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秋红 彭江 杨雪 吉雪娇 陈思源
从远近闻名的穷山村起步,到家家住别墅的“西部第一村”,过去四十多年间,老书记贾正方用心血带领宝山村完成蜕变。近年来,他已不再担任村党委书记,由儿子贾卿接过指挥棒。
宝山集团董事长、宝山村党委书记贾卿
那么,这位现任宝山集团董事长、宝山村党委书记如何看待宝山十年发展,未来又有怎样的规划?在接受《金融投资报》专访时,贾卿谈及了宝山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记 者:宝山村在“重建-富裕-现代化”的三步规划中,您认为现在已经走到了哪一步?走得如何?
贾 卿:目前宝山村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现代化阶段,呈现出健康稳步发展的好势头。
记 者:这10年中,从父亲手中接过“帅印”,您觉得压力大吗?这10年,对您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贾 卿:宝山通过这十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有了全面提升。只要村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即便承担再大的压力,我觉得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记 者:村庄发展学院的设立对宝山村意味着什么?
贾 卿:意味着宝山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解决了产业体系向新经济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产业链中的知识驱动问题。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问题,使产业价值链形成完整的产学研生态圈。
记 者:之前在和您父亲的聊天中,他表示宝山集团不会走上市之路;现在您掌舵了,你认为宝山集团会上市吗?目前宝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些方面?
贾 卿:集团是否上市,会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定。宝山优势是有良好的资源条件,稳定的经济基础,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不足则在于创新型人才储备。
记 者:在乡村振兴战略愈来愈被重视的当前,宝山村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您认为有哪些是值得共享或者说是“共性”的部分?
贾 卿:宝山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共性”在于产业振兴中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以及村庄治理。
记者手记 “读书荟”不断为村民“充电”
“无论世界有多大,它只是一个村庄。无论村庄有多小,它也只是一个世界。”在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的介绍册中,甘地的这句名言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
物质创收让宝山村的精神生活日趋丰满,那么,如何把“宝山经验”复制到更多需要的地方?
2016年,借召开第十六届全国“村长”论坛的契机,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正式创办,承担了“外教内训”的职能。外教以“宝山模式”、“名村经验”等为核心课程,为乡村振兴培养基层骨干力量;内训以德治、法治、自治和文化课程为主要方式,全面提升村民素养。2017年,学院对外承接培训80余期,累计培训全省乡村干部9000余人;承担宝山村党员干部、职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十余期。
宝山村文化活动中心
而在宝山文化活动中心,创办于2016年12月的“读书荟”,已成为宝山村阅读推广和知识分享的平台,将阅读、文化、艺术和创意带入乡村。同时,不定期举办的宝山讲堂,亦围绕“乡村民宿发展与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等现实议题,不断为村民“充电”,提升专业素养。
事实上,人才培养一直是宝山村重视的领域,如根据岗位需要到大中专院校招收毕业生,招郎选媳要求高中以上文化,请大中专院校的讲师办学习班,聘请专家、教授到企业当顾问,送有志青年到大中专院校深造等。
这座崛起的激情之村、和谐之村、创业之村,不仅牢牢凝聚着当地村民,更是吸引着诸如徐世洪这样的宝山女婿。而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以及自身吸引力的良性循环,则成为铸就“宝山经验”的基石。