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批发市场,经历一代代变革发展至今,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面对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批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压力,随着新零售的到来,物流行业也在迅速更新换代,所以零售变了,物流变了,我们的农批市场也需要变,要形成一个共振的流通体系。 现如今农批行业面临的痛点分别是:
1.信息化程度低,销售协同性差,许多批发商一直习惯于传统的批发模式,不管订单大小,仍采用手动抄写的记录方式,在信息化销售管理上投入力度低,导致销售的协同性变差。
2."线上+线下"融合缓慢,流量转化难,大多数商户还没有从传统的经营思想中走出来,更谈不上运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销售管理,这便形成批发商流量转化难度逐步增大的困局。
3.批发链条过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可以通过搭建公开透明的线上批发平台,直面各地区小批发商、减少中间环节流通成本,赋能批发商户。
4.此次新冠疫情就像一面镜子,对于农贸批发市场来说,暴露了其在经营管理上长期存在的顽疾。
随着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农产品集中交易提供有形场所这一重要特点,将来打造智慧农批,并将农业产业,互联网电商带进传统农批,实现农贸批发市场智慧化转型迫在当下。运用智能设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传统农批市场的管理、交易、采购、物流、配送等环节进行系统化的升级和改造,并随之建起基于农批市场经营管理+供应链采购+电子支付+物流配送+仓储冷链+食品安全溯源等体系的农批市场数据应用平台。
鉴于传统农批经营管理的痛点,我对新农批的经营思路如下:
1.新农批要强化品牌塑造:目前消費者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副产品,放心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作为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想在商品经济的市场中获得较高的成长性,拥有自己的品牌,是创新中求成长的重要之路。
2.实現新农批主体升级:新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主体必须组织化、规模化,传统农批市场主要依靠出租铺位和管理費来获取收益,一个市场商户数量的多少,就决定了市场的收益,我们可以通过(抓大放小)的方式,培育好专业性强业务量大,对农产品供应起保障作用的商户,培育他们做大、做强,清理低端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的商户,将大型机构,将分散的农户与供销社等农民合作组织联络起来,形成组织化程度高、便于规范管理的交易主体,真正在主体上实現转型升级。
3.改变传统农批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传统农批由于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管理粗放,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与新农批的发展有着严重的不适应,对新农批的经营管理模式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升管理水平,如公共品牌打造,为产地农产品滞销提供电商服务支持,人才技能培训等等,适应新农批发展的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经营模式及管理模式的创新。
4.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物流最后一公里"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而提出的。如今农业大数据业务也迈进了快车道,在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提供全方位的(农业大数据+产业互联网)服务。形成从基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溯源,对风险较高的农产品等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实現产销一体化,全面实現信息化,建立完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溯源机制,把好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提升市场管理水平。
5.新农批要建立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整合市场商家运输车辆,实行统一管理,车身统一涂装"品牌"标志,组建自主物流配送公司,合理配备物流车辆,形成市场特色的物流配送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实时掌控车辆动态。在管理上实行统一标识、统一信息、统一管理,在满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时又提升物流配送体系的效率。
郑健
202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