊贩或者鬼。
从“贩子”到“摊主”,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摆地摊的大军中,“摊贩”的内容和目的也发生了变化...
当我第一次见到肖骁时,他的煎饼摊刚刚摆出来。
毕业后,肖骁在初恋女友的学校门口摆摊卖煎饼,但还没来得及送一份能让女友哭的礼物就分手了。
感情破产的人肖,为了赢回生命,决定寻死觅活,摆地摊。
肖也知道,他的大脑并不像互联网定义的“年轻人”那么聪明,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营销。好在肖骁上学时学的是流体力学,这为他的地摊“技术流”生涯加分不少。
每一块形状圆润、厚薄均匀、没有孔洞的煎饼,都体现了制作者对面糊流体力学的深刻理解。他在两位物理学家的数学建模论文中找到了一种摊开好煎饼的方法。
这是一种叫做伴随优化的数学算法:以面糊的最终形状为目标函数,将面糊受力引起的运动描述为一系列偏微分方程来提供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目标函数,寻找使面糊均匀平整的最优路径和方法。
经过多次试错,甚至丢了两盒止血贴,肖骁终于学会了摊煎饼的最优方案,可以将煎饼的均匀性提高83%。任是对的,技术是最好的商业护城河!
肖通常从下午六点钟出门,一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流水一般都不错。一般每天的毛利在400元左右。
在肖骁看来,这项业务是“小投入大收益”。初期投入5000到6000元,每月纯利润12000元。虽然“睡大觉”,但收入还不错。
如果说繁华的商业是城市的主动脉,那么街边小摊就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地摊往往存在于城市的郊区,或者城中村,为城市的农民工服务。
摆摊也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来源,像一个生活的“安全网”,可以为叔叔阿姨们赚一点辛苦钱,也为裸辞或下岗的年轻人提供一份工作。
据媒体报道,从2017年到2021年的五年间,15000家创业公司倒闭,平均每年倒闭3000家。
目前,像肖骁这样的灵活就业群体有几亿人。如果让他们租商铺,交房租,押金,转让费加装修,水电物业,这些都是很多年轻人力所不及的。
回顾2020年疫情,地摊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救市”,开摊消息一出,“小贩群体”瞬间出圈,一夜之间地摊爆满。
甚至出现城管叫卖摊贩的奇观,死灰复燃的“路边摊”文化重获非机动车道承载者的光荣称号,卷土重来。
消费者对街头小贩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友好。
媒体称,64.97%的受访用户愿意购买街头食品。味道好,价格低,品种丰富,购物氛围热闹,是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原因。
随着年轻人的加入,街边小摊的商业江湖也在升级。
很多小摊开始进入商场,有了名分;地摊不再是廉价的象征。一份只能当“开胃菜”的小吃,往往要30多元。
地摊逐渐摆脱“老小”的印象,“颜值”成为其第一商品,方便宽敞的大众化小餐车逐渐流行;品牌建设正在成为小摊的方向,一些连锁在商场超市门口铺开,成为门店形式的补充...
