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记者宋雅娟)1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10次重大成果和2021项成果将在2022次工作会议上公布如下:
1.“中麦895”帮助黄淮海小麦稳产高产
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出耐热性优异、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中麦895”。累计推广5100万亩,创每亩782公斤的高产纪录。已成为黄淮麦区耐热高产育种的骨干亲本黄淮海地区小麦稳产高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草地螟防控,实现技术升级,引领国际技术进步
植保所升级了禾谷夜蛾实时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围绕禾谷夜蛾防治开发了新型生物农药、种衣剂、造粒工艺和应用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显著提高了对禾谷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收成,被粮农组织推荐用于全球推广。
3.创新高效生物农药,引领国内农药发展新方向
植物保护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工程菌株g033a,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引领了我国微生物农药的新发展方向,打破了国外垄断。
4.建设“中干21号”高原夏季蔬菜”主要品牌
用蔬菜和花卉培育的“中甘21”是国内外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雄性不育系主要由农业和农村部推广的精制甘蓝品种占北方露地春甘蓝和高原夏菜的70%以上,为扶贫和农村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5.“光明2号”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实现自主育种
由畜牧医学研究所联合培育的白羽肉鸡“光明二号”已通过审定,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自主养殖从0只突破到1只,打破了国外垄断。
六反刍动物肠甲烷减排技术促进畜牧业减碳增效
饲料完成的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不仅减少了畜牧业和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提高了养殖效率。被列入农业和农村部减排固氮十大技术模式,为实施“双碳”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7.了解养猪业情况,帮助国家宏观决策
农业经济研究院运用大数据分析、监测和预警技术,准确研究和判断生猪市场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政策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8.“中优杂19”标志着我国油菜含油量育种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由油料研究所培育的油菜新品种“中优杂19”是我国第一个含油量为50%的国家级试验品种冬油菜品种,突破油菜高油、高产、多抗协调改良问题,推动油菜高油育种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9.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兰州兽医学院“猪口蹄疫O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和“牛口蹄疫O型病毒样颗粒疫苗”突破传统,分别获得国家一级新兽药证书灭活疫苗实现了抗原制备方法口蹄疫新型防控产品的技术创新。
10.水稻工厂化快速育种关键技术及作物育种方法重大突破
metropolis研究所开发的植物工厂水稻快速育种关键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实现了水稻生育期减半和60天左右收获的重大突破,引领了全球作物快速育种的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光明。通用域名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