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 管渠道的策划算不得策划
初入地产,在经历了各种洗脑之后,来到了实操环节,也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碰撞环节,我所接触的第一个模块是渠道,按我那时候的理解叫发单页拓客,甚至一度让我认为那是项目觉得我可有可无想出来的优化办法,带着些许愤慨,想想要还的房贷,毅然决然的带人发单页去了,那一年我是一名助理策划师,那一年都说管外场渠道的策划不是策划;
初步接触,由于天天在外场跑的缘故,盯着几个大妈发传单,就莫名的有了很多时间,因为无法接触其他,干脆就开始研究别人是怎么发的,恒大的大兵团地推作战,碧桂园化整为零小部队作战单元的圈层营销,整理了N多项目的战术手法
那时候适逢公司千套小户型滞销,常规方式迟迟打不开局面,百般琢磨之后向公司提出常态化人海战术全城派单计划,单点做极致,为了让公司相信这一计划不是天马行空,骑电动车车跑了全城,当时用word密密麻麻的打印了有50多页的纸张做详细的行动计划,终于被我感动了(其实是当时面临压力,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不如一试),结果自然是成功的,渠道贡献了项目绝大部分的业绩,那时候的市场平稳,刚需客户是整个城市的主力,匹配低首付的政策,职业生涯第一次感受政策+渠道的发力,那时候没有渠道条线,管渠道的策划得到认可之后,终于得到了进案场做一名活动策划的殊荣,自此之逢人再也不提自己有过这么一个经历,生怕被人说那一年你做的不是策划;
回头看,从那一年开始渠道的作用也逐渐被市场所重视,自渠+自销、销拓一体、渠道外包,各种模式混搭,直到现在分销的兴起,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热销奇迹的同时,各种合纵连横实现客户资源垄断,绑架房商,自渠的最大功效在于抗衡分销,渐渐的也呈现多种方式,1、消灭不了就共存:自渠本身最大的客户来源就是整合二三级分销;2、自己培养直销经纪人:低底薪+高佣金且多级裂变以略低于分销的代价抗衡分销,3、私域流量池:自媒体时代下的理论演变,通过对业主、准业主、资源型客户的整合,搭建基地,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刺激政策打通线上线下;纵观以上模式没有对错,只在于适配,但可惜大多数都是在研究形式,市场上成功的个例都很难复制,很多都是皮毛,最后一地鸡毛,变成一个皇帝的新衣一样的存在,做了就好,错过太多机会,也浪费很多可能;
渠道为王,这句话听了很多,但什么样的渠道,要回归项目价值本身,要有清晰的客户画像和地图,要对市场的多变有足够的敏感和应变,要及时的复盘调整,才能在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搭建适配的模式,管好团队,精细化动作,才有做好自己的项目,大浪褪方知谁在裸泳,打好基础,用心好过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