与肖骁勤劳的“老黄牛”形象相比,石家庄奶茶摊的老板名叫福贵儿,他的脑子就聪明多了。
680元的三轮车比肖骁的还抢眼,比地摊上的“少女蓝弓”还快,车上“打渣男柠檬茶”的俏皮文案。杯子设计简洁时尚,既能吸引消费者,又适合拍照。
刚出门去摆摊的时候,负责摆摊的大哥还以为他纯粹是“玩票”,以为这又是一个被摆摊概念割了韭菜的少年,摆摊就在垃圾桶旁边。
的确,一开始,福贵儿精心倒出来的80杯手工茶只卖了10多杯,给了路人几杯,剩下的都倒掉了。
然而,第四天,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福贵儿的奶茶生意发了大财,一大群消费者在傅贵680元的三轮车前排队,时而驻足观看,时而在摊位前自拍。
许多人在Tik Tok打卡拍照,甚至上了Tik Tok的热门榜单。
国内某大型商场甚至邀请富家子弟入驻,有老板来找我,声称出钱让我开店,不参与经营,也有人寻求加盟。
而蓝色大弓也成为了模仿的第一参照物,石家庄刮起了一股绿色的车风。
然而,在打卡和模仿的狂热背后,福贵儿从心底知道,热度终究会过去,但一个跳板终究要靠质量来做沉淀。
爆款研究,创新,创意集成,技术锤炼,不能落后。年轻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能力强,洞察年轻消费者的心态,做出来的东西不会差。
虽然摊贩是传统行业,但是消费者在变,需求也在变。的确,应该有福贵这样的年轻摊贩给街头摊贩注入活水,产品、营销、包装都不能落后。
二、当地摊遇上互联网黑话无论是肖骁还是傅桂儿,在低成本创业的生涯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
创业是“九死一生”,摆摊的年轻人中能诞生腾讯、阿里、谷歌的寥寥无几。
摆地摊是个低成本的机会。相比如今眼花缭乱的O2O B2B B2C C2B C2C S2B2C互联网创业模式,摆地摊简直就是“纯粹”。
携手送外卖,老少咸宜,咸宜,同搜,一起回归最简单最朴素的商业模式。
南京卖月饼的摊贩阿姨说:“孩子够吗?”甚至吸引了网友集体突破防线,甚至有人从浦口跑到江宁千里,排队几个小时只为体验“家”的温暖,虽然这早已被纳入一种营销说辞。
摊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这个。不管能不能赚钱,对于游手好闲或者想逃避的年轻人来说,打工才是正确的事情。
成都刚开地摊经济的时候,两个多月就新增了10多万个就业岗位,地摊的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街边小摊也不例外。“浅水里找不到龙,浑水里找不到野种。”河北女孩摆摊被同行抢地盘的消息在微博走红,事件出现转机。
《地摊》很可能是年轻人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的第一次商战,与此同时,地摊的商战竞争也在不断升级。
去年12月,小珂在小红书上贴了一张“热卖红酒”的地摊纸条,引来不少讨论。网友纷纷询问摆摊的时间和地址,对于年轻的小可来说,有利于消费者心理平衡。
喝热红酒并不稀奇,但午夜在街上喝比在室内喝更随意有趣。不仅如此,小可还会在社交平台上打哑谜,宣布要拒绝和欢迎的展位时间地点的线索,并与他人互动,增强自己的“存在感”。
“生活已经够苦了,给自己找点乐子吧。”小珂在一家传统公司朝九晚六。至于挣钱,10块钱一杯的红酒,卖了一瓶流水之后,可能还抵不上那瓶红酒的价格,适当的赚钱反向找乐子吧。
除了利用消费心理,年轻人在选择产品上也相当“鸡贼”。虽然1688、义乌购、货捕头等传统渠道的“卖币”量大且便宜,但难以区分。
这会赋予互联网思维,重点来了!面对消费者多样化、千奇百怪的需求,完全可以引入“分享”的概念来运营。
在广州人民北路,有一个“天光市场”的鬼市。
一般黎明就开始了,市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这里有许多珍本书籍、旧电子表、古董玉器、八九十年代的暧昧玩具...
在这里,就像一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七巧板,由于商品的稀缺性和多样性,摊主们会投票给“说话人”,将宝贝“分享”到说话人的摊位上出售,给人眼花缭乱的视觉体验和反复挑选的快感。
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把成色好的宝贝定在根本卖不出去的高价,把12块的手环定在1888块,剩下十块几毛钱的宝贝也不差。
所以人们可以在几美分至1888元的范围内与买家讨价还价。宝贝的成交价格也是形而上的。能卖多少钱,要看它在客户心目中值多少钱,而不是看进价。
当然,由于售价太过神奇,很容易让分享摊主因为盈利信息不畅而“分赃不均”,从而分崩离析,重新投给代言人。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共享摊位利润的模式。
对此,河南小伙的“连锁地摊”模式给出了解决方案,24岁的小原本是一名软件工程师。
受疫情影响,收入大减,面临每月3000多元的房贷和1300元的车贷压力。他每小时花12元雇人摆摊,一个月收入12000元。
为了区别于同行,肖伟的摊位主要做仿真玩具,主要客户群体是儿童。“经济压力不允许我继续做上班族,我得出去看看。”
因为生意好,为了更高效的赚钱,他脑洞大开,突发奇想有了新的想法。他雇了一个姑娘帮他在西开发区经营“后备箱”摊位,他去郑东新区摆“连锁”摊位。
然后随着生意的不断红火,他的连锁档口如雨后春笋般占领了火爆的商圈,但因为盘子太大,现金流和供应链成了他的烦恼。
比如刮风下雨的时候,疫情反复的时候,所有的点都摊不出去,一个摊位还好,三五个摊位的流动压力和周转压力就会成倍增加。
此外,一些年轻人甚至把摆地摊当成“赌博把戏”。
售价20元的玩具,玩累了可以免费退换,也就是说家长可以“白嫖”,但孩子玩累了,玩具就不一定是声音了。如果不还,很有可能摊主会被大爷大妈们疯狂口角。
三、地摊,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不可能工作,这辈子都不可能工作。”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疯狂消费和“向往自由”的年轻人画了一个绝对的等号。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2020公共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显示,近50%的人在工作中感到“无意义”,近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DT财经《2020职场人裸辞报告》调查显示,其92%的受访者有过裸辞的想法,其中超过10%的人每天都会想到裸辞;其中,26-35岁的年轻人对裸辞最有信心。
“朝九晚五”禁锢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于是年轻人纷纷加入到“摊贩狂欢节”和“街头小贩”中,这甚至成为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渴望追求的生活体验。
摆摊确实是低成本的创业,很多媒体鼓吹摆摊是为了经济。但是冷静想想,成本低不代表没有成本。煎饼摊晓晓月入12000元的背后,是摊前和摊中的十个小时日夜颠倒。
有钱的孩子要承受试错的心理压力。空手套白狼的路子也不是没有。低成本就是低成本,但是在这个江湖竞争中赚钱还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选品、购买、选展位、客户引流都需要考虑。不是地摊一出,财源滚滚来。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成本。
事实上,摊贩在整个服务行业中属于小B,服务于C端用户。对于那些小B的年轻人,也有相应的2B衍生服务。用好了可以降低机会成本,用不好就等着年轻人的下一把“韭菜刀”吧。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微信支付在中国的小商家5月交易笔数比1-2月增长了2.36倍,5月总交易笔数比1-2月增长了5.1倍。
截至2020年5月底,中国1200万家小商店和路边摊的收入比2019年有所增加。
除了第三方支付工具,对摊主的技能培训自然不能落下。山东泰安的南山尹村和临沂油楼村是远近闻名的煎饼村,吸引着全国各地想做煎饼的学生。
有的师傅和学员要预约排班,费用从1500到5000不等,3天到半个月不等。他们还可以送全套杂粮煎饼,邮寄回家。
在Aauto Quicker中,你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街头小贩的项目和技巧。制作包子、面条、烧烤、卤菜等。,很多人直接通过Aauto招生更快。网上还有网站和媒体,甚至还有割韭菜的付费群。
对于年轻人摆地摊,也许大叔大妈们无法理解什么是“包装”、“营销”、“流量”,而年轻的摊主则用另一种方式刷新地摊的内容和目的。
这大概就是年轻的生命吧。他们试图寻找意义。尽管有挫折,但他们找到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穿过裸辞还需要很长时间,那里有摊位。青春可以继续,摆摊后可以上班。
本文由@互联网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PEPEPE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